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鞋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研究
2018-02-16栾熙鹏陈思嘉
栾熙鹏,陈思嘉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从工效学的角度掌握老年人人体及脚部生理结构和心理因素,分析老年人脚部的特殊变化。在满足舒适的工效学基础上,探索养生保养的设计要素。来指导老年鞋的设计,让老年鞋更舒适、安全。
1 工效学与鞋品设计
脚是人行走和站立的重要部分,不同组织在人行走和站立时分担不同的工效。脚的骨骼起支架保护作用。脚部皮肤具有散热排酸功能。血管神经气血和神经传导较难达到。
鞋的工效学研究对象是“人-鞋-环境”的系统,最终实现人与鞋的和谐。从人体需求的角度出发,使鞋的设计最大限度的适合人体需要。符合工效学的鞋类产品应满足以下要求:(1)舒适:鞋不仅御寒、保护双脚,舒适、健康是更高境界;(2)健康:鞋尺寸不合理会导致血管、神经受到压迫;(3)安全:老年人对突发状况应对能力迟缓,行动不敏捷;(4)高效:鞋底花纹要有效增大鞋与地面摩擦。
2 老年人分析
(1)生理因素分析。一方面老年人机体各方面的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渐渐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及身体某些器官的障碍。另一方面防御、适应、反应能力减退,导致其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
(2)心理因素分析。老年人缺乏亲人陪伴产生孤独感。由于退休,觉得人生最精彩的阶段已经结束,产生失落感。老年人希望得到尊敬和重视。老年人喜欢怀旧,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老年人的机体功能的衰退,对安全有很高的需求。
3 老年鞋工效学设计因素分析
(1)生理因素。老年人脚的形态与年轻比时发生变化,老年人的脚型差异较大,不能一律以肥大作为老年鞋的特征。脊椎问题:老年人脊椎老化,平衡能力降低,常出现驼背,使其后倾概率增大。工效学:老年人后跟垫高应为4-5厘米,理想结构是坡底形。小脑问题:老年人小脑萎缩引起运动能力失调。步行时不抬到适合的高度便迈步向前,容易摔倒磕碰,所以老年鞋应轻便。工效学:鞋底面要宽,鞋跟面积要大。底面的材料和花纹有摩擦力,增强稳定性。脚部皮肤问题:老年人皮肤不富有弹性,脆性增加。工效学:老年鞋要适度宽松,以方圆头型为主。材料要柔软有弹性、透气性、吸湿性。脚部血管问题:老年人普遍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形成血液循环障碍。工效学:减少鞋对于脚面压迫。
(2)心理因素。怀旧性:设计老年鞋时,保留传统影子的款式受到老年人的欢迎。简便性:老年人肢体协调能力下降,学习能力弱,所以他们偏爱购买简单方便实用的产品。安全需求:任何对老年人造成伤害的材料和尖角设计都应避免。
4 老年鞋的养生设计
老年人对于养生的需求增多,学习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有益的锻炼方法对于养生有很大益处。所以在工效学基础上加入养生设计对于老年鞋设计更有益。
(1)市场情况。保健鞋曾在中国市场上很火热,但大部分消失了,有一些人认为保健鞋是营销骗局。原因在于很多厂家运用药物、磁疗等概念对保健功能进行炒作,但产品缺乏研究实用性较差,其中药物、磁疗等功能有些对于人体的功效很差,有些需要对于特定人群、场景使用。所以对于保健养生的需求不同于工效学的共性需求,而是场景化需求为主。
(2)泛场景下养生鞋设计。工效学设计是老年鞋提高舒适性的重点,也是养生保健的基础,良好的工效学设计能有效减少老年人从穿鞋到出行一系列活动中的舒适度问题。
新技术对于工效学设计有了改变,以往的工效学会取90%分位或50%分位人群的尺寸,这样大部分人都不很合适。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好,采用这种方式不太合适。目前大规模生产下的定制生产正在逐步普及,在一条流水线上可以生产完全不同的鞋。在销售端可以进行测量和工效学设计,采集老年人精确的脚部形态,使老年人的穿着比以往舒适,减少因鞋不合适脚产生疾病的问题。
(3)特定场景下养生鞋设计。老年鞋的一些养生功能是特定场合下的需求。例如健步鞋的按摩功能,以及脚部有疾病需要短期敷药或者按摩功能等。这些功能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有很强功能性的保健养生鞋大部分不是普通老人日常穿的鞋。
所以老人对于脚部的养生保健最重要的就是工效学。对于有特殊需求或者锻炼身体的老人等特定场景下的需求通过传统的工效学很难满足,通过养生保健的设计对于传统工效学加以补充能够更好的适应于不同场景和人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