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省夏县司马光墓余庆禅院的建筑研究
2018-02-17董韶华
董韶华
摘 要:文物保护和研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文物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源,可以作为历史研究和发现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文物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解读分析文物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能够对文物的文化性以及艺术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山西省夏县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司马光的故里,司马家族世居于此,家族门风以及家训在这里有很好的体现。司马光死后其子将其归葬故里,当时的北宋朝廷为彰显其功绩为其建造了碑楼。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司马家族后人围绕司马光的墓地建造了较多的建筑,其墓地也成为了封建社会人臣凭吊的圣地。通过对司马光墓的整体构建进行分析,发现墓地建筑群中的余庆禅院具有较强的建筑代表性。因此,文章对司马光墓余庆禅院的建筑进行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认知建筑的价值。
关键词:山西省;夏县;司马光墓;余庆禅院;建筑
山西省是我国历史文化最为灿烂的省份之一,历史上出现了较多的著名人物,司马光便是其中之一。从目前的资料分析来看,作为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司马光在北宋政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大作《资治通鉴》更是当今社会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因此,司马光的存在,无论是对古代社会建设还是对当今历史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司马光地位显赫、功绩卓越,其死后官方为其建造了碑楼,其墓地更是成了封建社会人臣凭吊的圣地。作为凭吊圣地,司马光墓在后世被逐渐扩建,围绕原墓地更是生出了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古代建筑,余庆禅院便是其中的代表。为了对墓地建筑有更好的研究和了解,分析余庆禅院的建筑结构以及艺术特色十分必要。
1 余庆禅院的创建及沿革
余庆禅院作为司马光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做重点保护有较为显著的现实意义。就目前的分析来看,通过对余庆禅院的创建年代以及沿革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界定其价值,这对于余庆禅院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1.1 余庆禅院的创建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关于余庆禅院的创建年代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余庆禅院创建于北宋英宗治平二年,也就是1065年。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清乾隆二十九年《解州夏县志》卷十一中有余庆寺的记载,其中提到了宋治平二年。因为这条记载的依据没有交代,而且寺内的材料也无法作证明,再者,此说法中的时间在司马光生前二十年,由此来看,此说法可信度不高。另一种说法是余庆禅院创建于北宋元丰八年,也就是1085年。持这一说法的学者其主要的依据是寺内存有宋元丰八年的《敕赐余庆禅院碑》。依据目前寺内的材料以及整个大殿的建筑特点来看,此说法的可信度比较高。
1.2 余庆禅院的沿革
余庆禅院自建成至今已逾几百年,经历数代沧桑。从目前的资料分析来看,余庆禅院在建成后经历了损坏和修缮,直至1981年全面维修后其才呈现我们今天看到的面貌。不过今天所见余庆禅院也仅有一大殿而已。总之,经历了历史变迁,余庆禅院大殿能够留存于世,这是最大的欣慰。
2 余庆禅院的大殿
对余庆禅院做整体性分析发现该建筑群当中唯一的古代建筑遗迹是大殿,而且该大殿的整体结构与装饰都很好地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特色与风貌。因此,就大殿的整体工程以及特色进行分析可以对古代建筑的营造有更为准确的了解和认知。
