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线材风冷线保温改造
2018-02-17陈建
陈 建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5)
引 言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高速线材厂于1992年建成投产,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年产量已达到50万吨,最高轧制速度达到106 m/s;其关键设备如精轧机、吐丝机、飞剪由意大利达涅利公司供货,减定径机由美国摩根公司供货。粗、中轧机平立交替布置,采用短应力轧机。风冷辊式运输线长度101 m,PF钩式运输线长度450 m。全线布置3台测径仪,同时在线配备对成品表面质量进行监测的“热眼”设备。
1 改造初衷及目标
1.1 概况
因南钢高速线材厂风冷线保温性能较差,生产缓冷钢线材时风冷线各段冷却速度较快,最快达到1.85 ℃/s,不能满足缓冷钢冷却速度0.3~0.5 ℃/s的生产需求。该厂生产的焊丝钢、帘线钢、小规格弹簧钢等由于风冷线保温能力不足,冷却时冷却速度过快,造成线材强度偏高、断头和炸盘现象。用户对南钢缓冷钢线材提出质量抱怨,希望南钢高速线材厂尽快对风冷线设备进行改造。
1.2 原因
合金焊丝钢受风冷线保温性能的影响最大,合金焊丝钢需要极慢的冷却速度(<0.5 ℃/s)才能完成珠光体转变;若冷却速度大于0.5 ℃/s,则合金焊丝钢的冷却曲线会穿过贝氏体转变区,最终组织就是粒状贝氏体,而粒状贝氏体强度偏高,不利于线材进行免退火拉拔,因此,必须避免粒状贝氏体组织的产生。南钢高速线材厂生产合金焊丝钢风冷线保温罩盖全部关闭时,风冷线各段冷却速度范围为0.5~1.5 ℃/s。
小规格弹簧钢在吐丝之后需要缓冷,才能使边部与心部完全转变为铁素体+珠光体;当小规格弹簧钢在冷却速度过快时,成品线材组织中会存在残余奥氏体。当线材进行拉拔时,残余奥氏体就会直接转变成马氏体;马氏体强度高,塑韧性差,不易变形,就会造成拉拔断裂。还有一些50CrV等工具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都需要在极慢的冷却速度下,长时间保温在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区间,才能最终完成理想的组织转变。
1.3 目 标
提高南钢高速线材厂风冷线的保温性能,降低风冷线的冷却速度:使合金焊丝钢、帘线钢在风冷线的冷却速度小于0.5 ℃/s,内部组织完成珠光体转变;在生产小规格弹簧钢时,风冷线的缓慢冷却,使弹簧钢心部组织完全转变为铁素体+珠光体;生产工具钢时,在风冷线极慢的冷却速度下,长时间保温在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区间,完成理想的组织转变。从而使南钢高速线材厂线材产品的力学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增加企业效益。
2 改造方案
2.1 罩盖结构型式改进
将风冷线2~15段56个薄而小的保温罩盖更换成保温效果更好的加长、加厚的28个大罩盖。保温罩盖的开闭由原来人工手动操作改成电动推杆驱动,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及消除安全隐患。
2.2 辊道两侧护板结构改进
将风冷线2~15段辊道两侧224个保温效果差的小护板更换成保温效果好的56个大护板,在护板内部铺设耐热纤维板,里侧加挂不锈钢板。护板外侧设计高出顶面30 mm的挡板,挡住保温罩盖与护板缝隙的散热。
