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初探
2018-02-16吴佳玲曹萌萌
吴佳玲 曹萌萌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省 114000)
1 背景
城市得水而兴,国际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城市都要依仗着一条庞大的水系。我国覆盖着辽阔的水域。而城市得水而兴的根本原因是河道水系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水源。随着滨水城市的日益发展,滨水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日益收到瞩目。城市功能的集约化要求,河道景观与休憩的双重作用,城市广场的形态与功能基础是滨水区立体化规划设计要考虑的主要因素[1]。
2 城市滨水景观的特征
2.1 城市滨水景观的概念
城市滨水景观是指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相邻的公共空间共同行程的景观。即由水域、沿水线和陆地等所构成的景观,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水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对城市滨水空间整体形象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交流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保存水与绿开创舒适的人居环境,修复或创建滨水绿化空间形成优美景观等一系列问题[2]。
2.2 城市滨水景观的分类
2.2.1 根据水的类型分类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根据水的/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即滨江型、滨海型、湖泊水域型、洲岛型此四类。滨江型:是比较常见的滨水景观类型,主要是以江、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滨水景观。此类的滨水区域是人类文明,以及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根据地,很多国际化大都市都是沿着大江大河发展繁荣起来的。这类城市滨水景观通常依据自然的水域地貌而进行设计规划。滨海型:此类型的滨水景观数量上弱于滨江型,但其规模一般要大于滨江型滨水景观,具有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潜在人类聚集环境的吸引力。湖泊水域型: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一,我国的苏州金鸡湖、张家港暨阳湖、杭州西湖等许多环湖而建的城市滨水区均属此类。此类城市滨水区景观具有典型的中国园林格局。城市大多数环绕水体而建,因此此类滨水景观的营造对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洲岛型:以岛、半岛或洲为基地所形成的四周被水包围的滨水区。与大陆相比,岛屿生态环境脆弱,物种贫乏,资源有限,并不适宜长期居住,因此岛屿最适合的暂时性的,人类聚集活动,可以将其规划为休闲疗养的度假胜地或自然保护区。
2.2.2 根据城市板块与水域的空间关系,可以将滨水空间分为如下三种
沿水型的滨水空间景观:这种类型的滨水空间主要特征是城市位于水面的一侧或两侧,将滨水景观由陆地与水域沿着水际线进行设计。
环水型的滨水空间景观:即水域处于城市内部,被陆地所包围或者接近包围的滨水空间,水际线大致呈环状或接近环状。
水网的滨水空间景观:此种类型的滨水空间是指在城市中水道大量分布交织构成网状,把城市分割成若干块。
不同的滨水空间类型,适合于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因地制宜,方可使景观更有生命力。
3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要素
3.1 功能要素
滨水区的开发设计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画龙点睛之笔。滨水区的功能安排可考虑集办商住于一体的区域模块,形成城市CBD的一部分,或者可以建设成为集游览、文化、交通运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或者也可以建设成为亲水主题,营建一个人类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空间。低密度的游憩区而无论选择建设成为何种规模都有一些要注意和考虑到设计当中的问题。
3.2 自然要素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生态景观设计在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中起更重要的作用。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尽量连通城市的水体,促使大环境的调节能力来改善小面积区域。由此做到不破坏各种原有生物的生存条件,不对生物链进行破坏。在景观设计选用植物配置时应该将各个层次的植物进行搭配设计。从功能分析,一种是采用茎叶比较发达的植物可以用来阻挡水流对泥沙冲击。起到沉降的作用。例如芦苇、蔍草和灯芯草等。另一种是采用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用来吸收有毒有害物质,向混地中的微生物输送氧气,以利于微生物纵深扩展,例如睡莲荷花等,并且最好采用本地植物。
水体净化是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滨水景观设计还应该在体量上进行仔细斟酌。建筑高度应该保证水环境的开敞视觉效果。建筑布局应保持低密度适宜布置空地,尽量保持滨水景观具有通视性和层次感,使视觉上更加舒适和谐。
3.3 人文要素
滨水景观设计除满足上述自然要素与功能要素之外,还应该关注人文要素。赋予滨水景观人文关怀。每一块滨水公共空间都有着唯一的地理坐标。每一个唯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进行景观设计时,适当的将历史注入就会使景观产生历史感,赋予其生命力。滨水景观的设计,在当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已然同其他品类建筑一样全世界趋同。在景观建设中适当的现代化建设风格和技术条件下融入当地民俗特色,将其完善融合,把握内涵,将会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策略
4.1 城市滨水景观的延续性
这里所说的“延续性”是指包括生态的延续,历史文脉的延续,景观与景观之间的延续和城市滨水景观与城市之间的延续。生态的延续即通过水体净化,达到保持生态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历史文脉的延续通过将地域文化完善融合于现代技术使景观更赋有生命力,这即是在情感方面的生态,文脉的可持续。而景观与景观之间的延续,其手法大致为控制观景点的视线、建筑高度、建筑布局、建筑与水际线之间的距离等,城市与滨水景观之间的延续可以构建景观廊道实现。
4.2 城市滨水景观的亲水性
亲水性景观空间的营造可以激发人类对自然对生态的重视,同时也会使人们从平时的快节奏生活或是繁重的工作中得到舒缓。水景对人类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无论是开阔水域还是精巧的喷泉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视觉享受而怎样营建亲水性的景观空间呢?首先选择适宜的形态的水岸。设计护岸,护岸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亲水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护岸根据剖面可以分为垂直型斜坡型和阶梯型三种。河道狭窄的水域适合垂直型护岸,斜坡型和阶梯型则较为适合河道宽阔的水域,选择合适的护岸进行灵活的设计方法充分利用地形,可以增强空间层次感。
4.3 城市滨水景观的交通便捷性
景观的交通便捷性是整个滨水景观设计的前景,直接关系到该景观的人流量和利用率。对于滨水空间内部的交通系统,应该建设林荫道、散步小道和广场等,并且应该人车分流。
5 结语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生态化是一个恒久的话题。设计者应该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并且合理打造人工景观,细心体会关怀人文,建设和谐的生态化滨水景观。
[1]杨茂华,杨乐平.多层次基面的城市滨水立体空间塑造——以汕头市梅溪河沿岸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规划设计,2010.
[2]龚维超.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设计与城市功能.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