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身保险保障现状调查报告
——以南京高校为例
2018-08-06许海昱王润萍郭玉琳宋林秋陈思
许海昱 王润萍 郭玉琳 宋林秋 陈思
南京审计大学
1 前言
在2017年10月18日举办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保险业姓保”切实落实,保险业的发展要跟得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将保险业在脱贫攻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大化。然而于2018年4月3日发布的保险业1-2月经营数据显示,保险业原保费收入9703.44亿元,同比下降18.46%,同时,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覆盖953.53万亿元,其中,产险公司保险金额819.43万亿元,人身险公司保险金额累计新增134.11万亿元。
据悉截止2017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695.8万,而全国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口为1.9593亿人,面对如此高的大学生比重,大学生人身保险保障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医疗报销、课外实践时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和学校对于大学生的人身保险保障做出的努力。
2009年12月25日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在宁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宁73万大学生将全部进入居民医保。这样江苏省13所大学的大学生都已纳入了医疗保障网。
2016年4月,为了保障大学生实习期发生人身意外伤害获得赔偿的权利,教育部、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其中第34条规定,推动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应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切实改革了实习生‘三不管’,即——学校不管,单位不管,政府没有政策管的尴尬境地。
随着近年保险业的发展我们的人身保险业务似乎都是蒸蒸日上,然而即便如此,根据我们小组对于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发放的800份调查问卷显示,即使多数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进行人身保险投保,但仍对保险的种类功用知之甚少,甚至存在一些偏见。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人身保险的保障现状及形成原因,力图寻求解决方法,我们小组的五位成员进行了一番调研。
对象:以南京市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四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16份,其中有效问卷672份,有效率为84%,其中男生234名,女生438名。
方法:①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个人对人身保险的看法以及建议,学校和社会的宣传力度反馈等方面。②通过询问学校医务室和学务处的老师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社保卡(保险保障)现状。③结合问卷回收和谈话收集到的信息和近年来我国学术著作的结论,融入不同专业方面的观点。④统计分析:通过问卷星制作和发放问卷,同时利用问卷星的结果生成系统和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践结论。
2 调研数据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年级与体检次数
本调查小组收回的问卷中填写者中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占比约为三分之二。将调查对象的年级和体检次数进行交叉分析,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在大学期间只做过一次体检的人数在各个年级中占比都是最高的,而体检次数为两次及以上的人数却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定期体检次数普遍较少,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和了解程度远远不够。并且大学生体检次数与其年级之间没有明显关系,即大学生的体检次数并没有随着入学时间的累积而增加。
图1 不同年级的调查对象的体检次数情况
2.2 调查对象的投保意愿及投保金额
本次调查中,认为“有必要”进行人身保险投保的人数最多,占比约44%,其次有35%左右的人认为“很有必要”进行投保,最后认为必要性“一般”的人数约占21%。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是有认识到人身保险投保的必要性的,这是值得欣慰的。再看投保金额,每年金额低于300元的人有六成左右,高于500元只占其中三成。因此,即使调查对象的投保意愿较高,但实际上其每年的投保金额整体上并不是很高。
2.3 调查对象的保险运用情况及对保险的看法
首先,由图3可以看出,当重大疾病或意外发生时,超过半数的人希望借助保险来减轻沉重的资金负担。但是也有40%多的人选择了其他方式,如通过亲戚朋友筹款、社会救援等。由此可见,通过保险来化解重大疾病和意外的风险这一手段目前并没有完全普及,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次,通过本小组的调查,大学生对保险存在偏见的原因主要是“对保险条款难以理解,形成‘承保容易理赔难’的印象”和“觉得受到销售人员的误导和欺诈”这两方面。最后,在购买保险产品时,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会从保险产品的范围、理赔服务的效率及产品的价格这几方面来考虑。
图2 调查对象每年的人身保险投保金额
图3 面对疾病或意外时筹集资金的方式
2.4 调查对象对学校及社会在人身保险保障方面的看法
从图4可以看到,绝大部分调查对象都认为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很有必要”或“有必要”进行大学生人身保险保障的宣传。由此可见,调查对象对于学校和社会在这方面的宣传作用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由图5可知,调查对象对学校和社会的实际宣传程度并不是很满意。只有不到15%的人认为学校和社会在相关方面的宣传程度已经足够,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他们目前相关方面做得还不够。
图4 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人身保险保障宣传的必要性
图5 关于学校和社会相关宣传程度已经足够的看法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有必要进行人身保险保障的,然而这种想法大都只停留在了意识层面,并没有同步向实际行动转化。在实际面对保险产品时,调查对象不仅每年并没有花费足够的金额在人身保险产品上,甚至对保险行业和相关产品存在偏见。为了解决这种现状,调查对象表示学校和社会两个主体应该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努力宣传发展大学生人身保险保障工作。
