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林下养殖的思考和建议

2018-02-16黄树华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家禽果园基础设施

黄树华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江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大理 672505)

0 引言

林下经济广泛利用山林、果园等可发展生态养殖的场地,实现复合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养殖场地的不同,将养殖模式具体分为山林模式、果园模式以及树林模式3种。从目前的发展分析,山林模式在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力作用,主要是因为山林模式的养殖面积较大,可容纳、消耗粪污的能力较强,利于养殖户开展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本地品牌。另外,林下养殖模式又适当结合旅游发展模式,如致力发展农家乐、观光模式等。果园模式主要是指在果园内部进行养殖,以鸡养殖为主,受到果园喷洒农药的影响,易对家禽的生长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树林模式主要是指在荒滩荒地广泛种植杂树等高干树木,并在此范围内大力发展家禽养殖与水禽养殖。

1 发展林下养殖的优势与意义

林下养殖主要以散养为主,这与传统的养殖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同。通常家禽在林下养殖的发展模式中,活动空间范围较大,自身呈现的运动能力极强。在这种养殖环境下,家禽可以采食野外昆虫、野草以及树根等自然资源,有利于家禽的生长发育,促进采食的多样化。因此,林下养殖模式优于传统养殖模式,有利于增加家禽的胃肠活动能力,减少饲料的投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1]。

同时,户外养殖环境较好,有效降低家禽疫病的发生频率,家禽机体应激情况相对减少。因此,养殖地应该从根本上确保畜禽肉的质量,便于生产出无公害、有机的畜禽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的食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能有效增加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规避以往养殖力度不高或者经济收益不高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发展意义。

2 林下养殖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雏禽生存率低

林下养殖多数为露天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缺乏完善的设置与管理,如防暑降温、遮风挡雨等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满足雏禽的生长要求。通常雏禽的机体发育娇嫩、绒毛较短,很难抵抗外界因素的干扰。一旦出现机能发育不完善的情况,势必会影响雏禽后续的生长发育,给林下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林下养殖应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雏禽的生长发育[2]。

2.2 病虫害问题突显

由于家禽在林间进行散养,养殖人员无法调控周围的温度与湿度,在日常活动期间家禽易受到细菌的滋扰,引发球虫病。球虫病主要是由球虫卵巢进行广泛传播,作用于饲料、土壤或者饮水中,难以控制。基于放养模式下的禽群受到鸡球虫多次感染的几率会随放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因此,养殖人员必须做好预防管理工作,确保家禽的健康。

2.3 疫病控制力度不足

虽然放养模式能有效规避有害气体对家禽呼吸道的感染,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但是由于是放养模式,养殖人员很难做好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易引发流行疫病的大面积传播。因此,工作人员需明确现阶段疫病的传播途径,从根源上消除疫病因素的出现[3]。

2.4 野物偷袭情况严重

林下养殖模式容易引发野物偷袭情况,使林下养殖内的自然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如夜猫、黄鼠狼以及蛇等野生动物对家禽的日常活动造成严重危害,容易受到野生动物攻击或者食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收益明显降低。因此,林下养殖应做好选址工作,尽量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3 发展建议

3.1 优选考虑选址条件

林下养殖选址问题不应只局限于考虑养殖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情况,还应综合考虑电力情况以及交通情况,确保养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另外,需认真考虑动物防疫情况与实际条件,对于水源地、村庄周围或者工矿场地,不宜开展林下养殖工作,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山高陡坡或者存在大面积杂林的场地也不宜开展林下养殖模式。养殖品种方面,可根据实际养殖模式进行选择,如山林模式可以考虑养殖猪、鸡等畜禽,果园模式可以考虑养殖鸭、鹅等家禽,而树林模式主要养殖鸡、鸭、鹅,不宜养殖其他种类家禽[4]。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林下养殖将修建高标准圈舍的重点转移到修建遮阳网、保温大棚等基础设施方面,确保家禽在白天、黑夜以及风雨天气中都可以自由活动,不受外界天气的干扰,尤其对于雏禽。因此,养殖人员必须切实做好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解决以往基础设施力度不足的问题。另外,做好水源保护工作,避免水源受到污染,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

3.3 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适当控制放养密度

安全合理的管理模式主要从内部管理制度、员工日常培训等方面着手制定,结合目前家禽的实际生长情况构建完善的人畜禽反应体系,确保三者发展的平衡性与综合性。另外,适当控制放养密度,最好实行轮牧制度。轮牧制度主要是根据散养禽的数量制定每亩适合饲养的数量,确保禽群能自由活动与采食,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5]。

3.4 制定卫生防疫制度,消除疫病因素

根据目前球虫病作用范围广泛、疫病控制力薄弱的情况,管理人员必须从根本上完善养殖场地的卫生防疫制度,及时从根源上消除疫病因素。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做好日常疫病检查工作,一旦发现家禽出现患病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予以解决。对于已病死的家禽,必须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并切实做好事后的消毒防疫工作,将致病因素杀死,避免家禽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

4 结束语

林下养殖是一种值得长期大力发展的养殖模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但林下养殖依然存在某些不良问题影响其发展。为有效规避这一情况产生的不利影响,政府和动物卫生部门应该做好前期生产审查工作,切实贯彻与落实养殖监管要求与内容,致力解决现阶段林下养殖存在的不足之处,完善并规划林下养殖的未来发展模式,推进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家禽果园基础设施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秋天的果园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果园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