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8-02-17王华东
王华东
(山东省临沂市工业学校,山东 临沭 276700)
新课改的核心是教育创新,物理学的教育创新首先应体现在实验的教学创新上,实验教学创新的重点应当是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实验教育功能的发挥上,本文就这些方面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实验教学创新方法,与同行交流。
1 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做”出来的。物理规律也是物理学家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来的。例如做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各组认真记录参照车与实验车悬挂不同质量的砝码时的位移,通过计算知道在两车质量一样的情况下,实验车受的力是参照车的多少倍,加速度就是参照车的多少倍,说明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在两车受力一样的情况下,实验车总质量是参照车的几倍,加速度就是参照车的几分之一,说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理解。
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2.1 通过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思
探索性实验是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的过程,即教师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给出实验课题,引导学生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独立探索实验原理,最后总结物理规律的实验方法。在探索性实验中,学生进入了科学探索模式,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探索新的知识,是一个由寻求知识到返现知识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思维模式,引起学生探索和亲自动手的欲望,为创新提供前提条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1 认真设计探索性实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性问题提问,引导学生主动独立探索,在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和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2.1.2 以探索性实验为主,课堂演示实验为辅,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演示实验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直接参与到实验中,只充当观察者的角色。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手脑结合,把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实验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的安排、教具的改进、问题的设计和解决办法。探索性实验的创新设计对于学生有着很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2 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多变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适当地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变化,通过改变条件、器材,变化数据出来方法,改变实验原理、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2.1 改变实验条件。教师可以改变实验的条件,学生根据新的实验条件,结合以往所学的物理知识,重新制定全新的实验方案,记录、计算实验的相关数据,测定相关的物理量,实验独立制定实验方案和独立完成实验目标。
2.2.2 改变实验器材。实验器材的改变意味着学生采用全新的实验手段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在不偏离物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目的,得出结论。
2.2.3 改变实验目的。物理原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在相同的实验器材下,变更实验的条件,便可以实现不同的实验目的。教师可以布置新的实验目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2.3 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分析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渗透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在实现实验教学创新目的时,首先要优化实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即不能太高,也不能随便,除了考虑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实验操作能力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在试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如何强化创新意识、如何提高创新操作能力。故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设计要始终围绕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教学目标要适用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应墨守成规,而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有目的地设置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