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018-02-15陈园园

西部皮革 2018年10期
关键词:影响研究企业

陈园园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00)

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1 宏观因素

蔡竞和董艳(2016)使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各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在2005年-2007年的数据,对区域银行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是否会产生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对企业的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在中小企业更为明显。同时,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推动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史宇鹏和顾全林(2013)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对微观企业中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的程度会对公司的研发活动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通过调查与查处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另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对不同公司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会更大;高竞争行业的企业也是。

王文春和荣昭(2014)利用1999-2007年间35个大中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新产品的产量和R&D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房价上涨越快,那么本土企业创新的趋势就越弱。

吴超鹏和唐菂(2016)对中国各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的不同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是否会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那么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专利研究的产出和研发投入增加;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是通过降低研发溢出损失以及减轻外部融资约束着两种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的。

倪骁然和朱玉杰(2016)发现,加强劳动保护可以使企业的创新创新活动增加。他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基准,建立了双重差异模型。结果显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同时,企业的创新产出也显著增加。另外,本文的结论在创新需求和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在民营企业中更为突出。

苏依依和周长辉(2008)吸收和整合了企业行为论与组织生态学这两个理论,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用。首先,从企业行为理论这个角度来看,集群预期为集群公司提供了绩效评估的基准,这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创新决策。其次,从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集群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将影响集群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同时,他们实证分析了基于2002-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的数据。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低于集群预期,集群企业采用高强度研发的可能性较大策略。

林炜(2013)运用内生增长模型以及知识生产函数来分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对公司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他利用1998-2007年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计算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劳动力成本的激励弹性系数。结果发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劳动力成本呈现出正向变动的关系。

张峰等(2016)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是否会对企业创新决策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部门的存在以及其灰色竞争行为确实会阻碍正规企业的自主创新,促使正规企业转向模仿。但与此同时,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非正规竞争的抑制作用在监管较严的地区更为严重,而在资源丰富或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地区并不是很严重。

江轩宇(2016)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和深化我国政府分权改革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地方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金字塔结构与企业创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政府分权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另外,减轻政策负担,增加创新资源,放宽工资控制,增加创新意愿等措施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方法。

2 微观因素

王姝勋等(2017)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重查分法,检验了2006-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采用期权激励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期权激励这一措施增加了公司的专利产量,而且增幅高达30%。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期权行权期较长的公司中更加显著。

余琰和李怡宗(2016)分析了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内从事高息委托贷款使公司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资水平降低了,同时,未来营业利润资产收益率较以前更低,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变得更高。

周黎安和罗凯(2005)运用1985年至199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企业规模和创新的地域差别问题。结果发现,在中国,企业规模能够对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更显著。这表明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简单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并不能保证公司能够创新。

鞠晓生等(2013)利用1998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存在较高的调整成本和比较不稳定的资金来源,企业的创新活动正在受到制约。他们还考察了营运资本在打破创新约束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结果发现,营运资本对缓解企业创新投资波动十分重要。而且,这种缓解作用和融资约束程度有紧密的关系。

任红军和梁巧转(2005)基于川东深井钻探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公司的创新能力与行业地位是否会影响员工的离职意向。同时,他们还考察了其他一些因素对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公司的行业地位和上司的有力支持对员工的离职意图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良好的工作机会对离职意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的创新能力、组织承诺和同事的支持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影响。

潘越等(2016)以2006-2014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一些诉讼细节对原被告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专利侵权诉讼对原告和被告这两方的企业创新均有有利的影响。然而,在细分了原告的样本之后,发现,诉讼将会促进处于行业领导者低位的企业的研发决策,但这对处于行业追随者低位的企业产生了抑制的作用;同时,判决结果不会影响行业领导者的研发活动,但却会影响行业追随者的活动,使他们调整研发投入。

秦雪征等(2012)利用2009年四川德阳地震后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是否会对中小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控制内生性后,他们发现,参与科技计划会使产品创新的可能性平均提高20%,同时,方法创新的可能性平均会提高24%。对于研发投资密度较高的公司来说,这种政策的效应更加明显。

李文贵和余明桂(2015)在混合所有制的广泛讨论中分析了私有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经过研究,他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非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的创新活动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其次,如果在这个公司中个人持股比例更高,那么这些企业就更具有创新性。

彭泗清等(2008)使用自我分类理论以及自我认识理论,阐述了员工多元化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营造平等和谐的内部环境,增强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团队的多元化管理能力可以促进员工创新行为,提高团队创新有效性。

张杰等(2007)以江苏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大量的问卷调查,从微观行为层面考察了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因素。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与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集聚效应并没有促进现阶段企业的创新活动,反而会抑制创新活动。

张婕等(2014)以国有科技组织中的知识型员工为研究样本,以积极的反馈寻求行为为媒介,探索了主动性人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员工主动性人格对其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追求反馈的行为完全中介主动性人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管对创新的支持对员工创新也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姝勋,方红艳,荣昭.期权激励会促进公司创新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专利产出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7(3):176-191.

[2] 蔡竞,董艳.银行业竞争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6(11):96-111.

[3] 余琰,李怡宗.高息委托贷款与企业创新[J].金融研究,2016(4):99-114.

猜你喜欢

影响研究企业
企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企业
企业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