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纯运用“合穴三法”拔罐治疗小儿脾胃系疾病
2018-02-15王丽丽闫煦刘秀云
王丽丽 闫煦 刘秀云
【摘 要】 小儿易生积滞内热之脾胃系疾病,多因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控自调、常因喜而多食,以及多肉少果蔬的饮食结构所致。其病机为饮食停滞并伤于脾胃,则其受纳、运化、升降失司,日久不消则积热内生,脾胃因热因积则生病变。清热消积,内调脏腑为此类疾病的治法,冯晓纯教授采用“合穴三法”拔罐治疗此类疾病每获良效。
【关键词】 冯晓纯;合穴三法;拔罐;小儿脾胃系疾病;医案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059-02
饮食内停之积滞,脾失健运之厌食,胃热气逆之呕吐,胃火上逆之呃逆[1],食积内热之便秘,胃热湿阻之肥胖症[2]等,均为积热内生所致的小儿常见脾胃系疾病。西医在治疗以上消化系统疾病时,多选用调节消化功能、调整胃肠动力、保护胃肠黏膜、微生态制剂等药物口服治疗[3-5],或配合饮食及运动指导[6]。中医针对以上疾病,除中药制剂内服外,还可以辩证选用穴位贴敷、针灸、刮痧、拔罐等外治疗法,且每获显效。
“所出为井,所溜为荣,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灵枢·九针十二源》),形象的说明了合穴处的经气具有如江河入海之多、深而涌的澎湃气势,并可深入合于脏腑的作用;“合治内府”(《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合主气逆而泄”(《难经·六十八难》)、“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明了合穴的主治功能;阴经合穴属水,水克火,可治疗火热内生之疾病,阳经合穴属土,主治脾胃系疾病[7]。因此,冯师运用“合穴三法”治疗小儿积热内生之脾胃系疾病时可以起到清热消积,内调脏腑的作用。“合穴三法”:辩证论治后选取相应合穴为主穴,行以留罐、闪罐、走罐之法。现将冯师之“合穴三法”拔罐治疗小儿脾胃系疾病医案整理如下。
1 积滞
饮食内停之积滞主因饮食停聚不消,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致[8]。现代医学将其归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并认为此病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腹痛、癫痫等疾病的重要内在因素[9]。患儿刘某,女,4岁,就诊时症见脘腹胀满疼痛2天,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大便酸臭,2日一行。查体:腹部叩诊呈鼓音。诊断为积滞之饮食内停证。治疗:(1)主穴合穴:足三里、阴陵泉、尺泽、委中闪罐致皮肤潮红后留罐15分钟;(2)配穴:七节骨、中脘、天枢闪罐后留罐10分钟。当次治疗后患儿排气较多,自觉腹部胀痛明显减轻。隔日复诊时,患儿偶有胀疼,排便量较多,能主动进食,继续日1次治疗3次后,患儿症愈。冯师认为,合穴亦为远穴,腹部胀痛的患儿在治疗时应先取合穴治疗待症状减轻后,方可在腹部进行治疗,以防患儿病情加重。
2 厭食
“脾胃不和,不能食乳”(《小儿药证直诀》)。脾失健运之厌食患儿多由后天恣意妄食,导致脾胃受损所致[10]。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如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会引起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力降低,或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11-12]。患儿孙某,女,6岁,就诊时症见食欲不振2周,食少乏味,腹部不适,大便量少,2日一行。诊断为厌食之脾失健运证。治疗:(1)主穴合穴:足三里、曲池、天井闪罐致皮肤潮红后留罐15分钟;(2)配穴:膻中、中脘、天枢穴处闪罐致皮肤潮红后留罐10分钟。当次治疗后患儿自觉腹部不适消失,日1次治疗3次后患儿能主动进食,食量可,继续隔日1次治疗3次后患儿症愈。冯师认为,“合穴三法”对新、久厌食症患儿均有醒脾开胃之功,调和脾胃之效,患儿治疗后饥饿感可增强,多能主动进食。
3 呕吐
“夫呕吐者,阳明胃气下行则顺,今逆而上行,故作呕吐”(《幼幼集成》),小儿胃热气逆之呕吐由胃中积热,胃主降气功能受阻所致[13]。现代医学认为此病为呕吐中枢受到刺激后的保护性反应,应及时纠正以防止小儿呕吐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腹痛,水、电解质紊乱等症[14]。患儿张某,女,9岁,就诊时症见呕吐2天,发病当天因食肉较多后出现呕吐,表现为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伴口渴多饮,唇赤。诊断为呕吐之胃热气逆证。治疗:(1)主穴合穴: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曲池、尺泽闪罐致皮肤潮红后留罐15分钟;(2)配穴:膻中至中脘、膀胱经第一侧线走罐致皮肤潮红伴少许丹痧点。当次治疗后患儿呕吐止,嘱清淡饮食。
4 呃逆
“扼逆之由,总由气逆”(《景岳全书》),中医学认为气逆为呃逆的主要病机[15]。胃火上逆之呃逆因胃肠积热,郁而化火,胃火上冲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呢逆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隔肌痉挛所致[17],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学习及生活。患儿赵某,男,8岁,就诊时症见打嗝5天,发作频繁,声音响亮,多食则加重,时有腹胀,口气重。诊断为呃逆之胃火上逆证。治疗:(1)主穴合穴:足三里、曲池、尺泽闪罐致皮肤潮红后留罐15分钟;(2)配穴:脾俞、胃俞、膈俞处闪罐致皮肤潮红后留罐10分钟,膻中至中脘走罐致皮肤潮红伴少许丹痧点。当次治疗后患儿呃逆减轻,隔日治疗1次,治疗3次后患儿症解。冯师认为,胃热气逆之呕吐、胃火上逆之呃逆皆因胃中积热所致,“合穴三法”使胃热得清则火气降、气逆止,病症则愈。
5 便秘