2.3 风量分配装置改进
风冷线原风量分配装置是将风道出口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有阀板可以开闭,两侧没有阀板,是常通风的。由于下方的风机进、出口也没有阀板,在风冷线保温时,风道内部空气容易形成对流,带走热量。为了增加保温效果,需要将风量分配装置两侧加装阀板,堵住空气对流。
2.4 辊道润滑方式改进
风冷线保温改造后,保温效果提高,风冷辊道轴承的温度也随着升高,为此要改善风冷辊道轴承的润滑状况。原风冷辊道润滑方式是人工手动干油润滑,不但工人劳动强度大,还经常出现疏漏,造成轴承缺油烧损事故。本次保温改造,辊道手动润滑改成自动干油润滑,加强了设备的润滑效果。
3 改造内容及实施效果
3.1 保温罩盖更换
风冷线保温罩盖原长度1500 mm、厚度50 mm,长度和厚度不够。为增加保温效果,将罩盖长度增加到3000 mm,厚度增加到132 mm。罩盖四边设计一定凸度,提高罩盖结构强度,罩盖里侧采用不锈钢板,减少热变形,与辊道护板有更紧密接触,提高保温效果。罩盖之间的间隙控制在26 mm,既要避免热量损失,又要避免罩盖热变形造成的相互干涉。为了操作方便,新增了28套保温罩盖的电动推杆机构,为保证足够的推力,电动推杆电机选用2.2 kW。
3.2 辊道两侧护板更换
风冷辊道原两侧护板长度750 mm,在风冷线有效保温段80 m的长度上,护板间隙数量达到200多个,由于热变形,这些间隙值甚至能达到20 mm,造成大量的热量散发。为增加保温效果,需要减少或消除这些间隙,就要将辊道两侧护板长度加长,考虑对应保温罩盖长度,护板长度采用3000 mm,全线两侧护板全部更换。
3.3 风量分配装置更换
原风量分配装置有28套,需全部拆除。根据新的工艺需要,只要安装14套新的风量分配装置。新的风量分配装置两侧加装阀板,采用气缸驱动。保温时关闭阀板,堵住空气对流,增加保温效果;开风机冷却时打开阀板,保证风量流通。
3.4 辊道自动干油润滑
设置2个自动干油站,1个站负责前半段辊道的润滑,另1个站负责后半段辊道的润滑。在辊道两侧分别布置两排硬管,再通过干油分配器和软管,将润滑油供到辊道每个轴承。
3.5 适应性改造
风冷线原有风机27台,实际使用只有14台,本次改造拆除了多余的风机。改造后2~8段辊道下保留有风机,同时这些辊道底部设置了冷却风嘴。辊道底部风嘴间铺设耐热混凝土,既保证了风嘴的冷却效果,又增加了辊道的保温效果。因9~15段辊道下没有风机,所以在辊道底部设置了可开闭的耐热纤维板,增加了辊道的保温效果。
由于吐丝机倾角由15°改成20°,风冷线倾角作相应的调整。在集卷筒高度不变的条件下,风冷线倾角调整为3°31′52″,小于4°的行业标准,不会造成线材在风冷线上的倒溜下滑。风冷线倾角的调整采用对原有钢结构顶部进行加高或降低,没有更换原有钢结构,大大降低了改造成本。
3.6 实施效果
风冷线保温改造完成后,合金焊丝钢盘条缓冷效果得到较大提升。吐丝温度860 ℃的盘条出保温罩盖实测温度在600 ℃以上,温降控制在260 ℃以内。根据盘条在风冷线上运行的时间测算,冷却速度为0.43 ℃/s,小于改造前0.5~1.5 ℃/s的冷却速度,达到预期效果。ER69, GH08等系列焊丝钢抗拉强度平均下降约50 MPa,同圈强度差从100 MPa左右下降到60 MPa以内。
4 结束语
风冷线保温性能提升后,缓冷钢的轧后冷却工艺和某些钢种的分段冷却工艺得到了保障。降低了合金焊丝的抗拉强度;通过分段冷却,降低了帘线钢的抗拉强度,便于帘线钢的拉拔;降低了小规格弹簧钢的强度,避免工具钢组织过冷发生断头、炸盘现象;避免小规格轴承钢因分段冷却时缓冷不足导致的断头现象。此次改造措施有效地达到了保温改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