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2018-02-16佘丽超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0期
关键词:竞赛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佘丽超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安康 725000)

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全国经济运行情况。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13954亿元,同比增长10.5%。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建筑相关的专业人才,造价专业人才更是工程类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工程造价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使命,也是职业院校不断奋斗的目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造价人才培养的骨架,提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使其更为合理、适用,与社会行业接轨具有实际意义。

1 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各个知识体系的变革,工程造价专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更是如此。BIM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推动着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变革。

1.1 BIM未完全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2018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力度,建筑产业现代化将进一步推进”。而工程造价作为建筑信息模型中的重要一部分,BIM已广泛应用于工程造价工作之中。因此,高校需要培养出基本知识扎实并具有BIM管理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职业院校教学当中,BIM还局限在计量计价软件的应用上,没有更进一步的与实际工作接轨。

1.2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当前大学生实践能力差已成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诟病。调研数据表明,有37.35%的用人单位认为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有32.87%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与用人单位脱节”[1]。工程造价的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1.3 从学生的积极性上考虑不足

在专业教学当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传统课程安排上,主要考虑知识的全面性和先后顺序,很少考虑课程的设置是否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4 学生技能培养的单一性

在《高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中对工程造价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中介机构等的工程造价岗位,牢固掌握工程造价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上,从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报价、工程结算编制等工作,能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但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过程中又要求了学生对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建筑CAD、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多学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式也可以具备较好的材料试验检测能力,工程测量能力、图纸绘制能力以及工程技术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

2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建议

2.1 引入BIM相关课程

BIM软件并不是某一特定软件,而是一系列软件的统称,它包括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分析、结构设计、设备设计、三维算量与清单计价、安装算量与清单计价、项目管理与招投标工具和建筑工程VR仿真系统等8个方面[2]。在课程引入中,必须客观评价删选引入内容,注重与造价管理知识体系的结合。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引入BIM课程:新开设BIM课程;在现有课程中植入BIM课程。

新开设BIM课程:如BIM土建及安装工程算量软件及计价软件,可以以实际工程的工作过程为脉络着手完成整个工程的定额计价及清单计价,可以形成单独的课程。

在现有课程中植入BIM课程:如工程概算、工程结算、招投标等课程内植入BIM相关内容,注重BIM技术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作用,即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又能够增加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丰富课程的趣味性。

2.2 改理论课为理实一体化课程

高职院校是以高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适合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集教、学、做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是目前职教界公认的高职院校专业课堂教学最佳模式之一[3]。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CAD、建筑装饰材料、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结算等等都与实践工作紧密联系,我们必须加强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逐步实现与行业需求零对接。

2.3 强化实践课程设置

实践课程是职业院校实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其质量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优略。

传统的工程造价实践项目包括房屋测绘、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建筑工程预算编制、装饰工程预算编制、水电安装工程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编制、工程结算编制、造价计量、计价软件应用以及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除此之外,工程测量实训也是大多职业院校造价专业必开实训项目。

以上实训项目开设部分在理实一体化中可以实现,如建筑材料检测实训,材料检测中混凝土试配与检测,包含混凝土砌块制作、养护、检测等阶段,中间养护时间长,工作内容少;而混凝土砌块制作和检测所用时间短,完全可以结合课程开设过程实现实训项目;部分实训项目适合集中的时间段来完成,如房屋测绘,该项目分为测量和绘制两大部分,适合连续的时间段来完成;也有实训项目如计价软件应用,所需耗时长,长时间面对电脑易产生疲劳,更适合与课程开设一样,周期性间断完成。而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更适合采用企业工作方式完成,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固定工程案例为载体进行项目实训,团队讨论,相互对抗、竞争模式来完成,以增加对整个造价专业及相关实践内容的认识,对工程造价过程进行全面了解。

2.4 对接高职院校土建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作为国家职业教育重大制度的创新与设计,已成功举办10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领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推动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4]。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效实现行业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的对接,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动力和就业机会,将课程设置与技能大赛有效对接,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举措。

陕西地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根据组织机构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行业类竞赛以及省、国家级竞赛。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赛项包括识图竞赛、测绘竞赛、材料实验类竞赛以及有广联达公司组织的BIM软件算量竞赛、工程项目管理沙盘竞赛以及BIM毕业设计大赛等等。

每项竞赛包含的专业技能要求需要一门或多门课程支撑,如识图竞赛需要建筑构造与识图、CAD软件、钢筋平法图集等课程支持,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应根据竞赛要求对重要知识点扩展讲解。

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具有提升参赛技能的选修课程,或在课下构建竞赛社团,给学生参与竞赛,提升自身技能提供平台。

2.5 引入校企合作机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①理实一体化课程或实践课程的开设需要大量的工程案例,工程案例的来源之一便是从企业获得;②学校模拟工程案例进行的实践,与企业真正的实践不同,它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对实践成果的评定方式也受到教师水平的影响。

想要真正的进行实践应用,培养出与企业零对接的人才,必须与企业密切合作,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的必选之路,同时我们也尽可能在学校内部实践教学中,与企业密切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之中,深入理解工程造价工作。

3 结语

时代的发展、BIM技术的普及、技能竞赛的引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着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变革,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从引入BIM相关课程、改理论课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强化实践课程设置、对接高职院校土建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引入校企合作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今后还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高技能的工程造价人才,最终提升建筑类专业工程造价职业能力。

[1]翟博文,陈燕菲,车玉君.基于BIM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施工技术,2017,46(S1):518~521.

[2]郑小侠,徐志超,尹贻林.BIM对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05):115~120.

[3]刘苹,周冠生,阮俊,李荫.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6):65~66+71.

[4]程宇.“国赛”十年: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2008~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8):21~27.

猜你喜欢

竞赛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看竞赛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创新思维竞赛(3)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