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民活用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经验介绍
2018-02-18祁爱蓉指导李顺民
祁爱蓉 指导:李顺民
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慢性肾衰是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迁延不愈,出现肾脏滤过功能受损乃至衰竭的结果,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相关的临床症状。常伴随腰酸乏力、恶心呕吐、水肿、少尿甚至无尿等表现,可归于中医学水肿、肾风、肾劳等范畴。本病发展至晚期常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1]。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突出的优势,尤其对于中晚期患者,大黄制剂通腑泄浊及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肌酐、改善生存质量[2]。李顺民教授是深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其活用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突破了通腑泄浊治疗慢性肾衰的局限性,根据中医病机及辨证特点,总结出健脾益肾,补益泄浊;宣畅三焦,调气泄浊;发汗利尿,行水泄浊;祛瘀解毒,通腑泄浊等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疗效明显,现分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慢性肾衰的中医病名可见于关格、水肿、呕吐、癃闭、溺毒等章节,其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以脏腑亏虚为主,湿、浊、瘀、毒贯穿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大多数医家认为慢性肾衰的病因分为内外两方面,以脾肾亏虚、正虚邪痼为主要病机,内因主要为肾脾气虚,病久迁延不愈;外因为外感病邪、饮食情志[3]。本病的发生与正气虚衰、抗病能力减弱密切相关。治疗主要分为虚、实两大类;有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和软坚祛瘀、解毒降浊法。王自敏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8法提出治疗肾衰应注意固本兼护卫气,终末期应标本兼顾,祛邪在先,活血化瘀通脉解凝,通腑降浊促进代谢,在整个病程始终坚持和胃降浊、清化湿热,同时调和阴阳[4]。国医大师张琪创立解毒活血汤,从祛瘀解毒方面治疗慢性肾衰竭[5]。
慢性肾衰的发病关键是脾肾亏虚,其病机是肾络瘀阻,瘀血阻滞。本病迁延且不断进展加重的关键为化毒为害,这标志着一种正虚邪实、病势胶着的病理状态[6]。故泄浊法为基本治法之一。浙江省中医院李学铭教授根据慢性肾衰“正虚为本,痰浊瘀毒为标”的病机特点,治疗慢性肾衰,以祛瘀通络行水泻浊法为主,创立经验方“消瘀泄浊饮”,该药方组成:黄芪、牛膝、桃仁、地龙、制大黄、车前草[7]。有研究显示泄浊法能明显改善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减轻其肾纤维化[8]。
2 治法治则
李教授认为本病病程较长,脾肾亏虚为本。《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肾脏的虚证与湿瘀浊毒密不可分,而无先后之别。故补益泄浊法的治疗对于中晚期迁延不愈的肾衰患者,可起到扶正气祛邪的功效。在《金匮要略》中本病可从虚劳病论治,对于阴阳两虚者,重点补脾胃,建中气,重视补益脾肾二脏;对于虚实夹杂,扶正祛邪,虚实并治;总体治法上侧重甘温扶阳[9]。鉴于本病虚实夹杂的特点,李教授提出补益泄浊为要,虚实并治,组方以黄芪为君药,起到甘温扶阳的作用,且灵活运用泄浊法,重点突出,攻补兼施。
2.1 健脾益肾,补益泄浊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10],五脏的精气充盛,肾脏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脾肾乃先后天的关系,若肾阳衰微,火不生土,脾阳受损,脾肾两虚,湿浊中阻,水道不通,精血乏源,终致气血阴阳俱衰。《金匮要略》治虚劳,重视脾肾两脏,补肾以固其根本,健脾以资其化源。李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常以健脾益肾方加减治疗肾衰,其基本药物组成:黄芪、丹参、白术、肉苁蓉、牛膝、大黄、续断、冬瓜皮。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健脾益气为君;臣以白术燥湿健脾、肉苁蓉补肾助阳、丹参活血祛瘀、大黄祛瘀泄浊;牛膝祛风湿强筋骨、续断补肾健腰;冬瓜皮利水祛湿,诸药合用,攻补兼施,共奏健脾益肾、祛瘀化浊之功。健脾益肾方从慢性肾衰脾肾亏虚、湿瘀内阻的病理机制入手,以补脾益肾、祛瘀排浊为法,在补益脾肾的基础上,重点从湿瘀浊毒论治,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2.2 宣畅三焦,调气泄浊 《证治汇补》中对慢性肾衰的病机做了阐释“脉象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灵枢·本输》:“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故宣畅三焦对于慢性肾衰的治疗尤其重要。三焦气机通畅,则清气得升,浊阴得降,则关格、癃闭诸症可除。李教授治疗慢性肾衰,常从宣畅三焦着手,调气泄浊,其治疗肾衰的中药组方常以黄芪、大黄为药对出现。黄芪配大黄一升一降,开启脾胃升降之枢,调气泄浊;对于湿滞中焦患者,以紫苏叶、香薷等解表化湿之品以宣畅中焦,调理气机,达邪外出。对于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内外不通者,常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以宣肺利水、解表祛湿,通畅内外气机;对于慢性肾衰脾虚水肿明显的患者,常以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因正虚湿停,邪在肌表,当益气健脾,祛风行水。益气与祛风并用,能通调水道,健脾化湿,使三焦气机通畅,防止水饮停滞、湿瘀互结为患。
2.3 活血利尿,行水泄浊 “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原为《素问·汤液醪醴论》治疗水肿大法,历代医家多认为“开鬼门”是发汗消肿,“洁净府”是利水消肿,“去菀陈莝”为逐水消肿。“开鬼门”主要指发汗祛邪,使邪从表解。李教授治疗慢性肾衰,以治疗水肿大法创立行水泄浊治疗大法。
