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与辽宁满族民间美术的发展

2018-02-16王珺英牟娃莉

西部皮革 2018年12期
关键词:满族辽宁民间

王珺英,牟娃莉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据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辽宁省是满族人口最多的省份,约有533.6万人,占全国满族人口的51.26%。而且,满族在辽宁地区居住历史悠久,根植深厚。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满族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他们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有自己的民族信仰和图腾崇拜,有自己的节庆日和生活习俗,他们还有属于自己的服装……而滋长于乡土的满族民间美术,作为满族民俗文化的艺术载体,不仅保留了满族人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还传达了满族人的审美情趣与喜好。在千百年来稳定的封建自然经济生活中,从满族人的衣食住行到用玩消遣,满族民间美术无所不在,无处不及。

然而,由近代开始,民间美术便在不断更迭的社会变迁中,遭遇着多舛的命运。自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舶来品就对传统生活产生冲击。而二十世纪的工业文明,最终打破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和传统生活方式。辽宁省在如此波澜的社会变革中,面临着翻天覆地的转折。尤其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城乡面貌发生了彻底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激速变迁。时风变幻下,满族民间美术倚赖生存的乡土世界荡然无存。譬如,过去满族少辈对长辈要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路遇不相识的长者,也要鞠躬垂手问“赛音”;远方亲友相见,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礼……这些礼俗现今已很少见。显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满族的风俗习惯和民间文化,已经慢慢被淡化。而满族民间美术,也随着自然经济的土壤和以耕作为主的常态生活的消失,而日渐式微。加之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追捧西方成为潮流。与此同时,现代高科技产品已成为文化趋向。而土生土长的民间美术一度被看作是过时的、庸俗的、落后的,遭受着冷遇,不再有市场。

失去了农耕经济的生存土壤后,民间美术势必将要遭遇生存危机,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在当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不能一味的停留在挖掘和保护的层面,而要在势如破竹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为满族民间美术找出可以长足发展下去的“活路”。如此不仅要去拾遗濒临逝去的满族民间美术,更是要以现实的眼光为满族民间美术谋生存之道,以活的生活姿态去对待满族民间美术、传承满族民间美术,并发扬满族民间美术。因而,满族民间美术要在社会转型期中存活,势必要与时代同行。所以,满族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不仅要从本体上融入当代文化,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形式。具体而言,对于辽宁地区的满族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可尝试如下途径与方法:一,传承人自强意识的养成,即是民间艺人不能只靠寻求保护,而是要自觉应对新的生存环境,自谋出路。二,建设满族民间美术博物馆,一方面可以将优秀的满族民间美术作为艺术品和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另一方面可以为推广和发扬民间美术提供公共空间,如本溪剪纸博物馆等。三,满族民间美术进校园,有助于让新生代身临其境的零距离切实接触到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四,满族民间美术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开发满族民间美术产品的集群。五,组建满族民间美术社团,将同一类型民间艺人组成团体,形成合力,不仅可以抗拒大工业时代的冲击,而且还能促进彼此间的艺术交流,如“阜新市剪纸学会”。六,完善满族民间美术研究机构,从学术层面和专业角度研究民间美术。七,完善满族民间美术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工作,系统建设资料库。八,将满族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融合共生,使其在当代设计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并得以衍生。九,打造满族民间美术特色乡镇,借鉴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造乡运动”和80 年代台湾“社区营造”运动等成功案例,在辽宁地区满族民间美术“生长的地方”挖掘富有乡土特色的人文资源,如阜新彰武县等可打造成民间美术特色乡镇。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资源,建设满族民间美术微信平台,以将其推广和传播出去……

关于满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把它置于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语境中,探讨它的存在价值与长足发展的可能性,以达成“留住满族民间手艺”的最终目的。而上述方案,欲在社会转型期,于当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夹缝中,为辽宁地区满族民间美术寻找新的、长足的生存空间。

猜你喜欢

满族辽宁民间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辽宁舰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