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改革开放雨露阳光成长
2018-02-18童兵
童兵
我是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与见证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雨露阳光,我从一名硕士研究生,成长为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我于1978年6月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闻专业读硕士研究生,同年10月随复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回人大,开始攻读硕士学位,也随之同中国的新闻事业改革和新闻教育改革同进退共命运。从那时起,每每听闻中央某领导或中央某机构的讲话文稿、文件初稿中采用了传播、媒介、受众等西方常用而中国尚未使用的字眼,我们便奔走相告,欣喜不已。而不久又获悉这些文稿最终公布时我们心仪的字眼又被删除,不觉暗自神伤。那时,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首都新闻学会理论组,我都是一个活跃分子,主持了许多研讨会,为一些学术讨论会作点评,参加一些文稿的起草讨论,不时受到日益强烈的改革气息的感染与激励。
也是从1978年开始,遵循导师甘惜分教授的指示,我开始进入攻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的紧张工作。那时,因手头拮据,常到中国书店淘买《全集》旧书。《全集》当时还没有出齐,经甘公联系,中共中央编译局马恩室主任张奇方老师关照,每周有几天时间允许我和另一位同学到局里阅读尚未出版的《全集》打字稿。我们两个人在两年内通读了《全集》50卷,合作编写了《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年表》。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华诞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40年,也追随他们的人品和文品学习了40年,学习做学问40年。今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教育、宣传,成为我的第一专业,也是我的终身事业。在这40年中,有三个人我永远忘不了。一位是我的导师甘惜分,忘不了老师寒冬腊月里从城里赶到当时还算郊区的人民大学,领我到原新闻系旧址,给我讲述“文化大革命”期间住“牛棚”的日子,鼓励我安心做学问,扎根马列。一位是高放老师,他是我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他在我的一篇论文受到指责时鼓励我坚持马列真谛,在史料运用上要求我作更全面更扎实的考据订正,令我在风浪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有一位是不知姓名的一家学术刊物的责任编辑,他在众多来稿中发现并刊发了我的第一篇习作,并出于对年青学子的关爱,利用来京开会的机会专门跑到人民大学,向我约稿,并告诉我将会收到一笔稿费,有63元,比我当年一个月的工资还多。但他就是不愿告诉我他的尊姓大名。在我学术进取的40年中,我遇到过好几位这样的好人。他们成为我人生的榜样。
在改革开放40年中,我先后开讲近十门课,写了数百篇论文,出版了30多部著作、教材、论文集,指导了近百名硕士和博士。课程、论文、著作、教材,是我向这个时代,向我的导师和老师们呈交的作业。我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同窗,则是我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结交的朋友和学术同行,是我探讨学问最早可以交谈的文友。这是这个时代馈赠给我的厚爱。这40年,不仅打造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好几支人马,也营造了自由、平等、友好的学术氛围。
放眼2019年春天,我们不仅兴奋,而且再次感到重任在肩。还有两年半时间,即到2021年6月30日,我们必须完成第一个百年的重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继续贫困。再过30余年,即到2049年9月30日,我们将迎来第二个百年,新中国建成百年,我们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目标已经指明,坚冰已经打破。努力向前,向前,向前!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文科资深教授、志德书院院长)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