APP下载

如何消除“感恩边际效应”

2018-02-18曹继伟

现代家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舞鞋阿梅阿城

曹继伟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第一次为某人提供帮助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到了N次以后,他就会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你应该为他做的;而当你不能继续提供这种帮助时,他就会对你心存怨恨。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感恩的边际效应”。即:在受到帮助的人心中,对提供帮助的人的感激会随着帮助次数增多而递减,递减到一定程度时,受助者就会坦然地接受馈赠,并认为这理所应当。最后,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妥。在教育孩子时,这样的情况也存在——

一、“凭什么让我多付出劳动?”

阿梅是某市某公司的企划部门经理,近来工作十分繁忙,正在做一份关乎个人发展的企划书。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年迈的父亲中风卧病在床,母亲因为照顾父亲也累病了。阿梅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人实在不能两全,就跟弟弟阿城商量,希望阿城这段日子多照顾父母一些,等自己做好策划书后再替换他。

阿梅兄妹三个,她还有一个妹妹阿敏。阿敏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某国家科研部门工作,近期正在進行一项重点项目攻坚研究,没有时间回来照顾父母。

弟弟阿城自小被父母惯着,不知道努力,最后上了一所职业中专。毕业之后,父母托人把他安排到了市文联办公室工作。因为没有专长,领导就让他做一些收发文件、整理资料的活儿,平时工作比较清闲。

阿梅万万没想到,弟弟阿城竟然不同意,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们都是父母所生,要照顾父母也该兄妹三人轮流照顾,凭什么让我多付出劳动?”

阿城的话深深地刺痛了阿梅的心。从小到大,父母一直都处处依着阿城,也经常跟阿梅和阿敏说,家里就阿城最小,你们要让着他,所以阿城买房、买车以及结婚等这些事情都是父母花费。阿梅和阿敏从来没有埋怨过父母,弟弟结婚的时候还都主动拿出几万元给他办了一个比较体面的婚礼。可如今,阿城说出这样的话,阿梅真的没有想到。

阿梅没敢跟父母提及阿城说过的话,她很是不解:为什么父母最疼爱的弟弟竟然这样无情呢?

二、“这是我的红舞鞋,必须给我买!”

冉女士刚从公司下班,顺路把女儿甜甜从幼儿园里接出来,然后走进超市准备购买些大骨头给婆婆炖汤。她正拉着女儿的手急匆匆地往前走,突然感到女儿试图用力挣脱自己。回头顺着女儿的视线,冉女士看见了一双镶嵌着蓝色蝴蝶的红舞鞋。

甜甜是冉女士和老公阿松两人的掌上明珠,夫妻俩对孩子疼爱到极致,女儿要什么便给什么,一切都满足她。而甜甜也非常聪慧机灵,对舞蹈特别感兴趣。为了培养女儿在舞蹈方面的才能,冉女士给甜甜报名参加了少儿舞蹈训练班。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她就给女儿买了十几双舞鞋,光是红色的就好几双。

今天情况有些特殊,冉女士要赶紧熬汤给婆婆送到医院,然后加班做文案,所以心里着急,就轻微地用力拉了拉女儿,意思是提醒女儿跟着她离开。可是,甜甜站在原地不走,还用抗拒的眼神瞪着妈妈。

冉女士明白女儿眼神里流露出来的信息,她想得到任何东西时都是这种誓不罢休的眼神。

冉女士有点儿生气,不免加重了语气说:“甜甜听话,快走!妈妈回家要给奶奶炖汤,晚上还要加班呢!”

没想到,女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这是我的红舞鞋,必须给我买!”

冉女士十分尴尬,情急之下生气地呵斥女儿:“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家里不是有很多双红舞鞋吗?”

