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域特色视角下的废弃厂房景观改造

2018-02-15明政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1期
关键词:文脉厂房景观

明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城市中愈演愈烈的商业化的趋势,加深了人们的审美疲劳,人们开始渴望绿色、生态、有当地特色的人居环境。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那些曾经辉煌的工厂也渐渐失去昔日的朝气,变得老旧不堪,逐渐失去主导地位,于是城市里的废弃之地无人问津。如何利用老旧厂房存量资源的问题日益突出,2018年,《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指出北京市老旧厂房占地面积超过2500万m2,约240余个,七成都属于待开发状态,截止到2017年11月,已改造利用的老旧厂房占总面积的23.88%,改造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1 概念界定

1.1 景观改造概念界定

景观改造就是对城市或特定的某些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改善不健康的空间环境,拆除有危险的环境设施,增加新的活动内容,赋予空间新的内涵意义,提高特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的一种措施。城市建设者们以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为基础,用发展的眼光构建景观环境,只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带来更多的商业空间和机会。

1.2 地域特色相关概念

地域特色是指对于某一地区或地方而言,所特有的风土人情,是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是当地最本质的特点,能够直观的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性。①自然环境要素:受到热量的变化、干燥、寒冷、炎热、湿润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地区会出现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的民俗文化。为突出因地制宜的原则,现代景观设计会使用本土植物、材料等,既能节约成本,又能突出地域性。②社会人文要素:历史文脉的延续与传承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是根据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来进行利用与改造,再经过长久的流传而最终保留下来的珍贵之物,因此它是影响地域特色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丰富的历史故事可以通过运用丰富的地域特色、场景的设计、雕塑的塑造、建筑的构成等形式塑造出变化多姿的地域性景观,体现地域文化。

1.3 废弃厂房景观概念

余丽娜在文章《后工业景观更新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中对后工业景观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类。工业废弃地是后工业景观的背景,而后工业景观的改造设计对象则是废弃的工业地。在贺旺的《后工业景观浅析》中,他对工业废弃地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类,按工业生产类别细分,则主要有工业原料采掘场、工业仓储设施、工业装配制造厂、交通运输巧施、工业原料制造厂、工业废弃物处理设施等。

2 景观元素的地域特征

从景观元素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元素特征来突出场地的地域特征,营造场所精神。其中包括地形地貌、植物、水体、道路以及建筑。原有的地形地貌是影响场地运用、整体规划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设计时需选取与当地相宜的植物类型,适地种树。本土适宜的植物能够通过形象和文化两个方面体现景观地域性。水体在景观中的表现形式多样,可将水与景墙、雕塑等结合,营造独特的水空间环境。道路的形态要有曲径通幽的意境,还可以通过铺装的形式、色彩、纹理等来营造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构图中,建筑是视觉的中心,用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的眼球,因此可以将建筑的造型或外立面转换为文化语言符号,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3 景观改造的方法与手段

3.1 保留

南京城北的创意中央科技文化园,园区中的大量工业废弃材料用改造的手法赋予他们新的功能,继续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其中的废弃输气管道、锅炉、铁锹等经过加工,变为园区中的景观小品,大型的废弃厂房变为创意文化工作室。中山岐江公园是由旧造船厂改造来的,它的设计过程既能使环境延续了历史,又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场地内仍随处可见变身后的工业废弃物,使用增与减的设计,最终以创新的形式和语言呈现出来。

保留就是对场地中原有的有重大历史意义或是景观价值的景观元素或景观空间原封不动,保留场地中废弃的生产零件、设备零件、厂房或其他废弃物,依据时代的要求,利用新手法、新技术等保留其精髓。其中还包括保留造景元素或景观空间,常见的有保留原来的建筑、树木、局部地形等。

3.2 再现

园林设计师马里奥·舒叶楠设计的泰佐佐莫克公园,园区内的湖泊仿造墨西哥谷地中五大湖的形态,周围的山体则模拟了湖泊周围的地形。每个地形与当地的山脉对应,依托历史空间背景,在湖泊中他还设计小尖塔的小广场,突出西班牙时期居民点的位置,再现了当时的情景。①温哥华格兰湖岛创意园区整体改造策略是尽可能保护原有结构布局,以大众艺术为主。保留小岛上原本建筑特点,合理使用旧的工业建筑,赋予其新功能,用于教育,商业、文化创意类产业类型中。