2.1 台基
台基是大殿的基本构成,对于大殿的整体气势体现有重要的作用。从具体的分析来看,余庆禅院的整体地势为南低北高,殿基位于北方的台地之上。对台地做具体的测量发现其比院内平地高出了93厘米。因为大殿存在了几百年,经历了风吹日晒,所以目前所测的高度并不是宋代的标高。而且从此数字的分析来看,目前殿基和院子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而要具体地分析这种关系,还需要有更为准确的数字发现。总体来讲,大殿建在90厘米高的砖台之上,砖台四周砌压着阑条石,没有月台。大殿正面居中的位置有七步石台阶的设置,两侧则是垂带石砌象眼,应该是维修时所形成的。
2.2 平面
余庆禅院的具体建筑特色分析,需要从平面布局做了解。而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大殿的殿面为阔五间,通面阔17.3米,进深三间六椽,通进深11.8米。对进深比例做分析发现面阔进深比为10∶6.75。大殿从平面分析来看,整体配柱子24根,其配比规律和《营造法式》颇为相似。从外观上分析,五间殿的开间基本相同,前檐存在深一椽之檐廊,前槽金柱砌墙并做了门窗的安置。两山墙和后檐现在为包砖,内里仍然是土坯墙。对整个大殿做分析可知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屋架结构,所以殿两山和明次间的柱列方式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差异。这样的布局方式在宋代的厅堂式建筑中比较常见,主要目的是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
2.3 梁架
梁架对于建筑的整体营造以及承重等有重要的影响,分析余庆禅院大殿的梁架结构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殿的构建。就目前的大殿分析来看,柱间施阑额,阑额上施普拍枋。对阑额做具体的分析,其断面的广度为27厘米,厚度是8.2厘米,相比于一般的材料其顯得更高但是也更薄。对普拍枋的断面做分析,发现其为30厘米×14厘米,厚度和一材相当,但是广度却比一材大了10厘米。普拍枋在具体利用的时候在角柱上出头,端头采用直截式,阑额不出头。通过具体的分析可知大殿的梁架主要有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组合运用使得大殿的梁架结构在稳定性方面更加出众,而且这样的梁架结构使建筑的可使用空间明显加大。再者,这两种梁架结构在《营造法式》中有记录,而且山西较多大殿皆使用了这两种梁架结构。
2.4 装修
装修对于建筑特色的体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余庆禅院的特点研究中对其装修进行重点分析讨论十分必要。从现阶段的分析来看,大殿的装修施于前槽金柱间,明间会开辟门,窗户安装在次间,两梢间会有明显的砌墙。具体分析来看,明间开设了两扇板门,门构和《营造法式》所记载的形式较为相似。门板上有6路铸铁门钉,每一路9枚,一共有108枚。门下的槛高40厘米,足足有两材,门额的广度为32厘米,相比于《营造法式》的相关规定,其皆要大。两次间使用条砖砌了槛墙,墙高153厘米,上、中部位设置了板棂窗两扇,每一扇的直棂为11根,这和《营造法式》规定的17根相差比较大。
2.5 瓦兽件
瓦兽件的布置对于建筑的整体特色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对余庆禅院大殿瓦兽件的讨论也具有必要性。就具体的分析来看,大殿的屋顶为筒瓦屋面且没有施加琉璃。檐口使用的是勾滴、勾头,而且筒瓦的结构不具备统一性,这主要是因为经历了数次的维修和增补。大殿屋面正脊高30.5厘米,垂脊高25厘米,其全部为瓦条脊筒。在正脊的两端做了吻的安放,其口吞正脊,尾部披卷向外,脊碴下部为一门庭样式。1980年对大殿做维修的时候发现了“乾隆五年维修”的刻字板瓦,其现存于大殿内,此大殿的屋顶正中浅色之瓦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物品。
2.6 像设
像设对于建筑的特色表现也有重要的作用。就余庆禅院大殿的像设分析来看,殿内的后槽扇面墙是砖砌的佛台,此佛台高60厘米,左右长度为11350厘米,深404厘米。整个佛台供有三尊泥塑佛像,均结结跏趺坐在六面双层须弥座上,有背光。佛像连佛座的通高将近5米。正中主佛的后扇面墻上有色泽比较新的阿南、迦叶两弟子绘像,前侍立两位菩萨,所以主尊当为释迦牟尼。东侧一像座上用朱砂写就“阿弥陀佛”四个字,由此可推断此为东方药师佛。就大殿的整体像设来看,佛教气息比较浓厚。但大殿的佛孙存在损坏的现象,目前能够看到的大殿像设具有不完全性。不过根据整体的判断,大殿像设整体与佛教体系有显著的关系。
2.7 其他
