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城市更新设计中的调研设计DAF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2-16肖申君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41
肖申君(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
1 上海城市更新的背景与社区实践
1.1 上海城市更新的背景与政策
2015年5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的通知[沪府发(2015)20 号],其中明确了城市更新的目的为:节约集约利用存量土地,实现提升城市功能、激发都市活力、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城市魅力。同时还提出了城市更新重点,包括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强历史风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完善慢行系统;增加公共开放空间以及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安全 。这代表着上海将从全新开发建设为主的快速发展模式转型进入存量再开发为主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且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导方向。
1.2 上海的社区城市更新实践
社区的城市更新作为城市更新的一个子课题在西方学界已经有了很多的理论与实践,但面对中国的社会模式这些理论是否契合却是一个新课题,它需要以实践为引导去探索“接地气”的新模式。
上海政府于 2016年5月正式启动“行走上海 2016——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首批确立大西别墅、金谷苑、虹旭小区、水霞小区等11个微更新试点改造项目。政府希望通过利用多方社会资源,号召有志于社区营造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空间微更新的试点改造中,探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和社区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
1.3 问题与思考
经过近两年对社区城市更新试点项目的摸索,我们可以看出,社区作为城市构成中的有机单元细胞,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就如同生物学意义上的细胞一般,是可以通过设计一套有机的工作方法,让社区居民以政府为组织协调平台达成社区更新的自治机制。同时,可以借助其规模小、凝聚力执行力强的特点,激发社区有机细胞的内生力与新成代谢能力,从营造与每个社区居民对城市认同感、归属感及幸福感体验休戚相关的社区微空间做起,由点及面逐步促进尺度较大的城市有机更新。
在这套工作方法设计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具有推广性的,由政府、居民和第三方组织参与的开放、互动、自治的调研设计模式,以切实反映社区居民的更新诉求,精细化落实社区更新目标与内容。这对于未来城市更新规划设计工作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 社区城市更新调研设计模式的理论探索
2.1 传统的调研设计模式及其局限
传统设计工作调研方式主要以实地观察法、PSPL(Public space & public life Survey)调研法为主,配合以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构成。实地调查法,是对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搜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调研方法。PSPL 调研法是一项针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市民公共生活质量的评估方法,它以城市中各类尺度和类型的公共空间为对象,核心是人及人类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对市民在公共空间中活动状况的研究,探究空间环境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1]。
通过传统型调研手法综合统计得出的调研结果可以反映一定的客观情况和客体的普遍感知,对于传统 “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具有可以为施政者提供政策制定依据的功能,适宜于解决大众普遍型的问题。同时受制于调查人和分析人的主观感受和专业局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空的局限性。由此调研基础上所制定的设计目标和内容往往过于笼统,设计成果也不能精细化的反应被调研人的确切意图,设计实施结果常给人以长官意志和政绩工程的印象,出现“政府一头热情满满,公民一头冷冷清清”的情况[2]。
2.2 新时代社区城市更新的需求
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新判断,同时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未来社会治理的社会治理思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的社区城市更新设计工作更应注重人本主义导向,鼓励居民参与、共相融合、自主自治、多元需求、体验交互,并以此思想为中心,借助新的大数据技术,通过实践总结出一种具有活力的、“自下而上”的调研设计模式。
2.3 基于PDCA戴明循环理论的DAF调研设计模式的构想