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根据景观功能的需求,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将具有纪念价值的场景进行重塑再现。在创造空间带有历史文化的景观空间的同时又能再现场所精神,从而让文化得以延续。

3.3 提炼

日本园林设计师铃木昌道设计的东京喜来登大饭店的庭院,其中的设计手法延续了日本的传统,将白砂、耙纹、石块等与别的元素进行组合,一些细节的设计仍沿用了传统的设计手法,但传统中又不乏现代,体现出设计师对传统的尊重与思考。雁塔广场的地雕小品中直接对唐钱币造型的提取运用,用石刻浮雕的形式,图案化的进行艺术处理,既体现了对文化的传承性承载表现,又艺术化的对广场地面空间进行了美化处理。

地域特色提炼方式可以从图形、色彩、建筑、历史人物或事件等沉积的精华元素中,整理资源,提炼出符合景观设计的元素,再结合现代形式美法则进行改造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风格之美。将提炼出需要的各种景观要素的符号,运用到景观改造设计中。

3.4 重构

安徽省绩溪县城北部的徽州博物馆,就像是从这绵延的山峦中生长出来的一样,而博物馆中的景观与建筑也焕然天成。绩溪博物馆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景观,在它内部的景观空间中,同时融合江南园林与徽派园林的特点,对整体景观空间及创作元素重构,创造出一种更加符合徽派意境的庭院景观。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其中废弃的气罐变为训练池,墙体变为攀岩爱好者的天地,混凝土料场变为青少年嬉戏好去处,有些仓库和厂房变为酒吧或音乐厅,甚至连高雅的交响乐都开始使用这种背景进行别开生面的演出活动。②

重构就是在新的环境中,打破原有的结构、形式,利用新技术或材料进行重新组合。装饰元素的重构就是对装饰图案、纹理、造型等进行装饰形象重新设计和再创造,提炼其中的装饰图像和典型的装饰语言。材料的重构就是材料之间搭配脱离传统材料间的固定搭配关系。

4 地域性景观改造策略

4.1 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景观的设计手法、思想也会随着发生改变,简单的景观元素堆砌并不能表现出一个地方的特色,为了突出地域的特色,就需要深层次的理解地域的历史文脉,把历史文脉贯穿于整个造园的思想精髓之中,巧妙地运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将传统的与现代的相结合,避免生搬硬套,通过景观的设计来达到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实现塑造地域性的终极目标。

4.2 场所精神的表达

地域的区别致使景观模式的差异,同时也影响了场所精神的营造。场所精神的表达包括:①场地的空间:每个场地都有不同的地形地势和周边环境,在营造景观空间时要依据既有场地的空间来做相应的改造设计,例如一些场地空间有些较窄,尺度较小,就可以做一些调整,使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加之带有地域特色的小品设计,增加场所的活力。②人们的活动形式:人在景观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创造景观空间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人的活动形式是景观改造设计中需要把握的,吸引人群,与人互动也是在景观改造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4.3 公众参与性

使人和景观空间中的各元素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互动沟通,就要有一个传播的媒介来传递信息,而这种媒介就是景观元素本身的文化和造型语言。公众参与的形式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味觉来引发心理、情感等的变化来实现。人们可以通过亲力亲为的方式,来直接感受当地民风民俗的魅力,这些带有趣味性的参与感还能让人们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现象,增加人们的归属感。

5 小结

通过对国内外景观改造、废弃厂房景观改造、地域性营造的方法和原则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可运用于地域特色的景观改造的相关理论,以及在新时代里景观改造存在的问题和改造的误区。探讨了地域特色与景观空间营造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同的景观空间有不同的场所精神和文化内涵。总的来说,由于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废弃厂房作为一种衰败的肌体存在于城市肌理中,会阻碍城市化空间的构成,因此废弃厂房的再利用问题炙手可热。因此在地域特色的景观改造设计中,需要根据场地的具体位置、特色等因地制宜,彰显地域文脉、增强场所精神,强化人们的归属感。注释:①张川.基于地域特色文化的场所设计.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46.

②地理沙龙_360:工业遗产中的地理.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9932280101o3c2.html。

猜你喜欢

文脉厂房景观
耍惹石主和他的三万平旧厂房“画布”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景观别墅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火山塑造景观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