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机械制图》教学探究
2018-02-16马秀勤张卫华喻虹琳
马秀勤 张卫华 喻虹琳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毕节 551700)
1 研究背景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结构调整的产物,是工业4.0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应对之策。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技术应用能力,是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1]。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应积极响应国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训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课程兼有理论和实践训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深化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是课程组共同努力的方向。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械类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根据“学科带动专业、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思路,对机械制图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从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来看,学生的机械制图基础并不扎实,专业知识的工程应用能力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生动性不足,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造成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欠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被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丰富了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学趣味性。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极大扩展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渠道,但也让学生受到越来越多的诱惑。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教师加以制止,提醒学生听课,但普遍看来,这类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为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项目式教学、模块化教学[2]、混合式学习[3]、探究性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应运而生。这些教学模式各有特点,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制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课时缩减,教学内容不减,学生上课如“吃生饭”
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学时,压缩了理论学时,但理论学习环节的学习内容并未删减。教师为在有限的学时数内讲授完大量的知识点,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在所难免,加之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课后不加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校效果不够理想。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愿望,但知识点多、课时少、教学进度快等因素导致缺乏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吃力,出现学生制图质量差、上课心不在焉、作业抄袭严重、期末考核通过率不高、课程设计制图能力差等情况。
2.2 课程负担重,学生应付了之
专业培养方案中关于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开设时间的科学性不够。同一学期开设多门课程,学生课程负担重,缺少自由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部分学生养成了抄作业应付的习惯,造成学习风气不佳。
2.3 实践训练力度不够,知识“消化吸收不良”
机械制图一方面教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重在应用CAD等软件进行绘图能力的训练。虽然开设了绘图课程,但学生只在课堂上极为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训练,显然不能将知识消化吸收。课余时间机房的使用率并不高,部分学生虽然有电脑,但电脑在其专业知识学习上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课程训练力度不够,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等因素导致难以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乐于学的目的。此外,虽然实践占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比重,但其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
3 应用型本科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建议
应用型本科突出应用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以学生学以致用为导向,重点抓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机械制图的教学现状,提出以下教学改革建议。
3.1 以赛促学,增强实践,多措并举促教学
教学改革进行多年,但教学模式基本都难以摆脱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后完成局部知识点对应的简单作业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对局部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为浅显,缺乏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高。为此,可通过开展制图大赛、创意大赛、创新大赛等激励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完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目的。
3.2 能力与创新并重,科研项目入教学
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进行分割,整理提炼一些注重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吸收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在科研项目中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4]。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在项目研究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学校需要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教学提供保障。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实践能力训练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的设置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这就要求专业培养方案必须与社会需求高度一致。传统专业培养方案往往由学校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单方面制定,企业的参与度很低。一方面,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且书本知识等相对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中有企业生产工作经历的比例较低。由于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生产实际工作经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更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而实践结合理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建议采用全职或兼职的方式引入企业工程师参与从事高校的机械制图教学。同时,高校应鼓励在职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学习,并为其提供必要保障。
3.4 理实结合,优化课程考核模式
上机实践练习与理论笔试相结合是目前机械制图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即“学生最终课程学习成绩=上机成绩×加权+理论笔试成绩×加权”。这种考核方式从形式上看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等都进行了考核,且可以通过提高上机成绩占最终成绩的比重以突出实践的重要性,但没有突出对实践能力的高要求。由于缺少客观的学习效果考核评价方式,导致在课程考核中并未在实质上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因此,建议对原上机实践练习+理论笔试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即考核依然分上机练习和理论笔试两个环节,学生首先参加第一环节的上机练习,上机练习分值达到要求后才可参加第二环节的理论笔试。该方式强调实践和理论两者之间的联系,更突出了对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巩固理论知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