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师口中的“我”“你”说起

2018-02-17

现代农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亲和力赞美交流

武 蕾

(临沂市工业学校,山东 临沂 276700)

前几天,聆听了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课下老师们都纷纷给以褒扬,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教学理念新、手段先进,教学过程设计清晰、条理,基本功扎实,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教学效果好。笔者对此也是毫无疑义,非常认可,但是细细的品味,那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你们这个班”“你们同学”的称呼,总是感觉有点不舒服的感觉,个体的有血有肉的“我”并没有和学生融为一体,该词语的运用使教师游离学生之外,导致亲和力不够,拉远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造成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从而也就无法完成新课程所倡导的情感交流,所以本人感觉“你”或“你们”的不恰当的运用,是本节课中的硬伤所在,也是笔者的失落感所在。

《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关“我”和“你”的注解是这样的:“我”称自己,有时也用来指我们(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你”称对方(一个人),有时也用来指称你们(不指一个人的对方或包括对方在内的若干人),可见二者相比,“我”是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而“你”为第二人称,感情的表达上远不如“我”。所以“你”或“我”的用词环境不同,也是教师亲和力及情感交流是否和谐的一个体现。所以教师一定要慎言 “我”或“你”,力争融入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情感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同仁们交流。

1 让学生欲亲其师,教师要放低身位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意思是说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在学校,在课堂,在与学生接触的任何时候,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教师施教的效果。新的课程标准也对教师的角色做出一个很大的转换,哪就是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引者。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就要放下架子,不能位居高高,要做好“人师”,而不是“经师”,多些亲和力,走近学生,与学生融入一体,充分的体会学生的感情,感受学生的思想,从内心中去接受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感觉到我们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如此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这就是所谓的亲和力是教师的生命线,热情是起点,真诚是轨迹,和谐是终点。

2 让学生信其道,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

学生对老师上课的接纳意愿往往来自于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欣赏程度,老师要想让学生心甘情愿的接纳自己,老师就要首先接纳学生。老师善于赞美、肯定学生,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接纳了老师。

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恰如其分的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也许一次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真诚地去赞美学生。

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如“我真的没有想到,但是你想到了”“很有自己的见解”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而不是过分的褒奖反而让学生听了有些不舒服的感觉。

3 润物无声,需要一个愉悦的和谐课堂

宽松、愉快的情感课堂一定会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所以教师要从一入课堂开始就要给学生一个愉悦的心情。

首先教师要带着微笑进入课堂,并用热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这样会给学生亲切感,其次平等对待、尊重学生,使体贴、关心之情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是教学交流与沟通要融入学生,语言中无时不体现出我们是一个最好的团体。

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觉也已进入到一个真情空间,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与和谐,有利学生的健康成长。

现在,大多数教师,包括一些班主任老师都要代几个班级的课,教师在跨班级上课的课堂上,恰如其分的语言运用,真诚的情感投入,发自内心的体贴与关爱,以大“我”来弥平师生交流的罅隙,这样我们更容易收获满园的桃李。

猜你喜欢

亲和力赞美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远离否定式赞美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赞美骨髓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