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南昌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设计思路
2018-02-18王力锋
王力锋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南昌 330044)
0 引言
物流体系的构建加速了商品流通,而冷链物流则是物流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的生产、贮藏运输,直到终端消费环节,其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中。而选择冷链物流也是降低食品损害、保证南昌水产品鲜活程度的必要方式。因此,进一步研究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优化设计,也是当前物流产业逐步完善的重点方向。本文基于双层规划模型,提出全新的南昌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化方向,具体分析如下:
1 冷链物流概述
目前我国学术界并未针对冷链物流体系的概念形成统一的共识,而依据《物流术语》的国家标准,将冷链物流定义为:“为保持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并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了鲜活产品的冷链物流必要性,针对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运输规划也设计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对于鲜活水产品的加工、分销、运输、储存、零售等多处环节中,是否能够达到安全运输,保证其商品鲜活程度,将室温控制在鲜活水产品可以适应的范围之列,是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目标。
2 南昌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布局现状
2.1 整体规划不完善
目前南昌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布局整体规划尚未完善,虽然这种情况与我国冷链物流建设起步较晚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最为根本的因素在于,南昌居民的消费水平仍无法支撑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虽然在居民消费水平逐年递增的状态下,水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营资本得到一定的补充,但是其规模效应并未完全形成。由于南昌冷链运输的运营成本较高,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已经无形中增加了终端销售成本,因此形成了与终端消费并不完全匹配的成本对接。与此同时,终端消费市场的价格波动,并未控制在冷链运输环节的市场目标导向中,因此这一部分的运输成本实质上是由物流企业承担。在资金、运输网络、市场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制约下,南昌冷链物流体系的整体链条并未产生积极效应,显然落后于我国居民对于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尤其在供应链管理中,水产品销售与运输环节并未形成较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无法精准对接终端市场的实际需求。
2.2 空间布局不合理
水产品本身具备生鲜农产品的易腐蚀性特征,如果在运输环节上出现影响输送时间、运输效率、或者温度稳定性的相关因素,那么在低温运输的保鲜流程中也会降低其实际的运行效果。南昌水产品目前在装船、装车、卸货、转运等运输环节中,经常性处于露天环境。这样的情况与国际食品标准对于低温保鲜水产品的质量要求极为不符,同时在配送体系上的相关技术与设备也较为落后,甚至出现过规划不合理或者重复建设的客观问题。此类情况皆与空间布局不合理存在必然联系,物流网络中心地址选择不当,增加配送环节或者延长配送路径,都是冷链物流时效性降低的客观表现。如果无法实现优化物流配送路径的实质性需求,那么在南昌水产品的物流体系建设中,也无法满足食品安全质量的实际标准。
2.3 第三方服务效能弱
第三方物流服务是补充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部分,然而目前南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发展水平显然无法支持南昌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虽然京东与阿里两大商家也在逐步完善自身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但目前仅在江浙沪地区完成了初步建设。其中的制约因素较多,在冷链物流的中转站建设上其投入资本较高,如果在短期内无法对接实际的市场需求,那么后期建设质量稍有偏差也会造成初期投入的严重损失。
3 双层规划模型的构建思路解析
3.1 双层规划模型理论框架
在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上,需要解决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商品损耗问题,那么就必须设置可利用率更高的物流网络结构规划。但是在现实问题中,其决策指标同时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在物流网络规划中涉及各个部门、单位、物流中间商、终端商等个体利益。因此,由单一决策层次决策,往往颇为片面。那么为了打破单一分析的片面性,需要从双层规划模型中寻找突破口,进而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与决策模式。在全面考量多重因素的影响机制后,优化最终决策导向的可行性,从而构建出更为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鲜活产品运输的便捷性与时效性。
3.2 双层规划模型的主体结构
所谓双层规划模型,主要是针对冷链物流体系中的一系列问题设计两个层次系统。在上层决策系统中优化整体系统结构并指导下层决策落实,而下层决策以落实范畴为主,服从上层决策的指导性,并完成决策目标。因此,从实践应用角度,双层规划模型是具备阶梯式特征的理论模型,上层决策具备相对较高的全局性,而下层决策则给予上层决策反馈信息,在符合全局利益的基础上,执行上层决策的相关方向,从而达到优化整体系统的最终目标。经过双层决策之后,冷链物流体系的网络化构建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整体规划,而同期发展的水平、技术、理论框架也更为完善。因此,双层规划模型并非直接约束了冷链物流体系的作业模式,而是将其置于双层决策的框架之内,通过自我选择与完善的流程,产生最为优化的资源配置结果。
3.3 构建上层中心地点决策模型
在构建南昌水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体系的过程中,选择物流中心地址,是优化物流网络结构的必要途径与方式。以商品生产地为中心,设计冷链物流体系的层级结构,进而支持冷链物流体系能够达到更高更快的网络运输指标,才能缩减商品供应环节中的损耗,同时也是缩减运输成本的必要基础条件。考虑到南昌水产品运输网络中对于集货与疏货的整体要求,需要以降低运输距离为基础,设计物流网络的中心地址选取决策,进而构建以物流中心选址为决策目标的上层规划模型。在上层决策规划中,需要全面衡量当前南昌水产品市场需求与运输总量的平衡关系,这样的需求也是基于南昌水产品保鲜度品质的客观指标而提出的决策标准。是否能够达到降低运输成本,为终端消费者提供保鲜度品质较高且价格合理的水产品,也是由上层决策规划的整体安排合理性而决定的。因此,构建上层冷链物流体系的中心地点决策模型,是支持当前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但是单以上层决策为标准,也容易造成信息对接的偏差性问题,因此双层规划模型的重点也要落实于下层决策模型的信息索取与供应,才能保证上层决策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3.4 优化配送路径的下层决策模型
选择南昌水产品物流配送的网络中心,可以由上层决策完成,而集货与疏货流程,需要根据终端销售商的需求而进行定额配送,才能保证南昌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时间成本与运量成本趋于平衡。这种平衡信息需要由下层向上层决策反馈,进而为上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以便规划出更为完善的南昌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规划。其中对于配送时间、配送量、配送方式、配送种类、配送渠道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绝非上层决策能够凭空想象。必须依据客观的市场需求为基础,进而评估当前的南昌冷链物流体系饱和量与动态发展的支持量。尤其水产品本身针对配送时长与温度存在客观要求,因此其下层决策的目标也是降低配送损耗。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南昌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存在诸多客观问题,如整体规划尚未完善、空间布局并不合理、第三方服务效能弱化等。但是仅以单层决策规划难免出现信息对接不平衡或不合理状态,因此本文建议采取双层规划模型,支持南昌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一方面,以上层决策作为核心决策层,以全局观审视当前的冷链物流体系问题。另一方面,由下层物流决策规划提供基础信息,进而支持上层决策规划的合理性与可靠性。那么在上层决策与下层信息支持的同步系统中,才能真正逐步完善南昌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将鲜活度较高的水产品快捷精准地配送到消费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