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抽搐电休克(MECT)、利培酮(口服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的治疗价值分析

2018-02-15李洪国赵春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李洪国 赵春娥

【摘 要】目的:探究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时使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口服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精神病科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仅用利培酮口服液进行治疗,实验组另加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4d。使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d,3d,7d和14d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兴奋因子总分无差异;经过治疗后,兴奋因子总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降低程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时,在口服利培酮基础上额外采用MECT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兴奋症状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34-01

青壮年及老年身上均可发生的精神病科常见的重症精神病之一的精神分裂症发病因素复杂[1]。该病患者临床表现有所差异,最明显症状是患者感觉行为、感觉、情感、知觉等出现障碍,身体协调能力不佳等[2]。患者发病时会给自己及他人带来危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发作期兴奋激越症状的治疗需要寻求安全快速的方法,使其能顺利进入疾病巩固期。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的药物利培酮已经得到推广,而常用物理疗法的无抽搐电休克也被认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痛感得到显著降低。本文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精神病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280例作为研究对象,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具有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的患者共280例作为本次分析对象,患者若有严重肢体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視听障碍、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除外。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8-69岁,平均(40.25±3.82)岁,其中,男59例,女8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1-73岁,平均(38.53±4.27)岁,其中,男79例,女6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对患者使用利培酮口服液(分装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mg/ml,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20018)的起始剂量为每日1mg,一日两次。根据患者情况可以酌情加药,但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6mg。

实验组患者额外加用THYMATRONTM系统Ⅳ型的醒脉通电痉挛治疗仪进行治疗。MECT两日一次,每周3-4次,通电量为患者年龄*0.8,治理过程中患者口角、面肌、手指足趾等部位若有抽搐现象则为治疗有效,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率、血样浓度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d,3d,7d和14d时PANSS兴奋因子总评分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4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数据行SPSS19.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x±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技术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时,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PANSS评分不具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患者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现代临床医学将精神病归为心理疾病[3]。该类患者往往会在语言、思维、行为上有易于常人的表现。对患者及家庭造成严重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也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该病的产生受多方因素影响,患病后,患者心理认知与行为习惯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发作时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无意识伤害[4]。该病患者在急性期有兴奋激越症状,具体表现为患者高昂,兴奋,产生拒绝合作,攻击行为等。在使用新型抗精神药物利培酮治疗时,要保证其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不能大概率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使用利培酮口服液比片剂更利于吸收,效果生效时间短,更容易让患者服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属于物理疗法,是患者在用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后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对于电休克的恐惧,减少痛感,治疗安全性提高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5]。为了验证MECT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次选取我院精神病科近三年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0例,实验组在使用利培酮治疗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ECT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PAN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MEC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精神分裂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进行治疗时,加用无抽搐电休克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纪晓斌.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通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比较[J].慢性病学杂志,2018(6).

[2] 文启琴,郭伟坚,符卫仙,etal.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清泌乳素、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3):358-360.

[3] 陶领钢,李启斌,于海,etal.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短时及瞬间记忆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8(13).

[4] 秦捷.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

[5] 田佩瑶.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04-106.

猜你喜欢

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比较
分析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运用利培酮单药与结合丙戊酸钠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松弛治疗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干预的效果观察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