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购物公园外部空间的城市性分析

2018-02-16郭俊亿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场所购物公园

郭俊亿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广州 540641)

各商场在连锁品牌大量进驻的情境下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提袋消费”的需求已逐渐被各类互联网商业所吸纳。实体商业经营主要有两个调整方向:①改变产品构成,控制“提袋消费”比例。②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其中以“体验式消费”模式、“O2O”模式为主要切入点,其物质空间形式多样。库哈斯编写的《哈佛设计学院购物指南》中提出消费行为已经渗透并融合于城市公共空间,如机场免税店。商业实体一方面承担起各类消费行为,另外,作城市“第三个地方”(除生活与工作外与同属社会团体的人进行交流的地方)的重要环节,理应担负起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职能。购物公园就是消费需求和城市发展共同作用下出现的介于城市商业与城市公园之间的新型商业模式。

1 购物中心(MALL)与购物公园(PARK)

购物中心(MAll)是20世纪最重要的城市消费空间类型。最初的MALL出现在美国,其显著特征是:郊区、大型室外停车场、封闭的大空间(空调系统)、功能混合、垂直空间装置(自动扶梯)。这种廉价庞大的郊区型MALL是典型的“提袋消费活动”的载体,以“买”与“卖”为主要行为,单一而不具有复杂性。后来MALL的发展逐渐由郊区型转向城市型,即使增加少许餐饮娱乐业态作为补充,但任以零售业态为主体。

1999年位于英国伦敦肯特州Bluewater Shopping Park开幕,2003年日本大阪市Namba Parks开业,设计者Jerde的设计理念是“场所制造”(Placemaking),这意味着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公园形态开始介入消费空间,成为“体验游憩式”消费发生的载体,消费商品也消费服务、情感、体验、记忆以及承载这些情绪的“场所”。大比例的开放性外部空间突破了传统MALL最显著的特点——封闭,灵活的界面与模糊的建筑边界,成倍数地增加建筑与城市接触面,极大改善了MALL公共空间匮乏的弊端。

2 城市性

(1)“空间城市性”与城市公共空间。社会学史学者路易·沃斯最早提出“城市性”(Urbanity)认为这一定义主要是为了明确区分城市与农村。《雅典宪章》说:“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设计时最基本的分类。”“空间城市性”是指对于构成城市的物质空间所具有的能够影响主体人的城市活动的能力与性质。城市公共空间指的是,在建筑实体之间,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的开放空间体,一定具有城市性。而建筑实体空间如也具有能够影响主体人城市公共活动的品质,也可称其具有城市性。

(2)“城市性”与“公共性”。“城市性”与“公共性”都着重关注人的行为活动。“城市性”强调的是对市民异质化城市活动的容纳程度,具有“城市性”的场所触发并承担公共活动越丰富则可认为其“城市性”越强。“公共性”对应的应该是“私密性”,是强调该场所发生的是公共活动而非独立性的私密行为。可以认为“城市性”包含“公共性”。

(3)“城市性”对于购物公园的意义。缪朴在《谁的城市?图说新城市空间三病》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私有化、橱窗化和贵族化三种问题,将使用者隔绝在外。购物公园的出现就是为了打破传统MALL封闭格局带来的与城市的隔离,改善建筑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承担起城市职能。也就是说“城市性”是购物公园区别于传统MALL的重要属性。

(4)新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与休闲娱乐模式。单纯的城市公园和广场功能单一且难于维护,购物公园中的外部空间是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势融合,激发新的空间活力。

3 购物公园外部空间发生的“城市性”活动

(1)必要性活动。这里是指消费活动,即使在购物公园室内已存在大量消费空间的前提下,其外部空间中仍有大部分保留了消费功能。一方面作为补充业态,如深圳COCOPark室外天街的露天酒吧;另一方方面丰富商业形式,如COCOPark三层室外平台的移动冰淇淋车等。总的来说,购物公园的外部空间为非传统购物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

(2)自发性活动。这里是指除消费活动之外的一切城市活动,如小憩、交流、观演、饮食、等待、展示、漫步、穿越等。这类活动受空间质量与参与者意愿的双重影响,场地环境理应舒适而易停留。

4 强化外部空间“城市性”的营造策略

(1)选址尽可能靠近重要交通枢纽或城市节点。购物公园多数会发展成城市地标,Namba Parks位于大阪市重要交通枢纽,COCOPark临近换乘站购物公园站,如此地理环境,城市活动诉求高,具有复杂性与高频次的特点。

(2)模糊建筑与城市边界,丰富界面多样性。模糊边界和丰富界面都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增加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接触面,减弱空间限制,使建筑呈现开放柔软的城市形态,人群可穿越、可停留、可到达。主要处理手法有:开放式内街、柔性连接的休闲连廊、立体延续的层层退台花园、层次丰富的屋顶花园、景观渗透的边庭、可达性强的扶梯与景观楼梯。多层次的柔质界面,让建筑物与城市渐次渗透。

(3)体验游憩式场所营造。购物公园的外部空间占总空间量比重很大,绝不应是空泛花园,其本质是室内消费空间的外部延伸,职能是丰富业态、吸引人群、刺激非传统消费行为的发生。因此外部空间设计应根据人流走向,营造尽可能多的体验性场所,以激发商业价值。概括来说:主题植入、紧凑而有节奏的路线设计、精彩的节点、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

(4)良好的景观环境。景观营造使空间体验延伸至触觉与嗅觉,Namba Park“s自然森林式的屋顶公园”中有繁茂的绿树、微型池塘、灌木林、种植池等,消费者如穿梭于森林中寻宝,在铺地地表温度近50℃时,其环境温度只有34℃。

Jerde谈及荷顿广场的设计思路时曾说:“我们在这里试图做的与传统的区域性商场不同之处是场所的感觉。传统的商场令人感到单调,人的知觉几乎窒息,区域性商场仅将人聚在一起。但我们建造的是一个社区的容器。我希望它成为一个人们可以找到任何他能想发现的东西的场所。”商业综合体早已不仅仅是圈地为赢了。在我国,购物公园还是较为新颖的商业模式,从较早的COCOPark到新营业的广州天环ParcCentral、深圳华润万象天地,已逐渐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打破隔离,我们的城市终将越来越柔软而人性。

[1]荆哲璐.城市消费空间的生与死——《哈佛设计学院购物指南》评述[J].时代建筑,2005,02:62~67.

[2]缪 朴.谁的城市?图说新城市空间三病[J].时代建筑,2007,01:4~13.

[3]赵仁冠.美国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场所制造[J].时代建筑,2000,04:64~71.

[4]江笑宇.城市购物公园空间形态特点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

[5]王新征.建筑城市性理念下的城市建筑专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场所购物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听的场所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在公园里玩
远离不良场所
圣诞购物季
恋爱场所的变化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
不可错过的“购物”APP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