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动态生成策略浅谈

2018-02-15刘剑英

读天下 2018年24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动态生成阅读教学

摘 要:一直以来,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问题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大难题,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他们也一直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本文从生成性教学的角度,详细地梳理了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然后据此提出了动态生成的有效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动态生成;动静结合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同时,还需注意的是课堂具有不确定性,它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对于教师来说,也许上一秒还在按照教师的预设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下一秒就有突发事件产生,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实现生成性教学。

一、 动态生成的相关概念界定

动态课堂的生成是着眼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突变要素,以教材中的内容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已有认知使教学预设发生改变,促使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化组合过程。动态生成会受到课堂环境、学生自身、教学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課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生成性学习心理机制,实现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动态结合。

二、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预设与生成现状梳理

第一,部分教师对“动态生成性”教学的概念理解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是致使其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反应有效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理解过于片面,在课堂上流于形式,肆意删改文本,不顾学生是否理解,造成了对阅读教学认识上的泛化。

第二,阅读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为了生成而生成。学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课堂上,教师的思考不能全然代替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强加于他们。部分教师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但并没有产生多少实质性的作用。

三、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动态生成有效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理清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为了有效地实现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会随机应变,让预设的教学内容在鼎动态的课堂中生成。首先,仍然要以预设为基础。教师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主观能动性、思维能力性格特点等,重视学法指导等问题,根据这些实际在预设时注意适当地留白。预设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在进行寓言教学时,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寓意的理解主要是感性认识,预设就不需要进行理性分析;中年级学生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预设就可以在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稍加理性分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地进行理性分析,锻炼学生的文章概括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以生成为导向。动态生成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预设与身生成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中,预设以生成为导向,善于通过文本细节捕捉师生的思维碰撞点,从而实现预设的增值。

(二) 遵循动静结合理念,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张弛结合的状态

课堂是动态发展的,但动中有静,在阅读课上应该时刻遵循动静结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处于张弛结合的平衡状态。对于学生来说,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之动态的,但讨论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细细地咀嚼词句,感受表达,这需要教师注意掌控好这一时机,做到动静结合,实现动态生成。

以《神奇的丝瓜》这篇课文为例,其重点内容是丝瓜有哪些神奇之处,对此,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为其提供“静”的思考时间,用原文回答这一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的描述讲述丝瓜的具体生长过程,比较哪一组的语言叙述最精准。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动”的合作讨论机会。随后,在对文本的细读中,教师提问:“文中写到作者的几次担心,分别在担心什么?”再次让学生细读课文,从中找出描写作者三次担心的语句,让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出来。教师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丝瓜悠然、坦然的人生态度,从而懂得了做人要像丝瓜一样学会适应周围环境,从改变自身开始,永远持有一颗豁达之心。

(三) 加强对话互动,通过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

动态生成性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师生有效的对话互动中学习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些对话进行转换,使之成为动态生成的关键性内容。如,阅读课中曾编选了一篇《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借箭”一文,教师可以利用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一故事进行气氛渲染,特别是要对涉及到的人物形象进行生动地描述,让小学生充分,了解其性格特点。然后,教师便可以因势利导地借助文本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动态生成理念,更好地掌握重难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动态课堂的生成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做到知行合一,动静结合,懂得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适当地留白,以生成为导向,加强师生间的活动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萌.探析“动态生成”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J].中华少年,2018(16).

[2]蒋晓燕.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2017(01).

作者简介:

刘剑英,湖南省郴州市,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朝阳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动态生成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