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池塘养殖应注意的事项
2018-02-18刘永桃
刘永桃
(安福县农业局水产站,江西安福 343200)
进入5月以来,气温逐渐升高,水温也逐渐在升高,这个时期鱼类的活动、摄食逐渐加大,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只有做好养殖管理,才能确保养殖高产稳产。
1 加强日常管理
高温季节天气多变,要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坚持早、中、晚巡塘。做到投放饵料要“四定”(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施用肥料要“四看”(看鱼活动、看天气、看水质、看季节);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尤其要注意观察鱼类活动情况,要及时发现是否存在缺氧,一旦发现存在缺氧情况应及时注入新水,有条件的应迅速开启增氧机,避免泛池死鱼情况发生。
2 加强水质调控
俗话说得好,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水质的好坏是鱼类饲养的关键,因此平时日常应该做好水质观察与调节工作。水浑现象是高温季节最易出现的。这类现象表现为池水发白发灰。这是由于大量的水藻繁殖而引起的水体浑浊现象。一般采取换水或开增氧机的方法来调节水质。水肥现象,水体透明度太小,在15cm以内,水质浑厚而带色,有腥味,在水体中易发生指环虫、车轮虫病。一般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开增氧机,搅动水体,或在增氧机旁用一些棉质布在水体中来回拉动;大量排出池塘内的水并加注新水;泼洒生物制剂;向池中加适量的明矾与食盐。开启增氧机:在晴天中午开机调节水质,以促进水体对流,增加底层池水溶氧,促进有毒气体逸出;天气闷热时开机时间可适当延长,天气凉爽时减少开机时间,半夜浮头则增加开机时间。泼洒生物制剂:定期泼洒光合细菌、EM菌等生物制剂,可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要求,调节好水质,能预防细菌性鱼病,提高鱼的摄食能力和免疫功能。加注新水:注新水可增加溶解氧和营养盐类,冲淡池水中的有机质和有毒物质。一般每7~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15~20cm深。
3 做好鱼类疾病预防工作
鱼类疾病预防是搞好鱼类养殖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人们不易觉察,一旦生病,及时正确地诊断较困难,治疗也较麻烦。内服药一般只能由鱼主动吃入,当病较严重时,鱼已失去食欲,即使有特效药,也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体外用药,一般采用全池遍洒及浸洗的方法,这只适用于小面积的池塘,而对大面积的湖泊、河道及水库,就难于使用。因此,防病工作在养鱼中就显得特别重要。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方法,才能达到减少或避免鱼类因病死亡的损失,保证养殖鱼类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在预防措施上,既要注意消灭病因,切断传染与侵袭途径,又要提高鱼体的抗病力,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防病效果。池塘清整,池塘是鱼类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鱼类病原体的生存场所。池塘环境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鱼类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彻底清塘。通常所说的彻底清塘,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清整池塘;二是药物清塘。都是改善环境条件,清除敌害生物,消灭病原体的有效措施。池塘的水质管理。鱼类生活在水环境中,池塘水质的状况对鱼类产生直接的作用,因而水质管理水平对鱼类疾病具有很大的影响。当池塘水中溶氧缺乏时,鳃部患病的鱼类往往病情加重,有先浮头的病状显露,严重的甚至出现窒息死亡。而溶氧丰富的水体则有利于鱼类鳃部损伤部位的恢复和抵抗力的提高。池塘的水质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保证池水溶氧丰富,定时加注新水或者开动增氧设备。防止有毒物质进入水源,污染池塘水质。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并改良水质。适量投饵,防止过量饵料对水质造成的污染。及时捞出多余的水草及死鱼。药物预防,在高温季节鱼病流行,及时对鱼类进行药物预防,投喂药饵、鱼体消毒和全池泼洒药物,就可以预防鱼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鱼病暴发机会,降低鱼病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