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朝阳博物馆的几件铜镜看辽历史文化

2018-02-17杨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1期
关键词:辽代铜镜佛教

杨娜

摘 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铜镜是古人用以整装理容的日常用具,亦称“鉴”或“照子”,是我国起源时间较早、使用时间较长的青铜制品之一。中国有着四千余年的铜镜发展史,铜镜包含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内涵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铜镜兼具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朝阳是辽契丹统治的中心地区之一,其出土的辽代铜镜是我国铜镜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环,也是研究辽代经济、宗教、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资料与依据。

关键词:朝阳博物馆;辽代;铜镜;文化;佛教

我国拥有着近4000年的使用镜子的历史,其中有3800多年都使用的是铜镜,即青铜镜。因此,可以说铜镜是对古人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金属器具。铜镜不仅仅是古人日常生活的用具,还承载着当时的文化意识和社会风尚。例如,我国有很多成语都与铜镜有关,如胸有悬镜、目光如镜、明镜高悬等,这些成语都体现出铜镜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铜镜在发展过程中默默记录着我国数千年来的历史变化。与此同时,铜镜也是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工艺品与艺术品,古人往往会在铜镜背面雕刻文字或纹饰,这些文字和纹饰蕴含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中国古代铜镜制作精细,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当时工艺制作水平的重要体现,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承载着追求圆满、镇宅辟邪等功能。

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国。公元1125年,辽被宋、金联军攻灭,有辽一代政权共历210年。朝阳是辽契丹统治的中心地区之一,保存的遗物、遗迹极为丰富。辽金时期北方人民对金、银器物的追求和喜爱带动了当时金、银冶炼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铜镜工艺也因此进一步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辽代各类古墓千余座,墓中随葬的铜镜也大量出土。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一下朝阳博物馆收藏的几件铜镜和铜镜所体现的历史文化。

1 “卍”字纹铜镜

“卍”字纹铜镜在朝阳博物馆中一共有两件。其中一件(图1)外表为圆形,镜表面有高圆钮,两组弦纹分布在钮外,每组由四条凸弦纹组成,弦纹间对称饰有四个“卍”字纹。铜镜直径为11.1厘米,“卍”字纹简单大气。

另一件也为圆形,镜表面有高圆钮,钮外有两组弦纹带,每组由两条凸弦纹组成,弦纹间对称饰有四朵变形莲花和四个“卍”字纹。匕式镜缘,铜镜的直径为10.1厘米。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卍”字纹开始与佛教密切结合起来。“卍”形纹饰在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比较常见。在佛教造像中,“卍”代表轮回,表示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之一。“卍”在梵文中的读音为“室利靺蹉洛刹那”,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武则天在其统治期间统一了“卍”的读音,发音同“万”,同时将“卍”字解释为:“(其)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所集也。”这时,“卍”字纹被大量运用于壁画、佛教造像中,已经与汉化佛教密不可分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卍”字纹铜镜在唐代中期逐渐兴起并广泛流行。唐代中期之后“卍”字纹铜镜的出现和流行就反映了这种发展趋势。这两件辽代铜镜也体现了“卍”字的发展趋势,可见在辽代时期佛教盛行。

2 双凤纹铜镜

2.1 双凤纹铜镜

朝阳博物馆藏有一件双凤纹铜镜(图2),该铜镜出土于朝阳县西大营子镇。镜表面为圆形,钮为小桥型,双凤对称饰于钮外,镜边缘呈素宽坡状。凤有修长尾羽,凤颈曲线优美,凤头有雄伟高冠。多姿妩媚的双凤,合理布局的镜纹,体现着那时精湛的铜镜制作技艺。该镜重562克,直径为23.2厘米。

2.2 辽双凤纹铜镜

朝阳博物馆藏有一件辽双凤纹铜镜(图3),该铜镜出土于朝阳县胜利乡吴杖子村,铜镜被发现后直接由当时的村社员马占良同志送到朝阳博物馆。该铜镜制作精良,钮为小鼻形状,镜表面为圆形,钮座为牡丹花式,双凤以线雕方式分布在钮座四周。凤纹优美,凤头朝向牡丹花方向,双翅呈微微展开状,凤尾羽翼修长,凤头戴高冠,凤眼炯炯有神,颈项曲线优美。镜缘为素坡状,镜背有黑漆。该镜直径为22.3厘米,镜缘宽1.1厘米,重560克。

2.3 团双凤纹铜镜

朝阳博物馆藏有一件团双凤纹铜镜,该镜是1967年11月在凌源县废品收购站拣选的。镜为圆形,钮为小桥形,钮外对称饰有四对团凤,每对团凤间饰以四竖道变形如意云纹,团凤外饰连珠纹两周。该镜直径为16.8厘米,沿宽0.6厘米。由于这面铜镜与1969年在辽亲德昌墓穴中所发现的一面团凤纹铜镜十分相似,可以断定这两面铜镜为同一时期的。

