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传播形式、内容、手段的变革
2018-02-17腾讯研究院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80
(腾讯研究院 安全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0)
1 信息革命与网络空间时代的来临
以信息通信技术(ICT)发展而带来的信息革命全面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加工、流通和获取的方式,不仅提高了信息本身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相应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结构。①[美]曼纽尔·卡斯特:“信息论、网络和网络社会”,曼纽尔·卡斯特主编.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M].周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27.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度不断提高和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网络空间时代。网络空间不仅重新建构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正在改造着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②[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4.由于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跨学科、跨领域的特性,对于这样重要的进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此都缺乏深刻及全面的思考。政治家、学者、互联网社群、宗教团体以及普通的网络用户都在以各自的理解方式,参与着这一进程。
信息时代和网络空间主要是以平等、自由和开放等属性重构或者改造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中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的权力结构、利益分配以及思想观念的模式,对于寻常百姓和普通人有着特别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因此尝到了信息权力的甜头,近来红火的网络大V和公知即是这一现象的代表。平等性主要是体现在互联网在设计时采取的去中心化结构,即赋予了链接网络的每一个节点同等重要的地位。平等是互联网精神信仰之一,虽然实际上互联网并不存在绝对的平等,国家、运营商、服务商还是终端用户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平等,但当平等成为一种信仰,其也就具备了强大的权力。因此,信息时代的一个特征就是权力的结构从中心化向扁平化转移,组织方式从层级制转向点到点的平行制。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用权力扩散和权力转移来描述这一趋势。国家的权威因为权力的分散化而受损,非国家行为体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③[美]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M].王吉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60-176在信息时代的宗教传播与动员中同样面临着资源与权力的分散化,并导致网络传教方式对传统传教方式的挑战、布道者与信众之间的身份平等以及互换、有合法资质的传教人员与自发的传教人员共存、“人人都是传教士”等一系列与网络空间平等性相关的新问题。
自由是信息时代和网络空间的另一根本属性。网络空间的自由不仅是指自由表达、自由接入和自由访问,更本质上是一种将层级统治、权威和政府排除在网络空间之外的自由。相应地,宗教在网络空间中也面临着去层级化的趋势,传统的教阶制度和科层制的管理模式面临网络扁平化、点到点趋势的挑战。“网络自由”不仅得到了互联网社群的追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网络空间中的权力和关键资源主要被非国家行为体所垄断,如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垄断了国际互联网域名注册与分配、域名解析和根服务器,互联网任务工作组(IETF)负责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审核。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社群的理念和工作方式对网络空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当然,过度的追求自由也带来了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犯罪、网络间谍、网络恐怖主义、网络极端主义、网络邪教等问题为网络空间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简而言之,网络自由化比资产阶级自由化更加凶猛、更加无孔不入。
网络的开放性不仅意味着全球统一没有疆界的互联网,也意味着国家在网络空间中的主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际互联网建立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阿帕网(ARPA)之上,当每一个国家在接入互联网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动的接纳了互联网的架构、标准和相关的权力、资源分配。网络空间的开放性造成了国家无法按照传统管理疆域的方法,来管理网络空间中的活动。同时,网络空间疆界的模糊性也带来了诸多司法管辖权等法律问题和行使网络主权等政治问题。特别是近来,境外宗教网络传教对于国内宗教管理方式的挑战、极端宗教势力在网络空间中的渗透、境外网络恐怖主义操纵境内人员发动恐怖袭击等问题层出不穷。
但无论如何,平等、自由和开放极大促进了信息时代和网络空间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繁荣,并且这一趋势不可逆转。应在客观的基础之上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方案。
2 网络如何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结合
宗教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密不可分。在国际互联网诞生之初,宗教就自发的开始利用互联网开展宗教信息的传播。天主教教皇早在1989年5月27日的国际通讯日发出号召,要求教会必须学会与计算机文化共处。他指出:“利用计算机通讯的先进技术,教会可以更好地完成它的使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实时性、交互性的不断提高,网络成了开展和动员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网络空间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发射源。网络让人们的宗教生活更加丰富,网络的即时、实时、交互性、和互动能力消灭了传统的宗教活动在时间与地理空间的距离,最直接的后果是使得人们更容易去获取所需要的宗教信息,通过在线的方式可以克服宗教场所的限制,随时随地开展宗教活动。同时,多样化的选择也加剧了各种宗教之间对信众的竞争。
宗教与网络的结合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并出现了很多积极、有利于宗教发展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教就开始兴盛起来。宗教工作者和信徒们在网络上建立起了大量有影响力的网站、讨论组,发布了大量的信息。网络宗教社区可以提供心理慰籍和社会救助等志愿服务、还可以协助减灾等社会问题,化解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孤单感和焦虑感。网络与宗教的结合重塑了传统宗教的身份认同。在网络宗教的发展过程中,网络不仅有利于宗教信息的传播,也有利于网络宗教社区的快速形成。具有共同宗教理念的群体开始拥有新的网络身份和网络社区,在这种情况下,教阶体制就被打破了,更快的形成身份的认同与信任。但网络的工具性属性也决定了使用者的身份和动机是最终影响网络宗教发展的主要因素。网络空间让一些原本处于边缘化的宗教群体更容易获得身份认同感,也让一些极端宗教势力和邪教能够在网络空间中寻找到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3 新的宗教传播和动员方式
在新的信息技术范式影响下的那种新的社会的结构性推动着宗教的变革;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性力量,它为宗教文化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证,规范着变革的方向和进展程度。网络的平等、开放、自由大大地降低了宗教传播的成本,网络宗教的社区的形成也改变了传统宗教的实践方式。
总体而言,网络以极低的成本成倍的提供了宗教知识,降低了信徒获取知识的门槛,使得普通信众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宗教信息,有利于信徒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得各种宗教思想在网络上的汇聚、碰撞更常态化。但相关研究表明,各种思想和身份的宗教人群在网络当中辩论、交锋并不必然改变或降低人们对宗教的信仰程度。
网络的互动性让人们获取宗教信息、参与宗教讨论等活动均以不同于现实的、平等的方式进行。以基督教为例,这种体验与传统地参加告解小组、慕道班不同,个体力量得到扩张,突破了教权、教义为中心的局面。此外,在网络聊天室或者网站中,“旁观者”的角色被剔除。网络空间内部,既是一个公共领域,而每个人的个体信息却相对私密化。教友之间化身为不同的角色、网名进行沟通,而这种情况之下反而更利于信任的建立。在宗教传播中,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网络空间的交互性使接受宗教传播的受众能够在保证私密性的前提下加强与传教者之间的互动,潜在的冲动受到鼓励,宗教在网络空间中的动员能力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