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常见疾病预防及治疗

2018-02-16张宏宾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气喘病猪链球菌乙型

张宏宾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洛阳 471900)

0 引言

猪群的健康除影响猪肉质量外,还会对养殖户经济利益带来直接影响,猪一旦染上各类疾病,如猪气喘病、蓝耳病、猪链球菌病以及猪乙型脑炎等,都可能导致猪只死亡,而养殖户经济效益也会严重受损,因此,要加强对这类猪疾病的综合防治。为了解猪群中常见疾病类型及其防治措施,将基层地区养殖场喂养的猪群视作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旨在防治各种猪疾病,以保证猪只健康。

1 常见猪疾病及其防治

1.1 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除对猪呼吸系统带来影响外,还会出现咳嗽、哮喘等症状,同时该病传染性较强,一旦患病,可能导致其他猪染病,给养殖户经济效益带来巨大损害。通常猪胸腔部位出现病原体后,使气喘病发生风险升高,因此胸腔被视为猪气喘病的首发点,当猪患病后,会直接影响肺部器官,使其功能受损,而传染源则涉及病猪与带菌猪,同时养殖环境过于寒冷或过于潮湿,都可能引发此病[1]。

防治:一旦猪感染猪气喘病,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兽医进行治疗时,除要注射疫苗外,还需配合药四环素、螺旋霉素等药品,并以胸口注射用药为主要途径。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尽可能少地利用外来新型猪种进行繁育,对于外来新型猪种,必须进行彻底检查和免疫。另外,需保证猪舍环境的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和清理;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到当地正规饲料企业购买,同时保证饲料的量能满足猪成长的实际需求。在投喂饲料前,应该对饲料进行检查,防止一些变质饲料被猪只食用。最后,对于饲养的所有成年猪必须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1.2 猪蓝耳病

猪一旦患蓝耳病,潜伏期各不相同,部分猪群受到感染后,3~36 d发病,而且不同猪患病后,症状表现也各不相同,该疾病影响因素有免疫状态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饲养因素等。

治疗:在治疗患蓝耳病猪时,如果其体重达到50.0 kg及以上,体温达到41.5 ℃及以上,治疗时所选药品为柴胡(剂量标准:10.0 mL)+恩诺沙星(剂量标准:10.0 mL)+利巴韦林(剂量标准:2.0 mL),注射用药,2次/d,以降低患病猪高热的症状。对于接受治疗后仍未能降温的猪只,则需酌情将其淘汰;对于已好转的猪群,则需用药复方花青素(剂量标准:5.0 g)+牛磺酸(剂量标准:5.0 g)+阿司匹林(剂量标准:1.0 g),并以500.0 mL水予以喂服,2次/d,若患病猪病情仍未能改善,同样需将其淘汰[2]。

1.3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以血性链球菌病、淋巴脓肿为具体类型,该病极易在猪群内大范围传播,还可能出现人畜传染的风险,具体包括败血性猪链球菌病、淋巴脓肿性猪链球菌病以及脑膜炎性猪链球菌病等,一旦患上该病,猪不仅会有化脓性淋巴结炎出现,还易引发关节炎。

治疗:该病具有病情严重、病程偏短、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在治疗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相同药品,需要多种药品进行交替使用,以防止猪群出现耐药性。因此,需要在猪饲料内加入适量四环素、恩诺沙星或金霉素等,7 d左右即可。如果猪患上猪链球菌病,还需对其进行隔离,避免因再次放牧导致病情扩散。

1.4 猪乙型脑炎

猪疾病中常见类型之一为猪乙型脑炎,其传播途径以蚊子为主,因此,蚊子流行期通常是该病出现的高峰时节。一旦母猪患上猪乙型脑炎,流产风险增加,而且产出的仔猪也极易出现全身水肿或呈木乃伊状态。患病母猪产下仔猪的体重状况、疾病状况多存在差异。

治疗:猪乙型脑炎以3、4月为主要发病期,由于该阶段蚊虫活动量频繁、数量众多,因此发病率高。该疾病多发生于6—7月龄的母猪与种猪,因此对于这类猪群,需于配种前1个月、7 d左右,分别予以接种疫苗,避免出现漏接种情况。在接种时,需对疫苗瓶的标签进行仔细观察,重点查看头份,以每头份为标准,分别加入1.0 mL稀释液,待疫苗溶解标准后,肌肉注射,该药品免疫保护周期可达1年[3]。

2 综合预防措施

2.1 重视免疫工作

养殖户在开展喂养工作时,需以猪群养殖规模为出发点,在定期予以疫苗接种的基础上,以接种机制为原则,给予猪群接种所有规定范围内的疫苗品种,以防范各类病症。一旦发生疾病,可根据猪场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发病猪很少,可及时淘汰,根除传染病;如果发病猪数量多,已散播到全猪群,最好采取全进全出的措施,将患病猪群全部肥育后屠宰,经彻底消毒后,重新引进种猪,如无法做到,可对全群猪采取药物治疗或预防,连续喂药5周以上。

2.2 科学的饲养管理

日常喂养工作应引起特别重视,针对气候、季节方面的变化,养猪户应该灵活地选择猪饲料和配料,进行合理的配比,而且根据实际情况添加适量的吸附剂,保证猪群食用的安全性。提供高质量、全价的猪饲料,还要结合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选择性喂养,时刻考虑猪的生长需求,必要时添加一些营养元素,提高猪机体的免疫力,抵御各种疾病的产生[4]。

2.3 重视消毒工作

养殖户在饲养猪群时,还应对猪圈进行定期消毒、清洁,通常以每周1次为标准,再根据当地温度变化、天气状况,酌情进行散热或保温处理,为猪群提供适应的生长环境。

2.4 驱虫

通常驱虫周期为3个月,并且在饲养猪时应结合天气条件与猪的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定期对猪做疫苗接种工作,注射猪瘟疫苗、细小病毒疫苗等。同时,也可以将预防疾病的药物掺杂在饲料中,但应注意尽量不掺杂抗生素类药物,防止猪体内产生抗体[5]。

3 结束语

猪群中常见疾病类型众多,其诱发因素也比较多样,因此,基层地区养殖户在展开养殖工作时,为保证养殖质量与经济效益,除要加强对猪气喘病、蓝耳病、猪链球菌病以及猪乙型脑炎等猪疾病的综合预防外,还应分析各类疾病的具体病理表现,对已患病的猪进行及时性、针对性治疗,以确保其健康,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气喘病猪链球菌乙型
治疗猪气喘病的措施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猪气喘病的预防与治疗
半胱氨酸蛋白酶ApdS介导猪链球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冬春换季对猪气喘病的预防
商品化猪链球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猪链球菌病临床特征和防治对策探讨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快速检测猪链球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胸腺肽α1治疗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