李教授治疗慢性肾衰,尤其中晚期重症患者会辨证使用“开鬼门、洁净腑、去苑陈莝”治水三宝。对于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者以真武汤、防己黄芪汤、实脾饮加减,以温阳利水,健脾祛湿,使水湿之邪从汗解,从肠道解,从小便解;从汗解的常用药物有紫苏叶、香薷、麻黄、荆芥、防风、浮萍等;从肠道解的常用药物有大黄、大黄炭、白术、山药、芦荟、火麻仁、白豆蔻等;从小便解的常用药物有冬瓜皮、白茅根、车前子、土茯苓、赤小豆等。上述治水三法有活血利水及逐水消肿之意,临床应用中,李教授以芦荟研末冲服峻下,或以牵牛子逐水消肿;用桃核承气汤、当归芍药散以治疗下焦蓄血或水瘀互结证。单味药物多使用地龙、莪术、丹参、桃仁、红花等,随证加减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功。上述治法综合运用,以行水泄浊。
2.4 祛瘀解毒,通腑泄浊 《金匮要略·水气病》云“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可见血瘀与水停互为因果,瘀水互结为慢性肾衰的一个重要病机。而治疗瘀水互结,大黄类制剂为一要药。大黄及熟大黄有祛瘀解毒、通腑泄浊的功效。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体质及大便情况,增减大黄剂量,或改生大黄后下,或以肉苁蓉、牛膝以补肾润肠通便;生白术肉质丰富,有通便润肠的作用,炒白术则健脾为主,对于大便溏且脾胃虚弱者,常以炒白术代替生白术;对于大便次数小于2次,通便效果不佳者会加用火麻仁、郁李仁、虎杖以润燥泻浊、祛瘀解毒。严重者加用玄明粉或芦荟研末冲服以清热解毒通便。此外常以大黄炭、蒲黄炭、艾叶炭等加强通腑泄浊之功,有报道显示药物经过炒炭后可增强吸附功能,有助于排毒降浊[11]。
3 病案举例
李某,男,39岁,2015年12月30日初诊。主诉:尿检异常12年余,加重伴肾功能异常4年余。患者2003年出现尿蛋白,2011年尿蛋白加重伴肾功能异常,于2011年10月份肾活检示:IgA肾病(硬化型),曾予吗替麦考酚酯片、强的松及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血肌酐波动在106~119 μ mmol/L之间,此期间空腹血糖及血脂出现异常,尿蛋白在+~++之间。症见:乏力明显,偶有腰酸,焦虑多梦,易早醒,偶有心悸牙龈出血,纳可,大便溏,小便偶有泡沫。查体:双肺(-),双下肢不肿,舌红、苔薄白微腻,脉弦滑。2015年12月25日检查结果:血脂二项:胆固醇(TC)6.94 mmol/L,甘油三酯(TG)3.07 mmol/L;肾功能:尿素氮(BUN)9.2 mmmol/L,肌酐(SCr)115 μ mol/L;尿常规示蛋白质(PRO)(+),潜血(BLD)(+-),红细胞(RBC)40/uL;空腹血糖6.70 mmol/L。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IgAN(硬化型);中医诊断:慢性肾衰,脾肾亏虚,湿瘀内阻。治法:健脾益肾,祛瘀化浊,处方:黄芪、薏苡仁各30 g,山药、白术各20 g,肉苁蓉、丹参、紫苏叶各15 g,熟大黄、白豆蔻各10 g,甘草5 g。28剂,每天1剂,水煎服。停吗替麦考酚酯片、强的松,给予雷公藤2粒,每天3次口服,盐酸贝那普利10 mg,每天1次。
2016年1月22日二诊:泡沫尿减轻,仍有乏力,口干口臭,睡眠较前好转,大便每天2次,便溏。加大补气利水之功,处方调整为黄芪50 g,加赤小豆30 g。28剂,每天1剂,水煎服。于2016年3月23日复查肾功能BUN 8.3 mmmol/L,SCr 102 μ mol/L;尿常规示PRO(-)。后续按此方案适时减停雷公藤,盐酸贝那普利,中药巩固治疗1年余,患者肾功能一直维持在SCr 100 μ mol/L左右,尿蛋白阴性。
按:本例患者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血糖、血脂及血肌酐升高,已不宜再用原方案,李教授调整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健脾益肾方治疗。多项研究显示:该方对慢性肾衰竭的并发症如肾性骨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有明确疗效[12]。在黄芪、山药、白术等健脾益肾、补益泄浊的基础上,加减使用紫苏叶以开鬼门,发汗宣肺行水,调气泄浊;赤小豆、薏苡仁、丹参等活血利水,治水泄浊,并以熟大黄祛瘀解毒,通腑泄浊。上述泄浊法综合运用,起到标本兼治,祛除病邪的作用。对于慢性肾衰患者使用得当,可保持血肌酐指标稳定数月甚至数年。
[1]叶任高.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98-602.
[2]李志祥,孔薇.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817-1819.
[3]唐君,赵刚.赵刚教授补脾益肾软坚散结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216-217.
[4]宋纯东.浅述王自敏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8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34-35.
[5]曹田梅,张李兴.国医大师张琪运用解毒活血汤治疗肾衰竭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39-40.
[6]李杰一,马进.从络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0(4):148-149.
[7]邵明祥.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一点心得[J].内蒙古中医药,2011(20):19-20.
[8]杨婧,王琛,祝婷婷.等.益气养血泄浊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组织形态的影响及VEGF表达的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4077-4080.
[9]范永升主编.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0.
[10]薛福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11]朱志凯,杨洁,朱玉泉.中药“炒炭存性”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9):76-77.
[12]韩鹏勋,王天星,易无庸.健脾益肾方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评述[J]. 新中医,2009,41(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