冉女士的话音没落,甜甜突然坐在地上用手捂着眼睛哭闹得更凶了,气得冉女士忍不住在她背上拍了一下。结果甜甜竟然在地上打着滚儿哭喊起来,引得周围的人都来围观,还纷纷议论:“这孩子不是她亲生的吧?”冉女士更加尴尬,只好匆忙买下那双红舞鞋,抱起女儿逃也似的离开了超市。

三、满足逆反的危害

歌手丛飞和孙俪也有让人非常感慨的经历。

丛飞短暂一生参加了400多场义演,累计捐款300多万元,资助了183名贫困学生,为了供贫困儿童上学拼命演出,耽误了治疗,死于胃癌,终年37岁。而就在他家徒四壁、生命垂危的时候,那些他曾经拼命工作省吃俭用资助的人,却还在向他伸手要钱,态度冷漠而强硬。

孙俪也很憋屈,因没有满足多年资助对象为了换好手机和谈恋爱而花钱的要求而被诽谤。

这种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叫“感恩边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叫“满足逆反”。

阿城为什么缺乏对父母的关心?就是因为他习惯了父母给予他的物质满足!甜甜为什么必须得到红舞鞋?就是因为她的要求从来都没有被拒绝过!阿城和甜甜的表现和乞丐的心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减少(或得不到)满足带来的心理逆反反应。

满足逆反会给提供满足者(主体)和被满足者(客体)双方带来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尤其当客体是受教育阶段的孩子时,对孩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这个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满足逆反弱化孩子能力。本来孩子是具有能动性和发展性的人,但是一味地给予满足就会降低孩子积极主动探索的愿望,削弱孩子的智慧和意志力,将孩子的积极主动因素转化为消极被动因素,限制了孩子的能力发展。

第二,习惯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就是放纵孩子,助长孩子自私的人格发展,孕育孩子贪婪的人性。在孩子的意识形态中,满足我的需要或者顺从我的意愿是家长应该的,因此接受起来心安理得,天经地义,固化了孩子不合理认知,导致他们不懂得感恩也不会感恩。

第三,习惯满足使孩子养成的价值观念必将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存在冲突,影响孩子人际交往。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特别遵守两个原则:一是相互性原则,指相互重视与支持;二是平等性原则,即交往双方期望建立平等的关系并感到安全、放松和尊严,在这两个原则交往中的孩子才能感受到平等,并懂得尊重。而父母习惯满足孩子则打破了这两个交往原则,使孩子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认为“我”始终是满足的对象,任何人都不能侵犯“我”的利益,乃至轻微的得失就可能引起他们较大的防卫反应。

四、实施建议:教育孩子要有所给予有所不给予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疼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和职责,但是,家长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形同亲手栽种罂粟花,让孩子变得无情无义。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有所给予有所不给予,给予要讲究条件和技巧。

1.引入公平价值意识和感恩教育。在家庭中,父母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人,家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父母疼爱子女,子女就应该感恩。在生活细节中,父母每次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都要求孩子有精神层面上的感恩回馈,或者用恰当的劳动表达感恩——这绝不是难为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建立起付出与回报的公平观念。

2.延迟满足。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如果确实并非急需的,一般不要当下满足。延迟满足是一种教育策略,主要通过给孩子留有一个期待的空间,在这个期待过程中孩子一定会产生思考:什么时候给我?到底还给不给我呢?我需要怎么做才能得到?然后,父母要给孩子提出条件,最好是让孩子通过自主劳动或者获得荣誉得到满足。

3.落实多种奖励方式。孩子的任何需要,如果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和能力获取的,都会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因此,家长在落实奖励措施时,尽量丰富奖励形式。比如,学习成绩进步给予几朵小红花,在外面做了一件好事奖励几颗星星等,然后把孩子获得的小红花、小星星等兑换成孩子喜欢的玩具或学习用品。这些小措施往往能产生大作用,让孩子体验到来之不易的真正含义,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4.条件限制。不是任何要求都给予孩子满足,要采取有条件性的给予。即便是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也要让孩子明白满足其要求的理由,或者对满足要求提出适度的条件。如,我们给你买了这双名牌运动鞋,是因为你在体育运动方面非常出色;你得到这双运动鞋之后,自己要保养好它,并坚持运动等。这样的条件孩子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舞鞋阿梅阿城
一双粉色的舞鞋
秘密
戏子多秋
阿梅
秘密
红舞鞋
剩饭
阿梅家的丧事
阿梅的幸福
一厘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