凤纹是以凤为题材的纹样。众所周知,凤凰是我国古代人民心中的百鸟之王,古代有着各种各样的凤凰传说,人们将凤凰视为具有灵性的瑞鸟,寓意祥瑞吉庆,象征着好兆头。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后的服饰均带有凤纹,这也说明凤凰代表着皇后。古代民间极为喜爱凤凰,凤凰象征着夫妻和睦、家庭幸福,龙凤纹、丹凤朝阳纹、团凤纹和双凤纹等都是我国古代常见的凤纹图案。双凤纹铜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历史意义。从绘画风格和工艺特点方面看,双凤纹饰精雕细琢,整体造型生动自然,双凤纹饰细腻,且镜体硕大厚重,铸造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可见当时的工艺水平也是相当高的。

3 牡丹纹铜镜

3.1 葵花形牡丹纹铜镜

朝阳博物馆藏有两件葵花形牡丹纹铜镜。其中一件出土于1982年5月,在北票县一个辽代墓葬中被发现,墓葬地点离我国辽代时期的咸康县治所很近。该铜镜为八曲葵花形,钮为小桥形,四枝寓意富贵吉祥的牡丹花饰于钮外,牡丹花四周刻有四只栩栩如生的蜜蜂。铜镜正面、背面均有一定锈蚀,镜重423克,直径18.1厘米。

另一件(图4)于1975年11月被发现,出土于朝阳县姑营子村的耿知新墓。外观同样呈八曲葵花形,钮为小圆形,钮座纹有双层连珠纹,四朵盛开的牡丹花等距离纹在座外,八朵精美的珠點小花饰于缘内凹处,近缘处饰一周连珠纹。镜面十分光亮清晰,背面以黑漆填满。该镜重140克,直径为3.5厘米,为辽代中期典型铜镜。

3.2 亚字形牡丹纹铜镜

朝阳博物馆藏有一件亚字形牡丹纹铜镜,朝阳市飞机场金代墓出土。该镜为亚字形,钮为小桥形。钮外饰一折枝花,枝干于钮左右作S型缠绕,花枝上有四朵开放的牡丹花,数条曲线上的小圆点精妙地组成了花蕊。花枝线条柔长,有着清晰的叶脉,有随风摆动之感,极富创造性与动感。

4 古代铜镜的用途与作用

4.1 帝王的贡品或赏赐

铜镜由于具有较强的美观性,在古代被用作亲朋好友和王公贵族之间互相馈赠的礼品。据《唐书·礼乐志》记载,农历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的生日,这天也被定为“千秋节”,又称“千秋金鉴节”。在这一天,群臣会献上美酒和铜镜祝寿,唐玄宗也会赠群臣以铜镜。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形成了互赠铜镜的习俗,这也极大地促进了铜镜制作工艺的发展。

4.2 古人墓葬的随葬品

铜镜在我国古代也是一种常见的随葬品,这主要是因为铜镜具有能够清晰映像、反光的功能,被古代人民视作是可以驱魔镇邪、破暗取明的器物。再加上古代“视死如生”和“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的观念,人们把与生活密切的铜镜同葬,以供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

4.3 爱情婚姻的信物

破镜重圆这一成语故事体现着铜镜的另一寓意。铜镜圆形的外观象征着花好月圆、吉祥圆满。因此,它也常被古代人民用来象征婚姻、爱情的幸福美满。作为男女婚嫁的信物,瑞兽鸾凤葡萄镜、雀绕花枝镜、双凤镜都是我国古代婚嫁的主要信物。

4.4 驱邪法宝与法器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将镜子赋予了照妖驱邪的作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照妖镜就很好地反映了镜子的这一特殊寓意。古代很多修行的道士都十分看重镜子,铜镜更是其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器。古人也会将铜镜悬挂家中,以期发挥其镇宅驱邪的作用,虽然这与科学有所违背,但是却能够给人们以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慰藉。

4.5 中外交流使者

我国铜镜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我国,阿富汗、俄罗斯、越南、日本等多个国家均出土了大量中国古代铜镜。古代外国使者的来访不仅拉近了我国与他国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还带动了文化和物质的交流与发展,铜镜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国家。

据数据显示,日本考古工作者于1959年在冈县挖掘出一尊瓮棺墓,墓中就有一面我国汉代铜镜。铜镜上刻有铭文,铭文内容与我国西汉时期铜镜上的铭文基本相同,因此可以断定这面铜镜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器物。除此以外,阿富汗在1978年11月于席巴尔干贵霜的三号墓穴内挖掘出了一面古代铜镜,在分析铭文后,可以判定这面铜镜是我国汉代时期的器物。这些发现既反映了我国古代铜镜的繁荣、发展和普及,也彰显着汉代时期中外文化的良好交流。

综上所述,我国铜镜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朝阳博物馆馆藏的铜镜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铜镜在辽代时期的发展、应用和变化,给我们呈现了古代辽人的文化观念和艺术想象力,彰显了辽代铜镜的时代性和系統性特征,为研究辽代社会、文化、宗教、经济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料。

猜你喜欢

辽代铜镜佛教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佛教艺术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壁画“刘三取钱”漫谈兼论辽代戏剧题材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古代的铜镜
看中国·在浙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陈哲文(韩国)佛教题材作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