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8-02-15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李欣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李欣
安全科学的理论告诉我们,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良和管理欠缺导致的结果。这一理论将人的因素放在了首要位置,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结果,从国内外、各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统计分析也充分证明,80%以上的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关。人为因素一方面表现为作业现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这种表现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还表现为管理人员重视不够,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员工安全规章执行力低,安全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等,这些是事故的间接因素。无论是直接因素还是间接因素,都是人为因素的表现。因此,人为因素不仅涉及执行层,还涉及决策层和管理层,无论从安全生产理论和实践上看,人为因素都是事故首要、重要的因素。
■人为因素的表现形式及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
人为因素成为事故主因的原因在于其形成的复杂性,表现的多样性,控制和管理较为困难,不能一劳永逸,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由于人在生产活动中是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的行为受主观和客观、生理和心理、外部和内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工业生产事故中最难以控制和驾驭的因素。
人为因素具体的表现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引发事故的人的差错或不良行为。在人机系统中,人的操作超越或违反系统所允许的范围时就会发生人的行为差错。这种行为可以是有意识的行为,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行为,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虽然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一种由人的思想占主导地位、明知故犯的行为,但依然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讲,操作者的心理因素占据了重要位置。侥幸心理,急功近利心理,急于完成任务而冒险的心理,都容易忽略安全的重要性,目的仅仅是为了达到某种不适当的需求,如图省力、赶时间、走捷径等,抱着这些心理的人为了获得小的利益而甘愿冒着受到伤害的风险,是由于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估计不足,心存侥幸,在避免风险和获得利益之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非理性从众心理,明知违章但因为看到其他人违章没有造成事故或没有受罚而放纵自己的行为。过于自负、逞强,认为自己可以依靠较高的个人技能避免风险。客观上说,管理的松懈和规章制度的操作性差给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制造了条件。
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人为失误的控制是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关键。导致人为失误的原因很多,决策判断失误、违背人机学原理、人的过负荷等等。防止和避免人为失误,就必须在工作场所采取措施,降低因人为失误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限制事故的发展,减少事故损失。
■降低人为因素影响,防止人为失误和不安全行为,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防止人为失误和不安全行为就必须从技术上、管理上采取相应措施。
技术措施:为了减少人为失误,可利用机器人或机械手代替工人的手动操作;或设计流动生产线,采用自动化生产线,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装置等;在危险岗位由双人操作,或人机并行,采用备用系统等;通过改进设计,使得人员不能发生失误,或发生失误后,也不会带来严重事故。如利用不同的形状和尺寸,防止安装、连接操作的失误;设立警告标识,进行危险警告。如管道、气瓶、设备的色彩标识提示,在作业场所的警示、警告标志等。
管理措施:一是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机制,实现从重点管物向重点管人转变。应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合理使用人,合理考核人,组织职工参加各种安全文化活动,鼓励职工提出合理的安全管理建议。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设计新工艺,解决新问题时,首先设计考虑操作者的工作环境,研究以人为主体的能量系统中的潜在危险及其消除措施,采用安全防护装置,满足人的各种安全需要;二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激发并保持职工安全生产积极性。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由此产生安全动机和安全行为,人的安全需要并被人清醒地认识,就能自觉地进行安全作业。必须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把安全作业当作自己的事情,不是别人强加的,不是为领导和上级而做的,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个人和周围同事的切身需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活动、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推动安全文化宣传教育规范化,安全好坏必须作为选拔、业绩考核的重要方面。坚持实行安全一票否决,保护职工的安全,树立安全工作的权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综合素质。通过对发生在本单位、本作业区域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的过程回顾和分析,激发职工安全需要,激发职工的家庭责任感。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生产重奖重罚制度,结合人的心理特征开展工作,激发并保持职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三是从管结果向管过程转变,实行过程安全管理,实行班组长职能转变。班组长主抓安全、质量,干部跟班制和领导干部安全值班制等制度,强化对违章行为的控制;四是实施全方位安全管理,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合理劳动组合,注重行为环境建设,劳动组合要注重合理的技术组合,也注重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人员的组合。工作分配应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特征。重视建立宽松的行为环境,给予职工公平竞争的机会。各级领导应熟悉职工性格、爱好,协调人际关系,发现思想倾向,注重职工生理心理状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
在安全管理中,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安全管理和规章制度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落到实处。那么提高员工的素质不仅是企业长远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也是具体、实效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员工的素质一是靠教育与培训,提高职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二是靠管理监督;三要靠文化力,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员工安全素质提升需要长期不断的行为管理和文化建设,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相互制约,相互依赖,都是构成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方面,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只有具备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较高的安全道德的人,才能正确发挥其知识和技能,成为安全高效的生产者。
安全意识是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的基础,是员工所处时空安全感的定位和认知,员工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受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这些意识包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人本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因此,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要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为主要目标。
当前我们需要强化“人因为先”的认识。为此,需要“以人文本,全员参与,依靠员工”。对于人、机、环、管各安全要素中,人因既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保护者,又是安全生产的客体---被保护者。人因不仅是根本的安全因素,同时还是技术和管理效能的决定因素,所以,人因既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归宿,更是安全生产运行的根本决定性因素。
安全生产状况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决策层的重视和热情不行,仅有部分员工的参与和能力也不行,因为个别员工、个别工作环节上的缺陷和失误,就会破坏安全生产保障系统的整体。因此,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需要控制和管理人因,从而消除或减少人为因素事故。可以说,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管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