对余庆禅院大殿做其他方面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在殿内的梁架以及斗拱上还有彩画的残留印记。1980年对大殿进行了维修,当时不仅发现了“乾隆五年维修”的刻字板瓦,还发现了宋条砖和方砖若干,这些砖的背面有菱形的回纹以及圆形的凹凸纹,现在在大殿内存放。在目前的禅院内还存有铸钟,其挂在大殿前檐廊和次间柱之间,在柱子上设有木质的挂钟构件,如箭囊等。依据分析,这些皆为古物。另外,在铸钟上发现钟面上存有铭文。
2.8 建筑特点和年代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余庆禅院的大殿建筑形式和《营造法式》有较多契合的地方,同时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而且大殿的整体形制中存在较多早于《营造法式》的唐以及宋初的建筑特点,具体的建筑布局也有可能是更早的布局。从这个角度做分析并结合余庆禅院的沿革以及建筑面貌,在没有发现更新的材料之前可以确定其兴建于1085—1088年,这个时间相当于辽道宗大安元年到四年。相比于《营造法式》,其早了约15年。简言之,余庆禅院的整体特点显著,从其建筑特点做分析并对比我国的建筑发展历史可以更好地确定其兴建的年代。
3 余庆禅院建筑研究的价值探讨
从现实分析来看,余庆禅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史实作证以及文化分析中。就当前的研究总结来看,余庆禅院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3.1 晋西南地区宋代建筑的重要实例
余庆禅院作为晋西南地区宋代建筑的重要实例,其对于研究晋西南地区宋代建筑有重要的影响。从目前的分析研究来看,在晋西南地区存在数量比较多的是元代的建筑,对金代的建筑研究主要是来自于金代仿木结构墓葬提供的材料,而宋代的建筑则几乎没有过实例的报道,因此之前的学术界一直认为在晋西南不存在能够和晋东南宋代建筑比肩的实例。这种情况对于整个山西地区的古建筑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山西古建筑研究走入了一个比较困顿的局面。余庆禅院作为重要实例,虽然不能明确地界定其年代,但是其所表现的宋代建筑特征却不容忽视。因此,余庆禅院作为宋代建筑的典型实例可以为晋西南地区的宋代建筑研究提供诸多助益。
3.2 宋代坟寺的实例
余庆禅院作为宋代坟寺的重要实例,其对于坟寺的研究有重要的影响。从现阶段的分析研究可知,北魏冯太后方山永固陵侧建有的寺院对北朝晚期乃至北朝以后的陵园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唐代帝陵侧也不乏建立寺院的例子。由此来看,宋朝继承了这个风气并对其进行了发展,所以不仅皇陵侧建有寺院,贵族墓地建有坟寺也成了流行。据统计,北宋皇帝的每个陵旁都有禅院建立,坟寺更是当时佛寺的一个重要类型。从具体的历史资料记载分析来看,陵侧建立寺院是宋代帝陵的传统。另外,从已有的资料分析来看,皇陵到司马光墓侧寺院,题额均为禅院,这是佛寺具有的一个显著特点。而且司马光墓余庆禅院恐怕是目前坟寺仅存的遗迹,所以说其不仅是宋代坟寺的实例,更是坟寺研究的重要例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余庆禅院作为司马光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坟寺研究的重要例证,所以对其做积极的保护十分必要。文章全面地解析了余庆禅院的建筑特征,目的是要更加准确地认知余庆禅院。
参考文献
[1]潘逸炜,王计平.快速城镇化下的社区参与禅寺园林生态建设研究——以上海奉贤小普陀观音禅院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18(2).
[2]颜芬.成都文殊禅院水陆法会仪式音乐及传承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3]鲁娇.元代柏林禅寺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4]邵琦.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J].福建茶叶,2016(5):144-145.
[5]石建刚,袁继民.延安宋金石窟工匠及其开窟造像活动考察——以题记所见工匠题名为核心[J].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18(00).
[6]潘逸炜,王计平.社区自治下的禅寺社区花园景观设计研究——以上海小普陀观音禅院为例[J].设计,2017(23):150-151.
[7]马力.临冢遥忆司马光[J].海内与海外,2016(7):57-59.
[8]王劲韬.司马光独乐园景观及园林生活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5):83-89.
[9]段淑亚.洛阳市司马光纪念园景观设计[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