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途径的有效思考

2018-02-18张亚婷西藏自治区消防总队拉萨市消防支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楼梯间器材消防

■ 张亚婷 西藏自治区消防总队拉萨市消防支队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建筑发生火灾的频率不断增加。同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拥有更为复杂的结构和更大的体积,由于内部空间较大,因此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以较快的速度蔓延。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使用者必须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最佳疏散通道,才能够增加逃生的几率。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途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情况概述

经我国公安消防局调查显示,从2015年起我国的10层以上建筑住宅火灾死亡率逐年上升,最高点达到了80.21%。这同我国高层建筑使用率不断上升具有紧密联系。从整体上来看,积极加强我国高层建筑防火性能、加大高层建筑火灾现场逃离途径宣传势在必行。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为:①楼层过高,然而我国的消防用水枪喷射高度最大值为50m,20层以内为消防员有效救援高度;②高层建筑内部通常排列着复杂的竖井和管道,因此火势会以较快的速度向上蔓延,会造成更大的火灾危害;③建筑使用者在疏散时通常使用楼梯间,由于人员密集,且疏散距离长,因此很容易引起拥挤等现象。

二、高层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要求

ASET表示“可用安全疏散时间”,RSET表示“必需安全疏散时间”,那么高层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准则为ASET>RSET。高层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要求为:应确保建筑内任何一点,所包含的疏散方向最少为2个;且应构建可靠、安全、通畅、距离短的建筑疏散路线,严谨逆流、人流交叉现象的产生;将阳台、室外疏散楼梯、屋顶平台等临时避难场所设置于外墙或建筑屋顶出,这些位置由于属于露天状态,因此不会长时间停留高温烟气,一定程度上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防火门位于疏散通道中,自动关闭是其在火灾情况下的状态,其能够构建安全的防火分区,为人员疏散提供时间;应从火灾情况下人们的心理特点出发来设计人员疏散途径,将拥堵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例如,在实际展开设计的过程中,应对疏散诱导系统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广播等指引人们快速寻找疏散路线,将疏散的时间缩到最短。

三、火灾情况下可供人员疏散的途径

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利用的疏散途径较多,以下从封闭楼梯和防烟楼梯间疏散逃生、进入公共建筑避难层(间)暂避、使用自备楼宇救生器材逃生三个角度出发展开了论述:

(一)封闭楼梯和防烟楼梯间疏散逃生

在利用楼梯间进行疏散逃生的过程中,由于高层建筑楼层较高,即使是行动便捷的青年男性,从高层建筑第85层利用楼梯间向下跑,在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也需要35分钟的时间才能够从建筑中完全撤离,因此利用这一疏散逃生途径,通常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与此同时,楼梯间不利于老年人、儿童、盲人或残疾人等使用,甚至还会导致疏散途径严重拥堵。在这一过程中消防员也无法利用楼梯间进入高层火灾现场进行灭火救援。因此,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内部靠近楼梯间的青年人、身体健全的人可以利用这一途径,有秩序快速从建筑中撤离,在这一过程中,应采用湿的布捂住口鼻,避免浓烟窜入的浓烟给人的身体造成过大伤害。

(二)进入公共建筑避难层(间)暂避

如果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且属于综合性建筑,那么通常会有众多的人员聚集在其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这部分建筑在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对避难层(间)进行设置。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因此,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如果人员所处的楼层较高,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撤离,那么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可以暂时使用距离自己最近的避难层(间)。这是因为因火灾产生的浓烟会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蔓延到整栋建筑当中,但是人员无法在几分钟之内完全撤离,因此可以临时利用避难层(间)保证自身安全,耐心等待消防员的救援。在对这一人员疏散途径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将垂直疏散距离缩短。根据我国有关高层建筑建设规定,在对避难层(间)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必须对其中的消防设施以及结构进行特殊设计,预防浓烟烈火的侵袭。

(三)使用自备楼宇救生器材逃生

自备楼宇救生器材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缓降器。缓降器通常包含一次性使用和重复使用两种类型,这一器材适用于各类人员,能够根据建筑的具体高度选择适宜型号。当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内部人员首先应固定好缓降器的上端,然后将设备上部的腰带困住自己的身体,再抓住钢索悬空,利用人体自重这一媒介,从高处逐渐缓慢向下移动;②绳梯。该自救逃生器材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根据建筑具体高度来确定所需长度,当建筑发生火灾时,首先可以固定好设备的一端,另一端自然垂下,此时就可以供多个人同时攀缘而下。同时该器材适用于身体健硕的年轻人;③绳索。以建筑高度为依据确定绳索长度,其通常拥有1cm左右的直径,能够为使用者顺利的进行抓握提供保障。在对这一器材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手套,避免下滑时产生的较大摩擦力伤害手部。在对这一器材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定期展开质量和性能检查工作,确保其始终处于结实可靠的状态。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应用右小腿由外向内绕绳索一圈,并用双脚夹住下垂的绳索,提升摩擦力,下滑的速度需要由双手控制。这一器材的使用难度较大,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够使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建筑使用需求,高层建筑得以产生,其内部功能更加完善,系统也更加复杂,由于高层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的速度非常快。因此,高层建筑使用者必须对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途径进行充分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建筑使用安全性。

陈骥,邹树梁,唐德文,黎欢,匡雅.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集对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05):136-141.

李小菊,程奉梅,宋云龙.基于模糊事故树与区间层次分析法耦合的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3):7-11.

张培红,汪侃,王淞.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前室送风口高度对火灾烟气控制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1146-1150.

张家明.从“11·15”上海教师公寓火灾谈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与火灾扑救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7,(12):38-47.

王彩焕,周谧,焦会玲,陈正浩.“电梯疏散”:挑战国际消防逃生理念“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使用电梯疏散可行性研究”课题解密[J].上海消防,2016,(10):14-21.

刘爱华,施式亮,吴超.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模糊综合评价在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1):103-107.

猜你喜欢

楼梯间器材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楼梯
更正
地下疏散楼梯间防烟设计探讨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消防也幽默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