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边疆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2-16蒋正超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5期
关键词:红河州自然村路网

蒋正超

(红河州地方公路管理处 云南红河 661100)

引言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落实,交通基础设施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愈发明显。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红河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努力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网络程度低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本文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分析沿边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提出沿边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建议。

1 红河州交通基础建设发展的现状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总面积32931万km2,边境线长848km,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60.6%,是全国唯一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是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较好的参考样本。红河州近年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高投入,建成多条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县县通高等级公路”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的目标,截至2017年底,全州通车里程达23298.2km,其中:高速公路696km、一级公路71.47km、二级公路963.66km、三级公路1193.75km、四级公路17835.95km、等外公路2537.33km,公路密度达70.8km/百平方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现阶段红河州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还需要进一步在现有交通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村出行条件。在提升农村出行条件的发展中,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制约:

1.1 总量还不足,南北发展不平衡

红河州2017年通车里程为23298km,公路密度达70.8km/百平方公里。仅仅为中部地区的60%,东部地区的40%,公路通车总里程数还不够,覆盖还不够全。

与此同时,红河州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还面临南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红河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3074.3m,最低海拔76.4m,以红河为界,跨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区,红河北岸是以中低山为主的喀斯特高原地貌,高原上分布着为数众多、多沿构造线分布的断陷溶蚀盆地(坝子),地势相对平坦,人口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红河南岸则是哀牢山的余脉,到处高山深谷,人口相对较少,经济相对落后,除县、乡政府所在地外对于交通需求相对于较小,特别是个别自然村人口少、地形条件受限,通机耕路都很困难。由于这一特殊的因素,我州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北发展差异较大,截止2017年,北部7县(个旧、开远、蒙自、建水、弥勒、石屏、泸西)通车里程13172km,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14km,占全州的88.2%,南部6县(屏边、元阳、红河、金平、绿春、河口)通车里程10126km,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2km,占全州的11.8%。高等级公路占路网比率最高的是个旧市,为18.5%,最低的是绿春县,仅为2.1%。

1.2 结构不合理,网络程度地低

对于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来说,红河州受制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影响,与中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农村公路网密度低。在红河州公路通车里程中,高等级公路仅占7.41%,州府至县城已全部实现高等级化,但县与县之间,县城通往重要产业基地的道路基本还是三、四级公路,道路通行能力较差。在农村公路中,从“十一五”以来陆续实施的通乡油路、建制村通达工程、通村油路等项目都是集中解决居民点通往上级路网的问题。现在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断头路还比较多,之间交通绕行较远,整个路网效益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难以满足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的出行需求。

1.3 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农民群出行最后一公里还未得到解决

虽然红河州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十二五”期间红河州集中力量实施了7678.8km通村油路,再加上2017年1376km项目实施完成后,全州可实现100%的建制村通畅。但是由于红河州交通基础薄弱,全州9860个自然村中,还有5833个还未通等级公路,建设里程17070km,且大部份自然村公路沿线山高谷深、地处边远,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建设基础更差,增加了建设成本,加大了项目建设压力,成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之一。

1.4 建设资金补助少,地方筹措压力大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农村公路作为交通扶贫工作的重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增进人民福祉。自2011年以来,红河州共下达建制村公路建设计划9049km,到2017年底全州所有建制村已经实现100%通畅的目标。但是近年来人工费、材料费的不断上涨,公路的建设成本也不断提高,在建制村通畅项目建设中,除了中央车购税的补助支持的60万元/km之外,其余建设资金需要地方承担,这给地方政府留下了巨大的债务。

随着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的启动,而且大部份自然村公路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地处边远,增加了建设成本。但目前,国家仅对“直过民族”地区和沿边地区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给予35万元/km的补助,仅靠州县财力根本支撑不了整个自然村公路的建设。自然村公路建设形势在整个红河州路网中是最严峻的,如没有新的有效的措施,自然村公路将成为整个路网中最大的短板。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没有解决,在统筹和推进协调发展上难以作出更大的贡献。

