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8例临床观察

2018-02-15黄陆权李建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

黄陆权 李建华

【摘 要】目的:研究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和神经阻滞方法联合治疗带状孢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PHN病人144例,随机均分为超激光治疗组,神经阻滞治疗组和两者方式联合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间病人间的治疗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神经阻滞治疗组和超激光组;在治疗时间上,联合组也显著低于阻滞组和照射组。联合治疗组的疼痛有效治疗率相比于仅阻滞神经组和超激光照射组有显著差异。讨论:神经阻滞外加超激光照射的联合治疗方式明显缩短了PHN病人的治疗时间,且镇痛效果比单一治疗方式更好,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推荐在临床上使用。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神经阻滞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019-01

前言

带状孢疹是一种由病毒引发的急性皮肤疾病,即为水痘-带状孢疹病毒,其会入侵皮肤的神经系统,导致机体神经产生无法忍受的疼痛感,该痛感持续而且剧烈,即为带状孢疹后遗神经痛(PHN)。神经阻滞和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于PHN的治疗都具备不错的效果,本院分别采用两种方式的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来应用于临床,研究分析其具体的治疗效果,现有如下报道。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PHN病人144例。其中有男性64例,女性80例,年龄在43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2±6.13)岁,病程5个月-18个月,病变部位有20例颈椎区,34例腰椎区,44例胸椎区,45例三叉神经区。144例病人随机均分为超激光治疗组,神经阻滞治疗组和两者方式联合治疗组,都符合PHN诊断标准。三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研究方法 利用超激光C型透镜对患者疼痛部位和周围神经进行照射,仪器参数设置为照射2s停2s,照射时间设置为10min,仪器的功率输出在80-100% 。星状神经痛的患者需要用SG型透镜照射,参数设置为照射2s停3s,照射时间设置为8min,仪器的功率输出为60% 。超激光疼痛仪一日照射一次,10日为一个治疗周期。使用的药品包括:2ml浓度为20g/l的利多卡因注射液;2ml浓度为7.5g/l的布比卡因注射液,10ml混有100mg维生素B1和0.1mg维生素B12的注射液。对患者疼痛部位处分布的神经进行阻滞,不同部位的神经阻滞有不同的用药量。分布在肋间的神经阻滞的注射药量为2ml/肋间,一次阻滞不可超过4个肋间隙。硬膜外和臂丛处分布的神经阻滞需要的注射量均为10ml。阻滞枕后神经药量为2ml,阻滞三叉神经药量为2ml。星状神经阻滞的注射藥量为5ml。神经阻滞药品注射后需要观察半小时,患者无不适感后方可离开。每周注射一次,以一个月为治疗周期,每个治疗周期的展开需间隔2周。联合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方法和用药剂量同以上两组,在两个神经阻滞治疗周期的间隙开展每日的超激光疼痛仪治疗。

1.3 评判方法 本次研究以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治疗时间以及疼痛有效治疗率为评价指标。对三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前后及治疗四周后的镇痛效果分别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剧烈。治疗四周后,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包含)3分记为显效;分值介于4-6分记为疼痛好转;VAS评分依然高于(包含)7分的患者记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统计值小于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神经阻滞治疗组(t=3.7705)和超激光组(t=3.9655).在治疗时间上,联合组患者也显著低于阻滞组(t=20.4964)和照射组(t=35.5748),差异显著。见表1。

2.2 三组患者的神经疼痛治疗率情况 阻滞外加超激光照射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有效治疗率为93.75% ,相比于仅阻滞神经组70.83%(x2=8.649)和超激光照射组77.08%(x2=5.352)有显著差异。见表2。

3 结论

PHN病人群体多为中老年人,而且疾病持续时间较长,有几个月甚至一年之久,对于病人的生活产生极大地影响。目前临床上多选择对带状孢疹病患进行早期治疗,防止演变为PHN,但是只能预防,而不能确切的治疗。临床治疗以神经阻滞治疗法和超激光照射神经痛处疗法为首选。本院采用神经阻滞外加超激光照射的联合治疗方式有效降低了PHN病人的治疗时间,而且取得了颇佳的镇痛效果,同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健, 王秀敏, 高芳. 神经阻滞联合高能红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1):50-51.

[2] 才让吉. 超激光疼痛治疗联合神经射频电调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护理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34):230-231.

[3] 邓翠芬, 何惠燕, 黄慧慧. 情志护理联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20):2456-2458.

[4] 殷琴, 袁燕, 梁栋,等.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24):23-25.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
普瑞巴林胶囊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