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相关安全管理问题探析
2018-02-16刘文华
刘文华
(山西大同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1)
0 引 言
继电保护装置是配电网络中的重要设备,能够诊断网络故障,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保障电力稳定运行,提升电力运行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继电保护能够实现自动故障处理,提升系统运行水平,是现阶段电力系统研究的课题方向。电力线路中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并不是单纯的仪表检测、信号预警、故障处理,还需要对整个配电网络安全用电做出系统性思考。
1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现状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故障检测、自动处理等方式的手段,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打破了常规的运行模式。当前,设备不断更新,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并应用于电力网络,原有继电保护设备不断被改革、创新,大大提升了继电保护反应速度。现阶段,继电保护设备及技术相比传统继电保护装置,技术、核心等产生了质的飞跃。当前的继电保护在仪表检测、事故信号等管理模式方面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自动处理发展方向,能够实现配电网事故的自行处理、自动检测,从而保障电力的稳定运行。继电保护设备集成化程度越发突出。在安装、调试等环节中,工作人员操作更加简便,功能不断完善,系统安全性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被应用后,继电保护在防雷、抗干扰等方面能力不断提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保障电力部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1]。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继电保护设备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但在整体工作环境中并未产生理想改变。继电保护系统依旧存在一定问题,无法体现整个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工作人员对待工作态度消极、管理能力不足,无法良好发挥电力自动化的作用。通过哪种方式能够发挥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作用,成为现阶段电力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若想解决问题,需要发挥继电保护自动化优势,并强化管理能力。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强化对继电保护管理技术的探索,对企业自身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2 电力自动化机电保护安全管理措施
基于上述对电力自动化机电保护现状的分析,制定强化安全管理措施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选型设计、优化继电保护装置、有效安装和调试等,可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能。
2.1 继电保护装置选型设计
配电网正常运行需要继电保护装置具有灵敏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装置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做到及时、精准的定位。继电保护可靠性需要机电保护装置,不可随意对电网正常运行进行干涉,不能为电网运行带来负担。可靠性较强的继电保护装置,是保障系统运行的关键。灵敏性和速度性需要继电保护装置能在系统产生故障时迅速做出调整,消除电力运行存在的故障,使设备及线路损坏程度降至最低,提升线路自动闭合和重新启动的能力,保障网络供电的稳定性。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主要工作是反馈电力系统故障,有效保护系统元件。线路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可快速对断路器发出指令,使故障元件自配电网中弹出,防止电力系统对元件造成更大破坏,保障系统正常供电,满足电力系统的特殊要求[2]。
根据电力线路基本原则,继电保护装置需要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需求,选择合理的硬件设施,保障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和速度性,全面发挥继电保护的作用,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缩减线路中元件损坏的程度,消除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在选择继电保护装置时需要做好质量把关,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保障质量的可靠性,促使系统实现自动化运行,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2.2 做好继电保护装置安装及调试
继电保护装置的最大特点是稳定性。选择装置时,需要进行合理配置,保障质量满足继电保护稳定运行需求,提升线路稳定性和安全性。继电保护安装、选型、调试工作需要根据线路基本要求进行施工,设备自安装至系统后,需监督每一个环节的活动情况进行合理分工,使各个管理部门协调工作,共同完成设备监督和维护工作,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特性,有效监督及管理系统后台管理人员和数据库建设联合调试环节,保障调试结果。监督管理故障类型,探析测试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做出适当措施,保障各种逻辑回路的稳定性和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准确,如防潮、防雷、抗干扰等。实际设计过程中,根据两端电缆屏蔽接地层,结合相关规范和要求,在通信网络及二次回路中合理配置相关防护措施,提升电力设备运行稳定性,保障机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
2.3 强化安装及运行管理
配电网络安全管理具有相关标准。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及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对施工验收具有严格要求,需要强化设备验收及检测工作。设备投入运营后,需要做好维护及管理。具体验收工作时,根据新设备特点进行详细检测,对各类设备进行远程遥控和抗干扰测试,保障继电器保护性能符合标准。制定自动化系统运行相匹配的操作规范,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完善继电保护控制工作,并提升继电制度。合理备份各类验收数据、报告书、竣工图纸等材料,并输送至管理部门,方便电力系统后期提供所需材料,为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根据电力设备管理规范,对运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并熟练掌握信息化设备。工作人员要熟悉变电站主线接通方式和基本运行状况,对电力运行故障做出准确判断,并对电气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处理,分析主控台信息,判断故障类型[3]。
2.4 建立管理制度
为保障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水平,需发挥制度规范作用,建立并落实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管理工作需求,严格遵照制度开展工作,是保障电力管理效果的基础。工作人员应当明确自身责任,了解工作任务,根据任务开展管理活动,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只有严格落实责任制度,使每个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责任,才能排除安全隐患,提升管理水平。建立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对没有认真完成工作的人应当采取惩罚措施,对顺利完成工作的人应当采取激励措施,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
基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发展背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明显变化。
3.1 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实践,提升了智能电网建设速度促使,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得以应用。继电保护工作变得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智能电网、电子式互感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智能化发展方向已经为必然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化继电保护
3.2 数字化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数字变电站建设成为电网建设的主要方向。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减少自动化设备数量和检修次数,提升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减少系统成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技术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才能成为继电保护主流技术。
3.3 机电保护输电技术创新
电力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直流输电技术不断成熟,多种创新型发电方式都需要直流方式输电,如磁流体发电、电气体发电、染料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直流输电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更加广泛,且超高压输电能够增加输送容量和距离,降低单位功率和电力输送造价,减少线路损耗,节省线路走廊面积,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4 结 论
继电保护装置为配电网络中的重要设备,能够诊断网络故障,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保障电力的稳定运行。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及管理方式,需根据安全管理原则进行系统定制,强化设备选型、安全施工、调试安装、投入测试和维护保养等工作。需保障对每一个工作细节做到有效管理,提升系统自动化运行水平,完成对电力系统的改造,并使企业尽快进入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阶段,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