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轨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精益化管理控制手段

2018-02-17郑名吉周鹏远

机电工程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城轨精益物流

袁 凯,郑名吉,周鹏远

(泉州中车唐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福建泉州 362122)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最明星的行业之一,其作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产业的代表,得到国家政府及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除动车组、客车等客运及货运主要铁路装备之外,城轨车作为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最为迅速的细分行业之一。自“十一五”以来,2005年至2009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翻了一倍,城轨车辆保有量从3 000辆增至8 145辆,到2015年预计新增19 870辆[1]。

城轨车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节能舒适、安全准点的优点,已经成为国际化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首选。国家发改委一直把公共交通列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地方政府更是将其作为带动本地经济动力的前沿产业[2]。

而作为国内主要制造企业本身而言,在现今城轨市场需求缺口大、技术成熟、供应链完整等竞争中谋求发展,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1 城轨车组装制造生产模式

1.1 传统生产模式

以往轨道装备车辆需求方为铁路总公司及各个路局,市场需求总量稳定,各大具有城轨车制造资质企业均为原有轨道装备制造厂商,企业本身投入规模不大。而传统轨道车辆具有高复杂性、品种多、批量小的特征,加之供应链不完整、国产化低,致使制造厂商工艺布局为作坊式固定台位。而供应商交货质量和周期、物料库存投入等更是严重占用了制造企业资源,导致市场竞争力整体较低[3]。

1.2 精益生产模式

城轨车本身的技术特点已逐步向轻量化、集成化、高可靠性、低寿命周期成本方面靠拢。供应链完善、配件标准化程度高,未来市场化需求量大。丰田的精益生产理念能有效契合城轨车生产均衡性、稳定性,有效解决城轨车辆生产台位有限和人员短缺的问题,以便更快、更主动地响应市场,提升市场份额。

2 物流控制在城轨制造业的重要性

物流系统管理作为构建精益生产的“八大步骤”之一[4],是以生产现场拉动物流管理,通过改进供应模式和优化库存结构来提高节拍化生产的稳定性、准时性等。在传统生产模式下,搬运费用占总费用的30%~75%,通过内、外部物流优化管理后,可以为企业节省15%~30%的费用[5]。

2.1 外部物流

国内城轨车生产多为市场化订单项目,加之国家要求70%及以上配件的国产化,其物料采购种类多、数量少、供应商多变、短生产周期内加工路线变更多,外部物流控制难度较大。

2.2 内部物流

企业内部物流实际是反映车间级管理水平,而传统模式物流管理的缺点主要表现在运输满载率低、重复搬运、仓储面积浪费、物料资金占用大、物流工艺配送路径不合理、不合格品处理不及时等[5]。内部物流活动中,通过对制造全过程库存精益化和配送精益化目标管理,尽可能消除物流浪费,降低管理难度,效益最大化。

3 内部物流控制改善

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改善提升,需要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方面同时提高。硬件环境主要是指工艺装备及基建设施,软件环境是指借助信息化工具和系统方案,及时跟踪、发现、解决和预防管理中的问题。

3.1 硬件环境

3.1.1 条形码或二维码

集成供应商信息、物料信息等一体的条码技术,从采购、入库、分拣、多线使用等阶段,可同时多平台、多端口录入和关联有效实时流通信息,提高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可追溯性,随时随地监控生产过程进度管理,优化用料需求计划,精确计算物料供应控制周期。有效确保先进先出的原则,减少了数据录入的差错,增强了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效率,提高识别率,降低捡配错误,有效避免库存占用及盘亏[6]。条码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生产制造的自动化程度,与信息化建设相得益彰。

其难点在于需建立所有生产物料的唯一编号,避免一物多号。同时对编码物料的分类选择需要从源头进行规范化,尤其是大批量、小规格的非标物料,重新积累符合条形码技术识别的信息收集,统一各阶段、各平台录入接口,建立有效的逻辑关联性。

3.1.2 自动化仓储设施

类似于立体停车库房,对于大宗设备物料立体存取设备的投入,能在现有库存面积下、订单项目集中时,有效提高库存面积使用率。利用自动堆垛机等输送装置,链接MM系统可实现仓位物料的自动存储和取用,降低人力搬运成本和安全风险[7]。在不同阶段供应需求可控条件下,可进行仓位重新设置实现小宗物料的上架存放,提高通用性。

其难点在于现有工艺布局及信息化系统配置,满足当前产能情况下,是否有条件允许配备符合需求的自动化仓储设施,其系统接口是否匹配。若不能完全满足,在有限条件下,其经济效益回报比是否划算。

2.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改变了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不同地区适合生长和发展的农作物不一样,有的地方可能不适合生长农作物,有的地方虽然适合生长但是由于各种交通和市场条件的限制不适合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发展现代农业,比如丘陵山地地区不适合发展农作物,但是适合发展经济作物。所以在这些地方成立专业的合作发展经济作物,适当发展小部分的农作物,从而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

3.2 软件环境

3.2.1 JIT准时化配送

通过信息化整合和数据积累,在生产调度人员与物流管理人员之间,实现对工位制的定时、定点、定量配送。利用生产计划、BOM清单、标准化作业工序、工时及库存信息,将每日工序按照作业时间分割成工序物料清单,再转化为计划订单,并将带有配送工位号、需求节点的需求计划传递给物流管理人员,由其安排入库、出库业务,并在作业当天开工前一定时间内由操作人员直接取用,无需清点、无需确认。有序拉动物流出入库和物料供应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的建立,按需定量配送至工位,有效降低物料呆滞浪费,提高物料流动效率。

其难点在于能否形成模块化配送,甚至是仓位模块化存储,避免操作者在搬运、挑选、取用件过程中存在浪费。模块化存储或配送,势必会增加一定库存维护成本和风险,但同时整体降低了生产现场垃圾的分散回收和管理维护成本。同时要求增加一次入库全检率或二次出库检验确认,有效确保运至现场物料的数量、质量完整性,避免质量返工和退换料的时间成本浪费。还要对现有配送模式重新制定涉及仓储运输、不合格品等相关业务流程和控制措施。如能有效利用现有信息化系统,更能提升使用效率。

3.2.2 信息化精准管理

ERP软件平台应用模块的物流管理经实践证明,在绝大多数工业企业中并没有帮助和指导工厂提前分析生产和预防问题发生,改进和控制供应链,而沦为一种记录和收集信息、查询的工具[8]。

这需要充分调动直接使用者的积极性,在开发阶段参与系统培训,同步收集生产现场实时数据,只有数据管理准确了,才可以做到按需采购、按需存储、按需发料。部门领导者高度重视和支持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尽可能地将系统外的工作、业务、流程转化为系统内的操作,降低人工管控效率低、信息传递易出错、数据沟通不共享的缺点。同时需要开发者对系统做到适应各工厂、各部门的管理现状,不断完善,避免形而上学。

4 结论

结合以上研究手段,通过推行物流精益管理,旨在对企业内部从入库、捡料、拆包、检验、收货、发货、配送的标准化物流建设提供指导应用方向,提高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猜你喜欢

城轨精益物流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城轨CBTC系统改进方案的分析探讨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城轨跨站开通时软件贯通方案设计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城轨屏蔽门控制传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