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病诊断及防治
2018-02-18赖春开
赖春开
(福州市永泰县嵩口畜牧兽医站,福州 350703)
0 引言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该病是由肝片吸虫所引发的。人畜均可能感染该病,且该病呈现出显著的地方性散发的流行特点。肝片吸虫成虫在终末宿主相应的肝脏以及胆管等处寄生,其幼虫和成虫均能对羊肝脏以及胆管造成损伤。若感染该病的状况较为严重,甚至会造成羊的死亡。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并探究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该文基于工作实践经验,对一起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情况进行介绍。
1 发病情况
永泰县1户养羊户饲养的385只羊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病羊缺乏良好的精神和食欲,且身体逐渐消瘦,伴有颔下水肿现象,农户采用抗菌消炎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未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 临床症状
将病程长短作为根据,羊肝片吸虫病分为两种:急性羊肝片吸虫病和慢性羊肝片吸虫病,两种羊肝片吸虫病呈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感染急性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羊,主要具有如下临床症状:病羊身体较为衰弱,且极易出现身体疲劳,在羊群行进时极易掉队,并伴随全身发热的症状。对病羊肝区部位进行叩诊,可发现肝区半浊音呈现显著扩大现象,对之进行按压,病羊会产生疼痛感。若未能及时对感染急性羊肝片吸虫的病羊进行治疗,病羊极可能呈现贫血症状。对病羊进行血检,可发现病羊血液内的红细胞以及红血素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感染急性羊肝片吸虫病病情严重的羊,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急性羊肝片吸虫病多发于夏末秋初。
感染慢性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羊,其主要临床症状如下:病羊身体较为瘦弱,且伴有一定的贫血症状,其组织内黏膜相对苍白。病羊缺乏良好的食欲,其皮毛呈散乱状且无光泽,病羊毛皮被磨蹭后极易脱落。病羊通常呈现出懒散乏力的状态,行动缓慢。仔细对病羊进行观察,可发现病羊胸下、颔下以及腹部等处均在不同程度上伴有水肿现象。若病羊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则会伴有便秘、下痢等相应症状[1]。多数病羊感染慢性羊肝片吸虫病后,会渐趋衰竭,最终死亡,冬夏季节是慢性羊肝片吸虫病的多发季节。
3 病理变化
对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羊实施剖检,可知病羊肝脏的相应部位出现显著的病理变化。对病变处进行观察,可见大量纤维在病变处沉淀,病理变化直接受到感染虫体的具体数量的影响,同时,病程长短也会对病理变化造成直接性影响。对感染急性羊肝片吸虫病的羊进行剖检,可发现病羊肝脏呈现出肿大的症状,且伴有一定的急性炎症。肝脏内存在5 mm左右的虫道,其中含有少量的肝片吸虫幼虫,且伴有一定的出血现象。病羊腹腔内会有大量红色液体残留,且呈现出一定的腹膜炎相关症状。对感染慢性羊肝片吸虫病的羊实施剖检,会发现病羊呈现出慢性增生性肝炎症状,其肝组织遭到破坏的相应区域分布有癍痕,呈淡白色,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贫血症状,肝脏萎缩变硬,且褪色,胆管相应部位较为肥厚,呈现出相对粗糙的内膜,且存在一定的盐类沉淀,如磷酸钙沉淀以及磷酸镁沉淀等。同时,病羊腹腔以及心包内蓄积有透明液体[2]。
4 实验室检查
4.1 实验室镜检
送到县动物疫控中心实验室,采用虫体压片的方法对病羊肝脏进行镜检,可观察到其具有叶片状,且相对扁平,有细刺在其表面覆盖,在压片前端位置有伸展出的突起,突起呈圆锥状,且基部扩展。压片后部位置出现逐渐缩小的现象,能观察到少数虫体相应的内容器官,呈现出肝片吸虫的显著特征,因此,可完成确诊[3]。
4.2 虫卵沉淀法
选取5~10 g病羊的新鲜粪便,将之放置于容器内部,添加5~10倍量的清水,进行均匀搅拌,并持续20 h使自然沉淀。然后,将上清液倒掉,并将清水添加入容器,并均匀搅拌,进行3次左右的重复,使上清液最终呈现出明显的清亮状态。最后,倒掉大部分上清液,并吸取少量上清液,并将之在载玻片上滴下,并在其上加盖玻片,进行镜检。借助显微镜,可观察到肝片吸虫的虫卵,虫卵呈现长椭圆形,其外观呈现金黄色,一端存在卵盖,且卵黄细胞在其中大量存在,相对于其他各类吸虫虫卵,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特征。
5 诊断
将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作为根据,可确诊病羊感染了羊肝片吸虫病。
6 治疗
6.1 治疗方案
采用抗蠕敏对羊肝片吸虫病进行治疗。抗蠕敏作为典型的广谱驱虫药物,能实现对羊肝片吸虫的有效驱除,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选用口服方式对病羊进行治疗,具体用量为每千克病羊体重采用5~15 mg。
采用硝氯酚治疗羊肝片吸虫病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采用此类药物,也选用口服的治疗方式,具体用量为每千克病羊体重采用4~5 mg。
采用五氯柳胺进行治疗,能实现对羊肝片吸虫成虫的有效驱除。采用此类药物,也选用口服的治疗方式,具体用量为每千克病羊体重采用15 mg。
采用碘醚柳胺进行治疗,对羊肝片吸虫成虫以及6~12周的幼虫进行有效驱除。采用此类药物,也选用口服的治疗方式,具体用量为每千克病羊体重采用7.5 mg。
6.2 综合防治措施
第一,对羊群定期实施有效驱虫。深入考察羊群养殖地区的实际状况和相关条件,科学把握驱虫时间。如在秋末冬初季节,对羊群实施首次驱虫。在第二年春季,对羊群实施第2次驱虫。通过上述驱虫时间安排,实现对羊肝片吸虫成虫和幼虫的有效驱除。第二,杀虫取卵。在羊群日常养殖中,及时对羊舍内存在的粪便进行清除,并将清理出羊舍的粪便放置在固定地点,借助发酵生物热作用实现对羊肝片吸虫的有效处理,进而实现对羊肝片吸虫病传染源的有效减少。要避免在沼泽地带对羊群进行放牧,避免囊蚴对羊群造成感染。第三,有效消灭寄生虫相应的中间宿主。实施水土改造,对椎实螺相应的生活环境进行有效破坏,并用相关药物,如硫酸铜溶液、血防67等实现对椎实螺的有效消灭。
7 结束语
春初季节草类萌芽,羊群在食用嫩草时,极易将囊蚴吞入腹中,进而引发羊肝片吸虫病。因此,要在春初季节对羊群实施有效的驱虫,并对羊群放牧地点进行合理选择,注重羊群饮水的安全卫生。另外,要将羊群粪便放置在固定地点实施发酵处理,有效杀死羊肝片吸虫。如果妊娠后期母羊感染肝片吸虫病,要对其进行驱虫治疗,可能引发母羊流产,或造成母羊产后奶量减少。因此,母羊产下羊羔后,等待15~20 d,再对之实施驱虫治疗。对于出现贫血症状的病羊,可采用补铁针剂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