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及管理方法分析
2018-02-16万仁莉
万仁莉
(江西省辉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1 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现状
第一,不合理的企业规划流程。当前阶段,部分建筑企业尚未办理相应的施工许可证便擅自安排其施工单位动工,从而违反行业建筑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另外,建设企业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将专业工程肢解发包、工程承办单位垫资的现象层出不穷。
第二,不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大部分的市政工程建筑单位依旧未完善好其规章制度,未分解生产安全的具体责任至各个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大,再加上企业领导不够重视对施工现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导致施工现场一线操作员工对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的意识较差。除此之外,施工现场的部分建筑设施、设备等未得到及时的更新换代,从而出现陈旧落后的现象。某些施工工程总承包单位具有较差的责任意识,未做好与相对应专业工程承包单位两者间的监督及协调工作。
第三,不到位的企业职责监管。同一总监被安排于数个工程任职,使施工现场总监长期缺位的状态,无法对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某些监管企业未曾依照相应安全职责的规章制度的履行其固有责任,未能对施工单位建立及时的安全监察与管理;专业的现场监察人员较为匮乏,此外,相应人员责任心较差,且业务能力较弱。
第四,普遍较低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建筑行业中主要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群体是农民,他们往往缺乏基础技能,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意识较为匮乏。松散的考核作业、滞后的技能教学,此外设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的情况极为普遍。当前特种操作人员对新规范、新设备与新标准的性能、具体要求等了解不够透彻,不能充分的对其进行学习和掌握。除此之外,一部分专职于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当中没有认真履行工作的规范,严重者会出现长期不到岗的现象。
2 加强市政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方法
首先观察市政工程建设所处的地区环境,根据人员、建设环境以及建设方法指定相关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一系列组织上和技术上的问题,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最大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维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坚持三个原则。安全第一是建设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安全是各个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前提。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生产的方法、生产的环境、生产的过程以及生产方法的安全性进行控制,进而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要避免生产过程与安全的管理分开的思想,落实“管生产就要管安全”的思想政策[1]。
第二,对各企业施工单位生产进行安全规范。桥梁、道路、隧道等市政公用工程具有多种形式,受客观条件及地理环境的限制,而自经济性方向研究来看,完全采用建筑安全管理来要求企业市政施工安全管理是完全行不通的。所以,因地制宜,对建筑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完善是不可或缺的。制定科学有效的电力、通讯、绿化等相关施工队伍管理模式,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施工区域施工生产安全文明[2]。
第三,加强专业队伍的安全培养。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力度,培养不同级别的安全管理人员。并且,还要将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两方面的教育相结合起来,建立准入制度(施工现场),从根本上进行把关,将企业任意使用民工的各种不讲现象彻底消除,使从业人员(市政)的安全素质能够得到提高。
第四,健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由于市政施工具有开放性,围墙式管理并不适用于市政地区工地的文明施工。不同的地区施工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其具备的文明也各不相同。例如郊区、城区、城郊结合部以及交通相对繁忙的地段。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体现在文明施工的好坏方面。有关于“一视同仁”现有的规范并不利于企业文明施工管理,文明施工企业也可能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故而修订管理模式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企业文明施工规范管理体系的健全。
第五,推动项目安全技术规划的展开。做到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安全制度与组织的建立与健全;项目安全技术规划的责任得到明确,这对项目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在项目动工前,项目经理部需要制定好相应的企业安全技术规划,再经由上级批准后展开工作,为防止职业病危害,工伤事故等情况的出现,进而推出一系列的安全技术规划。要制定安全可靠,超前有效,操作有序,针对问题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六,推动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工作人员安全素质的提高方能保证企业生产安全。从业人员利用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来促使安全意识的提高。对于进入本企业施工的外协队伍人员,也要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