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排水防涝安全的市政工程设计优化及案例分析
2018-02-15吴正平
吴正平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引言
市政工程设计中,遵循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提高设计水平是必要的。这样既能有效指导工程施工,还有利于实现工程的排水防涝功能,确保工程安全可靠运行。但调查显示,目前在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落实设计技术规范标准,制约市政工程设计水平提高,有必要采取完善和改进措施。
1 当前市政工程排水防涝设计存在的不足
排水防涝安全是市政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在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落实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制约市政工程设计水平提升。
1.1 排水防涝设计不到位
例如,在排水防涝安全设计过程中,忽视考虑现场具体情况,也没有严格根据市政道路工程基本情况完善设计方案。再加上相应的设计规范标准没有严格落实,排水标准偏低,制约设计水平提升。
1.2 市政工程建设对排水防涝带来不利影响
排水系统衔接性较差,未能实现有效连接。再加上城市蓄水面积较少,影响行洪安全。一旦暴雨来临,如果雨水得不到及时排出,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发生。
1.3 城市内涝防治体系不完善
未能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基本情况,制定有效的排水防涝规划。现有内涝防治体系不完善,难以有效满足排水防涝需要。
2.基于排水防涝安全的市政工程设计优化策略
为弥补设计工作的不足,优化市政工程设计方案,实现排水防涝安全的目的,有必要采取以下完善措施。
2.1 适当提高雨水管渠设计标准
结合当地气候资料和水文特征,修订当地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用于指导排水防涝安全设计。从而有利于科学设计排水管网,对确保管网投资合理性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地暴雨、洪涝变化发展情况,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为参考和依据,适当提高雨水管渠设计标准。
2.2 重视市政工程排水防涝设施专项设计
城市排水防涝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能单独、孤立进行考虑,而要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综合考虑。专项设计有利于合理进行排水分区,科学确定排水防涝系统方案,实现大小排水系统有效衔接,有效指导工程建设。
2.3 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
“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以不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负担为原则,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量,将径流系数作为规划指标加以明确,严格控制。注重当地雨洪径流控制研究,明确径流控制量化指标,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实施城市绿地、街头绿地、社区绿地工程,合理选用植物,注重生态景观设计手法应用,建设下凹式绿地或广场,缓解城市管网排水压力。
2.4 构建内涝防治体系并升级改造城市管网
治理河道,构建有效的内涝防治体系。加强市区河道整治,恢复湿地,提高自然排蓄能力。提高城市管网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建设一批骨干排水设施,缓解市区排水问题。并进行城市旧管网升级改造,实施雨污分流,提高雨水管网设计标准。此外还要加强管理,健全完善预警机制,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抗灾意识。
3 案例分析
为了对市政工程设计有详细和全面了解,下面将结合工程实例,就如何提高排水防涝安全设计水平进行介绍和分析。
3.1 工程概况
某市政工程总面积5.5km2,之前用地以农田、鱼塘、农村住宅为主,现规划为城镇居住用地和配套商业用地。区域内规划主干道2条,次干道6条,道路总长度14.73km。同时主次干路的排水工程规划作为配套工程。通过对原设计方案的评估,区域内存在较大内涝风险,已建道路存在积水现象,最大积水深度达50cm。此外,原来的设计方案不合理,形成局部高程低洼点,加大局部内涝风险。同时排水管道埋深较大,影响排水能力。部分汇水分区面积过大,降低排水管道排水能力,容易增加内涝风险。
3.2 设计优化方案
为弥补原来市政工程设计方案的不足,提高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预防内涝现象发生,保证市政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采取相应措施对市政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例如,结合未建道路工程和排水管道,优化汇水分区。实施道路高程微调,让道路纵向形成顺坡,提高路面排水能力,可用作超标雨水的应急排放的行泄通道。同时还优化排水管网设计,新增数条排水主通道,有效提升管网的整体排水效益。
3.3 设计优化效果
采取上述优化设计方案之后,不仅顺利完成设计任务,还有效指导市政工程施工。实际应用表明,落实这些设计方案后,路面积水现象基本消除,有利于车辆顺利行驶,更好满足人们出行需要。此外,排水管网的排水效益显著提升,能有效应对超标降雨,可以有效的将降水顺利排至河道。
结语
排水防涝安全是市政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必须关注的问题。作为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有必要认识存在的不足,结合市政工程建设基本情况,遵循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落实排水防涝安全设计要点。从而提高市政工程设计水平,实现顺利排水防涝的目的,最终有利于提升市政工程质量,也为人们日常生活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