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笑,不简单
2018-02-18欣欣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18年11期
欣 欣
来自美国和以色列的学者研究了演讲者面对观众不同微笑时的生理反应。他们将微笑分为3类,“支配性”微笑,表示在社会中地位更高;“奖赏性”微笑,表示可以强化行为;“安慰性”微笑,表示没有威胁,促进和维持社会关系。研究者招募了90名美国男性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根据给出的题目即兴演讲,并观看一段包含人脸微笑表情的视频。这些视频中的表情是根据他们的演讲情况通过计算机合成的。这会让志愿者相信,演讲越精彩越能得到微笑表情的反馈。然而,实际上,这些微笑视频是设定好的,分别是上述的3类。也就是说,不管志愿者演讲得好与不好,他都固定观看一种预定的微笑表情视频。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测定7个时刻志愿者的唾液皮质醇含量。皮质醇是人体分泌的一种类激素,与应激反应和情绪状态等多种生理活动相关,一般而言,人在压力状态下皮质醇含量会更高。结果显示,与观看“奖赏性”和“安慰性”微笑视频相比,观看“支配性”微笑视频,志愿者的总唾液皮质醇含量会更高,且这种差异在实验结束半小时后仍然存在。
可见,对于演讲者而言,观众细微的表情都能影响他们的生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