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浅析
2018-02-15何桂芬
何桂芬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530200)
1 建筑工程专业中、高职课程研究的意义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国家现代职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体现,同时中职生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学的知识及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于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且随着我国科学及经济取得巨大进步,人民对自身价值的定位提高了,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及专业技能。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相关建筑技术人员,例如造价师、建造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等,广西部分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开设了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等专业,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学生,而且这些专业的学生就读中职两年后或者毕业后,85%都选择去高职院校继续深造,所以建筑工程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对今后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学生的前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建筑工程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主要的问题
(1)重复设置专业课程。
目前,在高职院校就读的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生,学制为3年,大专,而且大部分中职生只在中职学校就读2年参加对口考试后,成绩合格就被录取到高职院校就读大专,但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就读3年后大部分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分数线达到后才能被录取到高职院校,由于普高生和中职生基础文化起点不一样,专业课差异更加显著,因为普高生没有开设专业课程,而建筑工程专业中职生在中职学校已经开设了两年的专业课程,如广西某些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已经学了《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核心专业课程,而且有的中职学校上课用的是高职院校的课本,所以建筑工程专业出现中、高职专业课程重复设置的现象,浪费时间和资源。
(2)中职文化基础课程太薄弱,文化课开设的时间只有1年,达不到高职院校所要求的知识点。
在广西,大部分中职生在中职学校就读两年,其中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文化课只开设一学年,第二学年的4月份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成绩合格后,被录取到高职院校就读,也就是“2+3”教学模式,少部分学生参加实习后,第三学年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数学、语文、英语考试成绩优秀和参加区级技能比赛获奖者,可以就读本科,占的比例很少,大概占全部学生2%,其余的学生成绩合格,就读大专。所以综合上述,中职生只开设一年的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文化课程,文化课方面很薄弱,与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文化课知识点要求不适应,很多中职生到了高职院校后,如果和普通高中生源同一个班,由于掌握的知识起点不一样,所以普遍反映文化课较难,成绩也不理想,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了挫折。
(3)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必要的沟通。
在中职学校文化课程的设置,国家教育部有统一教材和教学大纲,但是专业课方面,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都没有统一的规定,使用哪一种版本、哪个出版社的教材,都是中职学校自主决定的,而且有的专业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中职教材,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在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开设这门课程,但是一直没有合适中职生的教材,只能使用高职院校教材。
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相互沟通,各自为纲,所以中、高职课程衔接出现专业课程设置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的现象。
3 解决建筑工程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几点建议
(1)由自治区职教处或省级职教处协调,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相互沟通,以避免专业课重复设置。
笔者从事职业教学20多年,自从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职院校实行单独招生后,每年到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中职生的人数逐年提升,其中据我调查,选土建类专业学生选择到高职院校就读现在已经达到85%以上,但是部分职校的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如中职学生的工程造价专业,原来开设《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房屋构造》、《建筑 CAD》、《建筑法规》、《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工程预算与定额》及《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但是直到现在还开设这些课程,并没有因为对口升学率的提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现在建筑工程专业对口升学人数的比例达到85%以上,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可以适当减少课时量,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学习时间由一年设置为一年半。抓好中职生考证的培训工作,如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等八大员,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考试获得技能证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专业课程也可以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其中《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房屋构造》、《建筑CAD》、《建筑法规》、《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施工技术》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如果专业方向是施工方面,必修专业核心课程是《建筑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地基与基础》、《建筑力学》等课程,有的学生想学预算方面的知识,则可以选修《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预算与定额》,如果专业方向是工程造价预算方面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预算与定额》,可以选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
中职毕业生到高职院校就读,专业课程如果和中职学校设置相同,可以分阶段进行考核,学生考核学分达到要求,则可以该免修该科目,避免浪费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决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知识较薄弱的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中职学生到高职院校就读的比例越来越多,有的中职学校在新生刚入学时,根据学生有无升本科愿望分为升学班和普通班,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升学班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学习兴趣较浓,而非升学班也就是普通班文化基础很差,对学习不感兴趣,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难题。
笔者经过几年的观察,在中职校就读两年后,普通班的学生继续到高职院校就读大专的愿望很高,中职生入学第四个学期的4月份进行考试,所以我认为应该把文化基础课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开设的时间由一年调整到一年半,增加学习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难度。
有意愿升本科的升学班,文化基础课开设时间为两年半,除了增加学习时间和教学提升教学内容的难度外,还要加强训练,学生入学第六个学期的4月份进行考试。
笔者还希望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能向成绩优秀并在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敞开大门,向他们送上橄榄枝,也就是说能有少数的本科名额录取成绩最优秀的中职生,其实有部分中职生未知欲望是很强的。
(3)建议专业课教师研发适合中职生的专业课教材,分层次、分类型、分级别开发课程。
现在中职学校的建筑工程类专业课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中职学校部分专业课教材沿用的是高职的课本,知识深度及难度较大,不适合中职生学习。
建议专业课教师研发适合中职生的专业课教材,当然这些措施的实施必须依靠学校配套资金的支持。
根据学生是否参加中考、掌握基础知识的差异、学习兴趣、是否有意愿到高职就读等条件,分层次、分类型、分级别开发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材,满足培养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需要。
中职专业课教材与高职教材要有一定的知识层次梯度衔接,中职教材重点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建议不要学习研究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