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CT检查在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2-15潘浩云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肺炎

潘浩云

【摘 要】目的:探究双源CT检查在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疑似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患者32例进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均行双源CT检查,将双源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双源CT诊断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双源CT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检查在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该种诊断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双源CT;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035-01

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在临床中发病率相对较低,主要由肺间质和肺泡内成熟的淋巴细胞呈良性增生并且发生病变所致,伴有淋巴结肿大、贫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诊断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主要以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测以及影像学手段联合检测为主,但疾病确诊应肺部活检病理检验结果为准。传统的X射线影像学检查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征象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常规CT检查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双源CT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并具有明显的优势[2]。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双源CT检查在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探究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接诊的32例疑似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双源CT检查,并将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参与本实验的32例疑似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8例,患者的年龄在6-68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58±3.69)岁,女性患者为14例,患者的年龄在7-69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64±3.78)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经过相关体检发现患者存在淋巴结肿大,心率过快,经听诊发现存在吸气末啰音,②经过肺功能检测可明显发现患者肺容量降低,并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部分患者存在肺顺应性降低以及弥散功能性异常;③患者均自愿加入本实验

排除标准:①排除肺部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②排除心肾功能衰竭患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使用相同的双源CT仪器检查,CT仪器均为西门子公司提供,型号为somatom Definition双源螺旋CT,指导患者进行呼吸练习,检查过程中,尽量延长屏气时间。CT平扫:将探测器准直器设置为32*16mm,层厚设置为175mm,重建间隔应设置为15mm,FOV应设置为350mm,扫描时间控制在7s,平扫完成后进行双能量扫描,将管电压分别设置为80kv,140kv,管电流分别设置为213mA,51mA,将探测器准直器,层厚、重建间隔设置数据与平扫相同,FOV应设置为260mm,注射对比剂,对比剂的使用剂量为300mg/ml,注射速度应控制每秒4ml,随后以相同的速度注射生理盐水20ml,浓度为0.9%,触发人工智能扫描系统,并对患者的胸腔部位进行扫描。双能量扫描图像可以实施重建技术,并将平扫图像与增强扫描图像融合,诊断准确率较高。

1.3 观察指标 分析双源CT诊断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

1.4 统计学分析 参与本实验的32例疑似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经过病理诊断,32例患者均确诊为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2.2 双源CT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双源CT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周围及间质内的多克隆性炎症,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的发生与免疫系统有关[3]。就当下的医疗手段而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中常使用X射线与普通CT诊断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但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患者死亡。

双源CT是一种先进的CT仪器,具有单源模式和双源模式,能够通过控制台完成相关设置,该CT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实现数据整合和分离,可使图像呈像更加清晰,利于患者疾病诊断[4]。经过双源CT检查后可发现患者肺部成弥散分布,并伴有磨玻璃样改变,胸下小结节和小叶中心结较为模糊,小叶间隔支气管束均存在增厚现象,小叶间网格存在结构变形,以蜂窝状、混合状为主,支气管扩张明显可见。从病理上可以发现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主要为单核细胞弥漫性间质浸润为主要表现,并且能够使肺部及相邻的血管、支气管等组织受到累及,部分患者可出现少量纤维性变化,并且肺底部病变极为明显。双源CT可有效辅助诊断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与普通CT相比,双源CT清晰度极高,诊断时间较快,并且不受呼吸等因素的影响,双源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得到更加清晰的图像,三维重建图像更加便于医生诊断。从本文探究中可以发现,双源CT的诊断准确率为93.75%,漏诊率为3.70%,误诊率为20.00%,由此可以看出,双源CT具有较高的诊断诊断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诊断准确率较低,但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整体上看,双源CT诊断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效果显著,与X射线以及普通CT诊断相比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双源CT可在各大医院内推广。任武科,张素良,刘金牛[5]等在探究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一例中可以看出,患者的行双源CT检查得以确诊,因此应将双源CT检查与其他生化检查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使得本文观点得到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双源CT检查在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诊断中诊断準确率较高,可有效降低漏诊和误诊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湘. 多层螺旋CT检查对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价值[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8(3)16.

[2] 李洪霞, 俞森洋, 刘长庭.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1例及文献复习[J].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4(7):854-856.

[3] 滑炎卿, 张国桢.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高分辨率CT研究进展[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5, 11(1):55-57.

[4] 曹孟淑, 蔡后荣.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间质性肺炎患者胸部高分辨CT分析[J]. 临床荟萃, 2013, 25(8):661.

[5] 任武科, 张素良, 刘金牛. 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一例[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 41(5):558-558.

猜你喜欢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维生素D或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小儿肺炎不容忽视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