3 分析形成原因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于人身保险的认知的形成原因如下:
3.1 个人层面
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迅速发展,各种保险产品不断创新,相关宣传也是如火如荼。但是,由于大学生毕竟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实践经历不足,学习和接触保险的机会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很多时候用不到保险的理赔,因此学生不容易感受到保险的作用。对于理赔程序与结果,大部分只是道听途说,而我国保险业又确实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免不了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传播就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对保险行业的偏见。可见,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完全相信或接受人身保险产品。
3.2 家庭层面
通过调查,本小组了解到,很多同学并不清楚家里对于自己人身保险的规划。因此,本小组认为家庭在从小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风险防控意识方面的作用不大。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和我国社会教育制度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除了学习其他事情都不用操心。因此,像为孩子购买相关保险的这种事情,我们作为当事人之一其实对细节并不了解,这就无形减少了我们接触保险的机会。另一方面,有些家长自身受教育水平不高,对保险知识也不太了解,或者其自身就对保险行业存在偏见,这种情况下,家庭不仅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保险意识与实务教育氛围,甚至其自身的偏见可能影响孩子使他们也对保险产生误解。
3.3 学校层面
被调查学校包含了南京审计大学(经管类)和南京工业大学(理工类)等,在问卷结果出具前,本调查小组预期这两类学校的调查结果会有较大差距。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人身保险产品的接受度较低,风险管理和防控意识较差。在经管类学校中,即便是接受过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课程的学生,在面对风险时的表现也只是差强人意。本调查小组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关于保险意识的教育不够是因素之一。非保险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基本不会涉及到相关保险课程,甚至金融专业的学生也只是大致学习了保险学的构架,因此很多学生在相关保险知识上是匮乏的。
3.4 社会层面
存在即合理,国内外保险行业的蓬勃发展,表明保险行业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保险行业在一些发达国家人民心目中是份理想的职业,而在我国,却有不少人对保险执业人员抱有偏见。同是一个行业,却衍生出不同的发展方向,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通过对有关图书资料和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历史的学习,本调查小组认为造成目前中外差别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历史因素。国外保险业历史悠久,而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还只有38年。
二是管理体系。本调查小组认为,目前最影响保险行业发展的应该是政策的支持、保险行业的影响力和声誉。我国保险行业发展时间短、速度快,前期大批专业素质不高的从业者涌入保险行业,导致保险行业口碑受损。这种情况下,部分对保险产品保障效果不满意的人对保险行业以偏概全,全部否定保险行业和保险市场。三人成虎,口碑的破坏给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加上国家政策一贯不咸不淡的态度,持续了十多年后变成了现如今下的保险市场。
4 大学生人身保险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4.1 个人发展角度
人身保险作为风险管理中的基本保险,切实自身利益,与个人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掌握风险管理的知识,培养和树立投保意识,不仅仅是丰富保险知识层面,更是一种风险转化理念的吸收和应用。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人口老龄化趋势愈演愈烈,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社会保障不足的压力逐渐增大,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逐步培养风险转化和保险意识,有利于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风险因素多变的时代,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利益安全。
4.2 社会、行业发展角度
经济发展越迅速,保险就显得越重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群体,普及保险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推动国民保险意识增强有重要作用。同时在保险实践中对保险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必然会推动保险产业特别是人身保险产业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为保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并且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会为大学生保险意识培养和投保创造更好的氛围与环境。
5 适合大学生购买的保险
5.1 意外伤害保险
大学生一般都是住校或者在校外租住,而大学生发生在住宿方面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同时由于学生们有充足的课外时间,对于热爱旅行出门的学生来说,意外险无疑是十分合适的保险。一般来说,最好是把人身意外伤害险和交通意外伤害险同时购买,因为大学所处的环境一般是比较繁华的地段,虽然交通方面管理比较严格,但是意外总是存在的。而且,意外险的好处就是保费比较低廉,这样对于没有什么收入的大学生来说再好不过了。
5.2 重大疾病保险
