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2018-02-16张海洋吴佳玲
张海洋 吴佳玲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鞍山 114051)
1 研究背景
水,生命之源泉,城市之眼眸,一城之光全在于水的灵性。在众多的城市公共空间中,滨水区空间占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他不仅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还能够展现一座城市的独特的魅力。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城市化、现代化、科技迅猛发展的冲击,现代美学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地域特色文化景观空间正被逐渐吞噬,呈现出孤岛化、破碎化和盆景化的趋势[1]。而滨水区景观作为其最直观的视觉体现,在滨水区开发的建设上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介绍城市发展中介入地域文化的重要意义,探讨滨水区空间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
2 概念解读
2.1 地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内,能够充分表现当地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特色文明,并且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但是一种文化的形成不仅只是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也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说,地域文化的产生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有机碰撞,形成的新的有机体。
2.2 滨水景观的概念
滨水区是指城镇陆地临近水体的空间,而水体一般就是河流、湖泊、海洋这样的水体区域。根据地域环境和景观形态的特点,都市滨水区景观一般分为滨江型、滨海型、湖泊水域型、洲岛型。而滨水景观则是在滨水区通过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已达到人们休闲娱乐、修身养性、回归自然的一种滨水区设计的措施手段。
2.2.1 滨水景观的特点
顾名思义,滨水景观的特点就在这滨水二字上,是地处陆地与水的边缘地带,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而这种条件对于景观空间的营造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生态上都会带来很多的多样性,这就使滨水景观对市民群体会更加有吸引力,带动城市发展。
2.2.2 滨水区景观的发展趋势
近20年来,对于滨水区规划与城市发展方面,在世界召开过多次议会。世界城市滨水区景观开发大致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①滨水用地多功能化;②强调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③对于城市滨水区的景观、旅游等功能更加重视;④着重城市滨水区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⑤注重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形象塑造的功能。
3 地域文化对滨河景观的意义
地域文化是滨河景观设计的重要的构成物质条件,同时又是滨河景观设计的出发点,脱离了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是没有内涵,没有灵魂的。有人说“地域”这个词是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种限制,会让设计思路不会得到有效的发挥,恰恰相反“地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渠道与设计灵感的源泉,是对一个地区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是自然与人类在一个地方长期活动下留下的痕迹,并随着时间的流逝,共同更新、丰富着。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背后的元素,无论是哪个方面的,都是对滨水景观区丰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甚至是对城市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4 目前地域文化在滨河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4.1 地域文化挖掘不足,表现特色欠缺
现在的滨河景观设计实例中,虽然有些观赏景点与休闲公园已经很好的融入了当地的地域文化,但是很多文化主题和精神不够明确或者表现的并不突出。千篇一面现象严重,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城市个性特征,并且更没有很好地向游客传达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域性的表达。
4.2 地域文化元素表现欠缺整体性
目前地域文化元素的表达上基本是将文化全部表现在滨水区中,形式上的堆砌,毫无条理性,虽然在每一个载体上有主题明确的文化表达,但是没有较完整的体系,欠缺一个主线将各个主题文化联系起来,没有给游客一个清晰的脉络。
4.3 地域文化表达缺乏情感,游客参与性不够
地域文化的传输,如果游客只是光看光听,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是无法真正的达到文化的渗透的。而且现在滨河景观大量运用现代技术,缺乏对地域文化的认知,无法让游客充分参与体验当地的文化内涵与风土人情。
5 滨水景观的应对策略——以杭州西湖滨水景观设计为例
西湖位于杭州城中央,三面环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空气湿润、植被丰富。杭州西湖将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结合的非常和谐,不会感到突兀,而且很好的表达了杭州当地的文化特点,不但加强了杭州的整体精神面貌,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情调,并有效的带动了旅游资源的发展。可以说,在国内相较于其他的滨水景观区域,杭州西湖是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设计的应用上较为成功的典范。以下以西湖为依托探讨滨水景观的应对策略。
5.1 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
西湖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从秦汉到近代,再到21世纪,杭州西湖经过历史的渲染,它身上那种文化气息越发显得有味道。其中的西湖十景各有特点,各个景观的胜景又完美的诠释了古代人对生活的一种闲适态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新西湖十景也是如此。“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每一个都有着历史文化的背景,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历史的气息。再加上“西湖传说,白蛇传,西湖三奇……”美丽的历史传说,给杭州西湖又添加了几分神话色彩,更加传神,更加富有魅力,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来的游客都会流连忘返。因此深入的挖掘地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就变得尤为重要。
5.2 加强主线,梳清脉络,完善景观体系
杭州西湖的景观主线十分清晰,其中景观由5类景观要素组成:优美的山川秀水、独特的“两堤三岛”格局、“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结构布局、各领风骚的题名景观“西湖十景”、文化气息悠久的西湖龙井茶园。该景观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并且将此为主线,运用到景观规划设计中,很好的将整个景点串联起来,每类景观既能够彰显自己的特点,又能够表达出整个西湖的主题,达到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完美融合,成为景观元素丰富、历史发展悠久的“东方文化名湖”。
5.3 创建体验平台,提高游客参与性
城市的滨水活动空间是为市民服务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活动交流平台。当地百姓的生活方式直接的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说当地人是地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活动交流平台的产生,让本地的市民能够展现自己的本土文化,宣传地域特色,而且更可以让外地游客亲身体验,感受本土文化氛围。像杭州西湖就有很多这样的交流平台,山水文化活动:上香、祭祀、清明踏青;宗教文化:浴佛节、放生会;游览休闲活动:泛舟、赛龙舟等;自然性活动:赏月、观鱼、赏景等。这些活动使市民与游客都很好的参与了进去,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带动了游客的积极性,更将地域文化渗透到了每个人的心里,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输。
6 总结
本文从重点介绍地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介入的意义,探讨滨水区空间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并结合杭州西湖滨水景观,从多个层面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强调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因地制宜地,勇于创新地探索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设计上的应用,并且要满足城市景观需求,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1]李佳芯.文化演绎视角下的滨水区空间设计[J].现代园艺,2016(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