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中农药残留理化检测技术

2018-02-17殷丽娟

现代农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检测器超临界色谱法

殷丽娟

(北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辽宁 朝阳 122100)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乱用、滥用农药,导致了农药的污染、残留加重。有效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把关,是保证餐桌安全的基础。

1 农药残留理化检测技术简介

用于农药残留的理化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同位素标记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色质联用法等。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现代化学分析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新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如毛细管电脉仪技术(CZE),色质联用技术(GC-MS、HPLC-MS)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SFC),直接光谱分析技术等。

2 农药残留理化检测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2.1 气相色谱法(GC)

采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用于挥发性农药的检测,具有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快速的特点,是农药残留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检测器主要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u-EC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氮磷检测器(NPD)等。

2.2 液相色谱法(HPLC)

采用液体作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它可以分离检测极性强、分子量大及离子型农药,可用于不易气化或受热易分解的农药的检测。近年来,采用新型高效固定相、高压泵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柱前和柱后衍生技术、以及计算机联用等,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灵敏度、速度和操作自动化程度。目前用于农药残留检测最多是紫外吸收检测器(UV)、两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荧光检测器(FLD)。

2.3 色质联用法(GC-MS,HPLC-MS)

气相或液相与质谱联用,它既具备了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优点,而且具备了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可同时达到定性、定量的检测目的,特别适合于农药代谢物、降解物的检测和多残留检测等,不过此法需要贵重仪器且操作繁杂困难,不适合于经常性的检测。一般可用来做最后的确认工作。

2.4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超临界流体色谱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体系,超临界流体是指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状态,介于气、液态之间,兼有气体和液体的某些物理特性,因此,超临界流体色谱既有气谱的快速、高效、灵敏的特点,又有能检测对热不稳定和大分子化合物的液谱的特点。

2.5 毛细管电泳法(CE)

该方法是利用毛细管及高电压(15~30KW)分离各种农药残留物,非常适合于一些难于用传统色谱法分离的离子化样品的分离和分析,比HPLC有高10~1000倍的分析能力,而且所需之缓冲液具有不危害环境之特点,在短时间(30min)内就可以完成定性及定量分析。

3 农药残留理化检测的发展趋势

农产品作为初始食品原材料,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针对农产品农药残毒的检测,向着既做到定性检测,同时又满足定量检测的方向发展,且对检测的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和检测覆盖范围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以及气相、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等新的检测技术引入到农药残留检测之中,大大提高农药残留分析的灵敏度,简化分析步骤,提高了分析效率。但是,目前采用的有些分析方法有的灵敏度有待提高,如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等;有的需要昂贵的仪器,如色质联用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还有的需要特殊的设备,如同位素标记法等;由于这些限制条件,使得这些方法的应用受到阻碍。

猜你喜欢

检测器超临界色谱法
超临界LNG在螺旋形微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超临界锅炉安装过程中焊接工艺评定探讨
350MW超临界CFB锅炉BT、MFT保护回路设计及回路优化
基于二次否定剪切选择的入侵检测方法*
三白草酮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三白草超临界萃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
车道微波车辆检测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