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中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策略探讨
——以新化县上团村为例

2018-02-16陈亮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0期
关键词:梅山村落文化遗产

陈亮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1 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许多蕴藏着丰富价值的传统村落受到破坏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困境,在此种严峻形式背景下,国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截止到2016年年底,共公布四批(4153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于第二批(2013年)被列入其中。

2 概况

上团村位于湖南新化县西南边奉家镇,海拔1000m,距县城100km,与怀化市溆浦交界,村落依山而建,系典型的山区木板民居,居民多以狩猎、农耕、和木材输出为生。村落中有许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峒梅山寺”、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清水河、古鱼塘、古树等。村落自然风貌和谐,主要由山体、溪流、农田构成。村落根据风水学原理选址,择吉地而居。

3 传统村落现状与问题

上团村是元代以前苗瑶部落移居于十八峒所形成的村落,是苗瑶文化与湘中汉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的村庄,上团村在保留一定苗瑶族传统的同时融合了湘中汉族文化,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体系。近年来上团村建设较多是2~3层平顶砖混建筑,建筑风格摒弃了当地民居特色,建筑风格现代、色彩亮丽、体积庞大,与村寨古朴氛围格格不入,严重破坏了村寨的古朴风貌。随着村庄经济的发展,村民对自身居住环境的改造意愿加强,破坏性建设日趋严重,村民随意、散乱的建设对上团村自然、原始的风貌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原有传统民居因年代久远,失于维护,破损较严重,传统的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风貌有消失的可能。

3.1 村落风貌受到破坏

村落建有较多现代建筑,体量过大,高度过高,广泛使用彩瓦、瓷砖、不锈钢等现代形式和材料,还有少量使用欧式装修、平顶等,与传统建筑环境极其不协调,地方特色逐步丧失。

3.2 传统建筑的保护问题

部份传统建筑面临拆旧建新的威胁,部分闲置房屋损坏严重,房屋已经闲置数年等问题。

3.3 消防隐患严重

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为木质房屋,没有成立专职消防队,配备规定的消防设备。同时,村内消防设施奇缺,电线混乱,用火管理不严,消防疏散通道不明确,文物建筑室内消防设备不齐全等问题。

3.4 环境卫生问题

村落猪圈牛栏随意布置,异味难闻。整个村落没有系统布置垃圾箱、垃圾收集点裸露在外等环境卫生设施,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3.5 道路交通问题

现状部分道路不能通车,入户道路狭窄,安全隐患较大。随着村落的社会经济发展,现代交通工具已经越来越普遍,交通问题将日趋严重。解决交通问题不仅仅是方便村民出行,也是村落保护发展的基本问题。

综上问题其根源有长期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重视经济建设,轻视文化精神的传承,重建设轻保护等综合原因。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对传统村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新农村建设”运动下,大力发展传统村落的经济建设,对村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不合理的利用开发,使村落完整的古风古貌成为了记忆。

4 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

4.1 保护策略

传统村落是一个由人、事、地、物所组成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有机整体,要想对其进行有效保护,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去认识和了解它,建立一个健全的保护体系。

4.1.1 生态保护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首先,保护传统村落必须有统筹的大局观,要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确切落实好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有助于传统村落整体风貌格局的保护。充分尊重和利用上团村的红二军司令部旧址、清水河、古树资源等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来带动发展,进而发展带动保护,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加强当地村民的生态和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带动村民的自觉性和意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1.2 点、线、面体系整体保护

上团村中有传统民居建筑144座,著名的古寺中峒梅山寺、红二军司令部旧址。独木桥、古树、古井等重要物质遗产,将这些分布在上团村内的物质文化遗产点有效的重点保护起来,同时凸显和强化传统村落道路、村内小径、河流、生态廊道、景观风光带等线形元素,以线形元素连接传统村落内部重要节点,最终形成全面的、合理的、有序地传统村落保护体系。

4.1.3 以人为本、永葆村落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村落内许多中青年都外出打工,使村落“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村落的保护必须以人文本,实行动态理性的保护。只有不断激活村落生活的活力,保持传统村落可持续的生命力发展,让村民人心所向,才能打破“空心化”及避免自然消亡的危机。目前上团村在传统物质空间上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古民居破旧不堪,功能不齐、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因此,对传统村落在整体风貌大格局视角下实行“合理改造”和“适度建设”是有效、合理的途径。

4.1.4 保护文化、留住精神家园

在当前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乡愁”这种情结越发显得珍贵。越来越多的村民特别是青壮年的大量外流,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村落乡土文化的归属感受到严重的冲击。只有珍惜、保护并传承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村落的“独树一帜”,打造充满“根文化”的精神家园,才能留得住村民那归去的心。加强上团村内部的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上团村特有的梅山文化底蕴。

4.2 发展措施

4.2.1 旅游联动,互帮互助

上下抱团、秦奉一家:上团村尽管田园风光和文化特色十分突出,但是受区位条件的限制,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开发。要想实现村落的可续持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联动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联动发展。积极抱团兄弟村—下团村,对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紫鹊界秦人梯田,实现区域内村落的繁荣发展。

4.2.2 整合资源,形象定位

上团村的“红”,下团村的隐,紫鹊界的田,打造“传统历史古村”“红色文化名村”“宗教文化灵村”“田园风光乡村”主题形象,突出“梅山文化代言人”的旅游定位,开发“梅山文化”系列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如唱山歌、舞地龙、梅山文艺汇演等。

4.2.3 产旅融合,加强宣传

上团村因处于新化山地地形中,“隐居深闺中”,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村内所传承下来的文化提产保存较完整,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政府部门才大力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当地发展,促进当地旅游产品的配套发展来带动经济,但因当地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限制,产旅融合体系极不健全,仍需进一步加大开发,同时随着现在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应该加大上团村的旅游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到它的美,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梅山文化的魅力。

4.2.4 设施完善,提质控容

上团村作为旅游发展定位的传统村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需要健全的配套服务设施来支撑旅游发展,上团村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对村落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进行完善。同时还要提升上团传统村落内部旅游的自身品质,加强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保护,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必须认识到保护自身品质才是根本动力。但在生态、人、文化、设施等各方面提质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合理的游人容量,适度开发,方能保证传统村落永续发展。

5 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大力发展与各级政府对旅游开发的重视,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而言既是一个机遇,也使一种破坏。当地政府和村民要摆脱急功近利的观念,需认识到保护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保护是发展的内部动力,保护是根本,发展是目标,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发展。对传统村落进行生态的、动态的、活态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对传统村落加以合理的利用,让这位富有历史文化气息和集体记忆的“乡愁”老人永世长存!

[1]李欢.“乡愁的滋味”——探讨湖南传统村落的特征与类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2016:8.

[2]李焕珍.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心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童成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4(02):109~110.

猜你喜欢

梅山村落文化遗产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梅山
游梅山龙宫
梅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