PDCA(Plan,Do,Check,Action)戴明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PDCA 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纠正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就是对质量全面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质量提升。戴明循环理论的本质是自我纠偏和有机更新。基于同样的目的,如果在社区城市更新调研设计工作中,先运用传统调研工具发现普遍问题,继而进行初步概念设计(Design)抛砖引玉,此后通过政府及第三方社会机构的活动策划(Activity),打造开放融合的体验式交流环境,进行社区互动,最后通过新媒体和大数据进行信息反馈收集(Feed back)来精细化调整更新的目标和内容,继而再进入 Design(D)- Activity(A)- Feed back(F)的自我循环DAF调研设计循环。这样螺旋式上升的设计调研循环结构,是通过引导多元的城市角色,如居民、政府、设计以及资本所形成的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环。
DAF循环是开放互动的、多元体验的。DAF循环在达到设计调研目的同时更是一种社区开放式互动交流模式,它是以活动为载体,以交流采集数据为目标的调研设计方式。它是多元体验式的,有利于治理现代城市结构所带来的城市隔阂,促进社区居民的交往和融合。在这个循环中,社区将会在更新中逐渐产生新陈代谢力,并通过DAF调研设计活动,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复与更新,最终促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 古美社区城市更新设计调研实践
3.1 社区概况与更新需求
古美社区是一个横跨多元人口的社区,辖区内目前居住的有本地原住民、外区动迁居民和购买商品房的新上海人,他们以不同居住区为单元各自居住在不同的小区内。古美社区又是拥有不同时期多元居住模式的典型纯居住社区,它的住宅类型从高级别墅到花园洋房,从动迁房到高层公寓一应俱全,同时,古美社区还是一个新旧建筑共存的社区。30多年的建设周期,一些公共服务设施老化、功能不完善的问题逐步浮现出来。因此,如何解决好多元人口、多元居住、多元更新需求带来的社区融合矛盾问题是古美社区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
3.2 DAF调研设计一体化模式的实践
经过分析初步走访所获得的信息,针对古美社区更新过程的主要矛盾,在更新之初,我们就确定以DAF调研设计模式来开展整个社区的城市更新工作。
第一季DAF——社区接触:通过设计单位联合调研机构进行传统调研后,初步得出更新设计构想,制定初步工作路线,并将这些成果与街道职能部门以及社区居民沟通交流。交流通过举办“古美社区精神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座谈会请来了街道的历任主任和书记,同时邀请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各阶层各年龄段的社区居民,让大家各自从自己的角度交流思想。座谈会后融合会议多方意见,最终形成了以“敦亲睦邻、融乐古美”为主题的社区文化定位报告。
第二季DAF——互动谋划:明确了社区发展目标后,社区引入了第三方策划活动机构,希望从塑造社区形象的规划设计和促进社区融合的策划活动软硬两条线同时开展工作。规划设计结合目前现状,从规划角度去提炼社区城市界面和挖掘“敦亲睦邻”的场所。策划活动则结合城市更新设计调研的场所,组织专题文化活动和营造“融乐古美”的氛围。通过一系列街道组织的交流走访活动,在规划设计上我们提炼出了 “两环四心多节点”的社区更新构架;其中两环分别为“生态健康交往环”及“社区形象认知环”,四心分别为四个不同时期建设中所设计的街角公共空间;通过更新改造这个“两环四心”,社区就可以拥有一个“敦亲睦邻”的交往系统。在策划活动上形成了围绕社区更新规划而策划的“2018 六大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的经费预算也由街道各职能部门相应纳入街道的财政预算之中;我们期望通过这些由第三方和街道政府共同组织的社区更新群众活动,收集更多的反馈意见和数据,让设计能达到精细化,充分体现社区自治的“民意”。
第三季DAF——走向更新:2018年1月古美社区根据更新规划,启动了三年更新实施行动计划。为中心生态交往环——绿环的启动建设,街道组织了“古美绿道漫步”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从本地居民到外籍人士,从普通百姓到街道领导,大家分为漫步、跑步、骑车三个分队,各自沿着更新规划设计中的路线结伴而行。在漫步路程中,由第三方活动机构策划的活动结合了我们的数据调研,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了很多诸如对多媒体设备增设的需求、卫生设施的增加、便民早餐点的设置以及绿化的漫步路线方向等在前几轮的调查中未涉及的问题,它所反映的数据和居民诉求,为未来即将开展的绿环建设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前期调研基础。
4 结 语
古美社区城市更新正在进行中,从初步的反馈来看,DAF调研设计方式对社区更新工作是有一定帮助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考虑建立一套以手机媒体为终端的大数据库,让社区民意成为数据来指导规划方向,并精细化落地实施,相信这将会使城市更新更具有社区自治共享性。
城市更新是新时代大型城市的发展模式,社区城市更新是更新的基石。更新不停,探索不止,在古美社区的实践案例上,我们基于现状,通过对原有工作方法的思考和改进,结合实践做了一定的探索。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成功找到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社区城市更新之路,为未来的城市走向更美好的方向奠定基础,同时也做出自己专业领域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