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2018-02-16周东伟
周东伟
(江苏航卓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宜兴 214226)
市政桥梁工程的质量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交通枢纽,其不仅仅是会对人们的正常出行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许多城市产生影响,所以其质量是一定要确保的。当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因为材料、施工、温度等原因存在着裂缝问题,急需得到解决。所以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来进行探讨,其中会重点探讨裂缝问题,希望对提高施工技术有所帮助。
1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1.1 容易出现裂缝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利用混凝土材料进行相应的施工处理。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混凝土材料的特殊性质,尤其是其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特性,这就导致如果环境的温度一旦出现了任何变化,就相当容易出现裂缝的情况,而一旦出现裂缝情况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威胁也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对桥梁的质量产生绝对性的危害。
1.2 荷载力影响
之所以叫大体积混凝土就是因为其自身规模相当大,这也就导致在相应的处理过程中极容易带来较大的荷载应用力影响。而且混凝土材料中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就极容易带来一些裂缝隐患。这些隐患虽说没有发生,但都是潜在的,都极可能引发灾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3 抗拉强度较差
众所周知,大体积混凝土具备较好的抗压强度,但是在抗拉方面却效果极为不好,远远不如抗压强度值,这就需要引起施工人员广泛的注意力,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伸缩张力的程度和范围。
2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首先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样的,其包括多种多样的因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混凝土极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在水化和硬化中都会有所影响,与此同时,水化和硬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二者的矛盾性就极容易导致出现裂缝。由于混凝土自身材料的特性,这就导致其本身就存在着宏观裂缝和不可见的微观裂缝。微观裂缝是由材料本身的特性导致的,这是我们不可以控制的。而宏观裂缝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因为宏观裂缝是由施工技术、材料配比等环节共同作用所致。我们要减少裂缝的产生就要从宏观裂缝下手。
其次就是由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存在差异导致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于抗拉强度,这就导致张力和缩力有所变化,再加上温度的变化,那么内部结构就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动,这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处理办法
3.1 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水泥和沙石,在采购这两样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极其谨慎,选择最适合建筑物的种类。出现裂缝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混凝土受温度的影响极大,而温度变化较大的时刻就是当发生水热化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水热化低,凝固时间长,凝结后强度较高的水泥。市场上的水泥种类较为繁杂,所以一定要选取合适种类的水泥,在选取时首先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砂石的选择应该考虑很多因素,首先就是建筑物的特性,其次就是周围的环境,还应该把施工的条件考虑进去,本着节约且质量优的态度去选购。
3.2 施工注意事项
首先是搅拌,不一样的搅拌方式产生的强度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使用二次投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上下层的强度差。之前采取一次投料,就会很容易使得砂石和水泥浆会过分的向同一方向集中,从而降低混凝土凝固后的精密度和粘着力。其次就是浇筑环节,一定要进行合理的浇筑,那么首先就要避免温差的影响。而且还应该注重分层浇筑,将厚度划分为0.6~2.0m的多个小层。
3.3 如何控制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控制在混凝土施工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如果温度控制的不好,将极可能有裂缝产生。温度的控制应由专业的人才来处理,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混凝土的升降温,内外温差是否偏大,以及环境温度是否影响混凝土硬化等等。施工队伍应该结合实际经验来做出相关的防范措施,还应该利用一些精准度高的温度计。
4 结 语
市政桥梁的施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全,决定着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其质量问题也一直以来受到各个部分的关注。出现裂缝的情况一直是困扰施工队伍的大问题,裂缝问题将直接导致极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也极为复杂,但要严格处理的,因为质量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施工队伍要根据出现裂缝的诸多原因,进行对症下药,逐步解决,提高市政桥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