1.5 管养资金缺口大,未全面覆盖

农村公路如不能及时养护或者弃养,轻则导致道路通行能力降低,重则导致公路受损,严重影响正常使用以及使用寿命,对于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以及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都存在不小的隐患,如不及时进行养护以确保公路的可用性,则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红河州现有列统农村公路19174km,其中,县道6390km、乡道11209km、村道1163km。在列通农村公路中,目前省级按每年县道7000元/km,乡道3500元/km,村到1000元/km的标准给予补助,州县两级配套5000万元。这基本上是10多年前的补助标准,在当前人工、材料成本已大幅上涨的缺口下,养护资金难以确保列统公路得到全面有效及时的养护,直接影响了建设成果的体现。另外,红河州还用相当数量的等外公路,特别是乡村筹资建设的项目,由于受资金限制,建设标准未达到四级公路标准,未进入列统范围,没有任何养路费补助,基本处于晴通雨阻的状态。

2 沿边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发展的对策

习总书记视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没有协调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沿边民族地区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没有结构合理,服务高效的交通网络,在推动跨越发展中就失去了基础。没有高速大通道、干线路网和农村公路的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全省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无从谈起。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要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三块齐头并进,相互补充,才能真正为红河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交通服务保障。

2.1 进一步加大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步伐

在边疆地区,高速公路所占公路比例低,以红河州为例,目前仍未实现县县通高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受制于落后交通条件。高速公路具有高能、高效、快速通达的多功能作用,加大高速公路建设力度,才能有效打通交通大动脉,树立路网大骨架,提供运输大支撑,促进高速公路沿线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为高速公路沿线创造出的有利投资环境,使其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在红河州为努力成为全省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的战略发展目标中,建成北融滇中、南联越南、东接两广、西通缅老的高速公路网格局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基础和保障。

2.2 提高国省干线公路通行能力

在边疆地区,国省道承担着连接县际之间,通往重要产业基地间的重要功能,在整个路网体系中实农村公路与高速大通道之间的桥梁,在提升整个路网效益,助推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国省干线公路进行提质改造,将进一步改善边疆地区交通运输状况,带动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对边疆地区进一步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联系,发挥整体区位优势,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繁荣边疆经济,缩小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的差距,提高民族自信心,促进社会和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红河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劳动者的构成比例带来较大影响,有利于促进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加强边疆地区的干线公路建设,为部队和军事物资运往边防前沿提供一条通达能力强的快速通道,可以进一步巩固国防、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灵活快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2.3 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

红河州2017年可实现100%建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但在自然公路中,目前仅有沿边及直过民族20户自然村公路和撤并建制村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库,可以争取车购税资金补助,按四级公路标准测算,平均每公里造价在80万左右,国家和省级仅对项目给予35万元/km的补助。除此以外,其余通自然村公路建设项目国家、省都没有资金支持补助建设。没有上级的支持,仅靠州县财力根本支撑不了整个自然村公路的建设。自然村公路建设形势在整个红河州路网中是最严峻的,如没有新的有效的措施,自然村公路将成为整个路网中最大的短板。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没有解决,在统筹和推进协调发展上难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国家、省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对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未延伸到自然村公路之前采用贴息等方式,鼓励地方政府向金融机构融资,筹措自然村公路建设资金。

2.4 巩固建设成果,加强公路养护

农村公路的建后养护保障是公路持续作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点内容,在追求建设规模的同时应注重养护工作。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红河州沿边地区为例,由于地质条件较差这一不利因素外,还受降雨量大、持续时间久的影响,每逢雨季都会造成大量的水毁、塌方,因此,公路养护部门需定时定段对公路进行破损以及塌陷排查,及时做好防范措施,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作用,采取县乡结合进行充分高效的养护体系,加强乡镇基层公路管理力量的建设,同时保障养护资金。

3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特别是习总书记视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加快沿边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边疆地区的经济水平改善、沿边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国边防交通网络的构建有着巨大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主要且长久的手段,在建设沿边地区基础设施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沿边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仅需要国家、省级的大力支持,更是需要地方政府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以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红河州自然村路网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创享空间
新时代红河州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说谎和开玩笑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