食积内热便秘患儿多由热邪稽留于肠道,灼津伤阴后肠道津少失濡所致[17]。现代医学将此病称为功能性便秘,其发病率为0.3%~8.0%,占儿科消化门诊的四分之一[18]。便秘日久,易并发肛裂、痔疮、脱肛,患儿易因排便疼痛剧烈而畏惧排便,使病情反复加重。患儿张某,男,3岁,就诊时症见便质干硬呈颗粒状3个月,3~4日一行,排出困难,患儿平素喜肉食少果蔬,每需家长督促或使用开塞露后排便。查体示左下腹部条索状物,考虑为粪便滞留肠道。诊断为便秘之食积内热证。治疗:(1)主穴合穴:曲池、足三里、阳陵泉闪罐致皮肤潮红后留罐15分钟;(2)配穴:膀胱经第一侧线、下七节骨走罐致皮肤潮红伴少许丹痧点,天枢穴留罐10分钟。隔日治疗1次,治疗5次后,患儿可自行排便,大便转润,隔日一行。继续治疗5次后,大便1~2日一行,质软。冯师认为合穴清热力效,拔罐疗法具有行胃肠气滞之功,即可促进胃肠蠕动以增强便意,故“合穴三法”可奏良效。
小结
冯师临症强调辨证论治,以上案例皆因积因热而生,故以清热消积,内调脏腑为其主法,则病症可解。除穴位选取外,拔罐手法、吸拔力量、吸拔时间均为治疗手法的要点。拔罐疗法是以机械作用、负压效应、温热效应为原理[19],作用于人体体表及穴位上而产生作用的外治疗法。玻璃罐易于观察治疗部位的皮肤情况,益罐适用于治疗部位面积较小,年龄偏小及恐惧火罐的儿童,故冯师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选用玻璃罐[20]或益罐进行治疗。冯师认为儿科疾病的治疗,贵在外治,难在探索,然精准论治,精选良穴、良法则可起到药物替代、绿色疗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龙丽, 李配富. 李配富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经验[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 32(10):1018-1019.
[2] 孔月晴. 腹穴齐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胃热湿阻证50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8(2).
[3] 时云朵, 孙豪. 乳酸菌改善肠道防御功能的研究进展[J]. 饲料博览, 2018(4).
[4] 魏勇. 小儿消化不良给予雷尼替丁及多潘立酮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6).
[5] 陆忠. 点刺四缝、八髎穴治疗食积内热型小儿功能性便秘48例[J]. 中国针灸, 2018(4).
[6] 张芳, 阐玉英. 实用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手册[J]. 2011.
[7] 王乾顺. 合穴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0(12):39-39.
[8] 马融.中医儿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118-121.
[9] 王树霞, 陈伟斌, 乐瓅琳,等. 董氏指压法治疗积滞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Ghrelin水平和胃肠动力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3).
[10] 彭玉, 邢凤玲, 冷丽,等. 运脾散干预脾运失健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评价[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5):1162-1164.
[11] 刘再香. 四时辨体捏脊联合闪罐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30例临床观察[J]. 中医儿科杂志, 2017(5):72-75.
[12] 孙永峰. 开胃消食合剂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7(12):145-147.
[13] 丁利忠, 李春娟, 金东明. 金东明教授应用经方治疗小儿头痛经验[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 14(4):68-69.
[14] 张红英. 519例以呕吐为主诉的小儿病因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5):134-135.
[15] 李龙丽, 李配富. 李配富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经验[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 32(10):1018-1019.
[16] 张章, 丁瑞庆. 小儿呃逆的针灸按摩治疗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12):1686-1686.
[17] 安迪, 原曉风. 原晓风教授运用食积内热理论治疗小儿便秘经验拾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a2).
[18] 江米足. 小儿功能性便秘与罗马Ⅲ标准[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7, 19(5):284-286.
[1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部分:拔罐》项目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5-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J]. 中国针灸, 2010, 30(2):160-162.
[20] 冯晓纯, 段晓征, 冯晓娜. 拔罐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验案[J]. 吉林中医药, 2011, 31(11):110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