近年来,重大疾病的发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许多的年轻人由于生活习惯不规律或者饮食方面不注意,可能患上各种重大疾病,而一旦得病治疗费用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众筹平台上每天都会更新的不幸的案例,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晴天霹雳,高昂的治疗费用根本求助无门。透过这个事,我们可以看出来重大疾病保险的好处。
5.3 境外留学险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知识探讨交流的渴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选择出国留学,体验不一样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2014年在马德里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童立突发白血病,至今仍在医院里接受治疗,但是由于留学生群体不享有西班牙政府的社会保险福利,高昂的治疗费用只能由学生自己来承担,这样的例子引起了我们对于留学生身体健康问题的关注。
留学生群体可以通过购买私人的健康保险为自己的生命提供安全保障,一旦在国外生病,或者遇到意外伤害,就可以通过保险,转嫁一部分风险,避免家庭陷入财务危机。大学生在国外购买保险,一般只是购买包含有续居留条件的保险产品,而对于保险产品中其他的内容都不是特别在意,当学生去医院看病产生高昂的医疗费用时,仍旧需要自己掏钱。而境外留学险在要求和赔偿的方面都是围绕留学和其他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这样就可以保障大学生在外留学时得到比较好的照顾。另外,由于留学生刚走出国门,到一个不熟悉的新地方,所以最好是能在国内时就购买好意外伤害保险,而且尽量购买那种国内外合作的保险,可以保障发生意外时能及时的得到救援,理赔。
6 解决对策
6.1 (个人层面)加强学习,注重实践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学习一些有关于保险方面的知识。比如参加学校开设的有关于保险方面的课程,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参与保险知识的讲座等,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保险的基础知识。同时利用便捷的网络,查询有关于保险方面的内容,拓宽自身知识面,重新认识和接受保险。在实际与保险产品接触时,我们作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在保险交易过程中要熟知保险的投保权益和投保事项,避免包办保险和强制保险,从而加强对保险的直观认识。
6.2 (家庭层面)家长要与校方加强配合
根据前面对家庭层面的分析,本小组认为,一方面,家长应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风险意识,充分发挥家庭在风险防控意识引导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与家长二者应加强联系,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方面的工作,向校方提供购买的保险险种以及保险目前所处的状态,以供学校参考,为保险缺失的学生办理合适的保险,提高在校大学生保险保障程度。
6.3 (学校层面)教育与实践并行,优化服务
第一,学校应加强保险相关知识的教育工作。例如将“保险学”这门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其受众范围;或者为不作为必修课的专业开设有关保险意识的讲座、发放宣传册。安排特定的部门或者老师解答同学关于医保报销,意外事故赔付的相关问题,化繁为简,疏通流程,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保险带来的好处。
第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保险实践的机会。学校可以创造一些与保险公司交流合作的机会,组织学生到公司考察实践,了解投保流程,明确投保范围和受益权利,增强对保险业务的认同感。或者组织同学开展寒暑假保险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得到认知,提高保险意识。
第三,要优化校医务室的服务水平。在对校医务处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校医务处的存在感普遍较低。校医务处完全可以举办一些志愿活动,类似医疗宣传牌的解读,艾滋病日的知识问答,献血活动等刷“存在感”;开通“医疗热线”提高服务效率;整理展示在校生的病例情况(在不涉及侵犯隐私的情况下),宣传风险防控的重要性。
6.4 (社会层面、行业层面)
传统上,中国人的风险防控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的疾病的不断产生,以及医疗成本的上升和子女教育费用支出的不断增高等,单纯的以自己的小家庭进行风险的防控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而社会上政府机关和宣传单位应加大对风险防控的宣传力度,进行政策扶持。
保险企业,作为保险市场的参与者,除了在企业管理上应更规范,增强人们对保险企业正规化的信任感;本调查小组认为,保险在国家管理中本来就担当着社会调节器的作用,因而保险行业还要多承担社会责任,在提升保险行业口碑的同时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在招募入职人员时,要提高对其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保险行业只有在人民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更好更快发展。
7 调查总结
由于大学生长期享受国家的公费医疗的优惠,大学生的人身保险意识的培养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从而导致大学生对保险投保存在很大的偏见,大学生自行购买人身保险的意向也会受到影响。但大部分人认为进行人身保险保障宣传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并对此抱有较大的期望,但由于在校大学生尚未踏进社会,接触保险的机会较少,保险意识较为匮乏,对保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规避风险。不仅如此,家庭在风险防控教育方面也没有效果明显的推动作用,对保险认识浅显,不注重保险的理念根深蒂固。学校方面除了专业课程教育外,很少会开展其他类型的保险意识教育课程,这样反而会导致保险认知的分层,差异较为明显。
在社会大背景下,国内的保险业起步较晚,金融保险行业的破冰也延迟到改革开放之后,人民对保险行业缺乏信心,同时由于保险行业的短期高速发展,导致许多专业素养较低的人涌入这个行业,造成口碑的破坏,以偏概全从而对保险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十九大报告中对保险行业的再定义,强调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保障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一个客观事实,“保险姓保”“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保险保障的重要群体,培养保险意识的客观必要性显而易见。风险规避意识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校到社会的角色性转换提供有利的保障,而且为保险行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