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2018-02-17赵艳红

现代农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黏虫红蜘蛛羽化

赵艳红

(辽宁省海城市耿庄镇农业科技服务站,辽宁 海城 114200)

1 玉米黑粉病

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cm,小的仅达1~2cm。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的秸秆上越冬。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供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从植株幼嫩组织、伤口、虫伤处侵入为害。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重病区栽培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氮肥过多,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田间早期发现病瘤应及时刈除并深埋,秋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进行深翻,可减少初侵染源。(2)药剂防治。播种时用种子量0.4%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同时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和粪肥处理。生长期彻底防治玉米螟等虫害。

2 玉米螟

为害状:玉米螟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使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遇风易断,则减产更严重。幼虫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变质。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一般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1代卵量和被害株率就高。越冬幼虫耐寒力强,冬季严寒对其影响不大,春寒能延迟越冬幼虫羽化。湿度是玉米螟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越冬幼虫蛟食潮湿的秸秆或吸食雨水、雾滴,取得足够水分后才能化蛹、羽化和正常产卵。低湿对其化蛹、羽化、产卵和幼虫成活不利。以高龄幼虫在寄主植物秸秆、穗轴或根花中越冬,来春化蛹、羽化、成虫产卵于寄主植物叶背,孵化成幼虫后形成为害。

防治技术:(1)消灭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羽化前,将玉米、高粱等有虫秸秆作燃料、铡碎沤肥和封存穗轴,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2)药剂防治。于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三指一撮”法以3%呋喃丹颗粒剂或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1.5~2kg用量灌心,防治效果明显。(3)生物防治。心叶中期撒施白僵菌颗粒剂,即将含菌量为50亿~500亿/g的白僵菌孢子粉500克与过筛的煤渣5kg拌匀,撒施于玉米心叶中;放赤眼蜂治螟。即在越幼虫羽化率达到20%时,每亩设5~10个放蜂点,放蜂量为15000~30000头放蜂防螟。

3 玉米黏虫

为害状:以幼虫取食为害。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停止取食。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黏虫喜温暖高湿的条件,在1代黏虫迁入期的5月下旬至6月降雨偏多时,2代黏虫就会大发生。高温、低湿不利于黏虫的生长发育。粘虫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在海城县不能越冬,一代成虫从南部初始虫源基地远距离迁飞至海城产卵,二代黏虫幼虫造成为害。

防治技术:(1)药剂防治。冬小麦收割时,为防止幼虫向秋田迁移为害,在邻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以2.5%敌百虫粉,撒成4寸宽药带进行封锁;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45g/亩,对水50kg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 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2)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200PPM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4 玉米红蜘蛛

为害状:以成、若螨刺吸玉米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处呈失绿斑点,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叶片变白、干枯,籽粒秕瘦,造成减产,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发生条件与传播途径:玉米红蜘蛛喜高温低湿的环境条件,干旱少雨年份或季节发生较重。以雌成螨在作物、杂草根际或土缝里越冬。越冬雌成螨不食不动,抗寒力强。春季气温达7~12℃以上产卵孵化,发育至若螨和成螨时,转移至杂草和玉米上为害。7~8月进入为害盛期。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深翻土地,将害螨翻入深层;早春或秋后灌水,将螨虫淤在泥土中窒息死亡;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螨食料和繁殖场所;避免玉米与大豆间作。(2)药剂防治。当叶螨在田边杂草上或边行玉米点片发生时,进行喷药防治,以防扩散蔓延。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73%克螨特乳油或5% 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其它防治麦红蜘蛛的药剂亦可用于防治玉米红蜘蛛。

5 玉米大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最严重时波及到叶鞘和包叶。发病初期为清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清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大斑,严重时的长度达到10~30cm。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质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径。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适期早播,能起到避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

猜你喜欢

黏虫红蜘蛛羽化
栗红蜘蛛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240g/L螺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试验效果简报
杜鹃红蜘蛛的防治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一代多发区黏虫发生偏早,二代多发区需提前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