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淋巴瘤样肉芽肿3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8-02-18黄建伟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南洛阳471000
黄建伟(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南 洛阳471000)
肺淋巴瘤样肉芽肿(PLG)是发生在肺部淋巴结外的一种血管中心性淋巴组织增生,并伴血管损伤及周围炎性浸润的疾病。目前,有研究认为,PLG与EB病毒感染有关,认为其是含有大量T细胞的B细胞型淋巴瘤[1]。PLG虽为系统性肉芽肿病,但分类介于良性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和恶性的淋巴瘤之间,且临床进展呈侵袭性,需要病理诊断该病的组织学分级,警惕疾病进展成为恶性淋巴瘤。该病临床罕见,多发于成人,也见于免疫缺陷儿童,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国内报道多以个体病例临床报道为主且数量较少。为此,本研究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3例PLG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增加对该疾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 3例病例为本院2012—2015年收治的PLG患者,在病理科留有存档。病例均符合2012年WHO提出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诊断标准》,对3例病例进行信息收集并随访。3例患者均行部分肺或肿块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组织直径1~7 cm,与周围组织边界稍模糊,无包膜且实性,切面呈灰白色或黄色。
1.1.1 病例1 患者,男,35岁,发热、咳嗽11个月,左胸部疼痛1个月余入院。CT示左上肺块状阴影。组织病理特征:肿瘤边界欠清,肺泡结构在部分区域消失,可见大片凝固性坏死组织,周围组织有大量异型细胞浸润,在血管壁及周围肺组织中也可见组织细胞等浸润大量坏死成分,极少数炎症细胞。免疫表型:CD20、CD30、CD68阳性,CD3阴性。病理诊断结果:(左肺)淋巴瘤样肉芽肿,2级。随访12个月,无病生存。
1.1.2 病例2 患者,男,42岁,发现右肺占位8个月,发热、乏力20 d入院。CT示右中肺团块影。组织病理特征:大量组织出现坏死且为凝固性,周围组织见大量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细胞体积偏大且细胞质丰富,血管壁周围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可伴纤维素样坏死。免疫表型:CD3、CD20 阳性,CD30、CD68 阴性。病理诊断结果:(右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1~2级。随访12个月,无病生存。
1.1.3 病例3 患者,女,72岁,咳嗽、消瘦3个月,伴低热左侧胸痛5 d入院。CT示双肺多发小囊泡状透光影,边界清,纵隔淋巴结稍大。组织病理特征:病灶中央大片坏死,周围多量多形性细胞浸润,包括浆细胞样细胞、淋巴样细胞、淋巴母细胞、大单核细胞等。多区域炎症表现,血管内可见机化血栓。免疫表型:CD3、CD30细胞少量阳性,CD20、CD68阳性。病理诊断结果:淋巴瘤样肉芽肿3级。随访8个月,无病生存。
1.2 手术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病例标本进行常规福尔马林固定、脱水、包埋并制成切片,对切片进行常规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病例临床资料及病理信息进行临床分析。
2 讨 论
PLG作为临床罕见疾病,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中均缺乏特异性,需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来确诊[3]。PLG的病灶常出现融合现象,多见于两肺下叶位置,结节一般在支气管的周围及肺泡、小叶间隔等处,结节数量及大小均不等,界限相对清楚或欠清,一般呈灰白色、浅黄色,偶有坏死,也可因坏死物出现脱落而产生囊肿样病变,影像学表现为空洞[4]。
血管浸润后PLG最突出病变多浸润于血管腔、血管壁、内皮下及血管周围。病变浸润血管,主要为中型的肌性动脉和静脉。因为EB病毒的介导,产生淋巴样细胞渗出及纤维素样坏死,导致血管受浸润后坏死,严重者甚至呈现血管中心性坏死[5]。在受浸润血管壁中,可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肿瘤样异型淋巴样细胞,如EB病毒阳性、数量不等的异型大B细胞,还有组织细胞、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散在浸润。一般根据大B细胞及血管坏死情况进行分级[6]。
PLG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预后良好,但仍有研究报道20%的病例发展为淋巴瘤,预后极差,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疾病[7]。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PLG的方法,故对PLG主张行积极手术治疗。PLG作为多系统疾病,临床上极易误诊,要注意与Wergener肉芽肿、淋巴瘤、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致死性中线肉芽肿、肺结核等疾病鉴别[8]。与渐变大细胞淋巴瘤相比,PLG的异型大细胞有CD30阴性和CD30阳性,且IgH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而前者瘤细胞的形态多样,细胞质淡染,CD30、CD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等均呈阳性[9];与结外鼻型的NK/T细胞淋巴瘤比较,后者与EB病毒也呈高度相关性,瘤细胞多形性且T细胞为EBER阳性,表达CD56的细胞毒标记[10];与大B细胞淋巴瘤比较,若出现典型的大B细胞,但细胞没有表现多形性特征,应该鉴别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而非PLG[11]。因为国内外对该病报道较少,该病的临床特点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WU SG,TSAI TH,WU SJ.Acute cytomegalovirus pneumonitis in patient with 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J].Emerg Infect Dis,2011,17(4):741-742.
[2]张金梅,谷伟,杨振华,等.原发性肺淋巴瘤3例并文献复习[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1):20-23.
[3]HATOYA S,KUMAGAI D,TAKEDA S,et al.Successful management with CHOP for pulmonary 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 in a dog[J].J Vet Med Sci,2011,73(4):527-530.
[4]杨春蓉,郑晓丹,胡余昌,等.肺淋巴瘤样肉芽肿5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8):924-930.
[5]王承志,章明放.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3):3569-3571.
[6]王强,张峤,曹燕,等.Ⅳ期维吾尔族NSCLC患者EML4-ALK、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生存分析[J].天津医药,2016,44(2):200-204.
[7]宋捷,林洁,周磊,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样肉芽肿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3):248-251.
[8]冯瑞娥,刘鸿瑞,刘彤华,等.肺淋巴瘤样肉芽肿并的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7):271-275.
[9]牛晓婷,胡红,高杰,等.原发性及继发性肺淋巴瘤40例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7):502-506.
[10]吴坤乾,李笃谦.原发性肺淋巴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15,30(9):971-972.
[11]BUI PL,VICENS RA,WESTIN JR,et al.Multimodality imaging of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tumor of the spleen: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Clin Imaging,2015,39(3):52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