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智能制造产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2-15叶坤煌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8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课程

叶坤煌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深化,出现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脱节现象,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所需要的能够解决生产一线问题的技术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不适应企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为主要任务,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在国家高等教育面临重大改革之时,学校为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学院确立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核心课程为支撑,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保障,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树立了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促进学院健康持续发展与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的理念。

首先为了进一步落实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并可以深度融合互联网新技术与制造业,优化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等,改造提升中国制造业。其次也可以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校企合作,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等,切实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能力,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教学改革发展,提升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学校始终坚持“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把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本地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毕业生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同。以下是我们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1 专业布局顺应产业发展

我们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全面推动了学院新一轮的产业系建设。学院构建了 “以先进制造产业和电子信息服务产业为龙头,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发展、新能源应用产业新兴发展、商贸服务产业融合发展。其中,先进制造产业是培养一批推动与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阵地。

先进制造产业的专业布局、新专业开发,均建立在深入研究产业链条的基础上,针对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开设相应的专业,并特别注重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所对应的专业建设工作。例如工业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位于产业链上游的专业。这些专业的技能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将出现大量的人才缺口。因此,学校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将这些专业作为了学院的重点专业予以支持和发展。

2 培养目标适应市场需求

自从我院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来,新专业的开发、旧专业动态调整,全部按照教育部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技术路径进行规范的操作,其中第一步就是开展行业企业调研。

在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由于制造类企业数量众多,因此也产生了许多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学校之间沟通的纽带。目前,学校与许多行业协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行业协会这个平台,我院的专业开发与产业有了更直接的交流途径。通过走访行业协会、企业,我们全面了解了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并通过行业协会的牵线搭桥,走访了大量的企业。通过访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我们了解了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分布情况和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并通过调研一线技术人员,了解了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与能力特征。在这种规模化、标准化的调研基础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3 课程开发引入国外技术

最近几年,学校加大了对外合作交流活动,派遣老师到台湾比较好的大学学习,以及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这些著名的教育服务机构引入国外成熟的、先进的职业教育技术来开发课程。对于商贸类、文化创意类和通用职业素质类课程,我们主要引入英国的课程开发技术;对于智能制造类专业,我们则主要引入德国的课程开发技术。

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的课程开发为例,按照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技术,首先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学习领域开发、学习情境开发、行动导向教学策划、教学引导文(工作页)开发、教学场地建设规划……等环节,完成了整套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这套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结构精细、能力本位、行动导向、成果激励、工学一体的特征,对培养期内每一天的教学都作出了精细安排,为课程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构建多元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机械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特点。应用型本科重在 “应用”二字,自然更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工程训练、课程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及科技创新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本保障。

近年来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在工程训练中心和课程实验中心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新进了一大批先进的加工设备及仪器装备,如数控加工中心、3D快速成型机、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机等,进一步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机电学院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开放式办学,与通达集团、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多个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推进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实验实习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等资源配置,健全实验实习管理规章制度,研究实验室面向学生全面开放的运作模式,激励学生自主实践创新。不断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方式和实验技术创新,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逐步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强调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和工程设计项目,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将课外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取得的成绩给予学分奖励,强化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使得学生近几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方面荣获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科技创新大赛奖多项。通过建立机械工程训练的基础平台和开放型工程实践中心以及与企业有深度联系的开放式工程教育模式,构建多元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多种教育资源,创造开放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位置,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5 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根据机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培训考核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应用型本科教育适宜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训练、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注重观念引导、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加强师生交流互动,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特别是在机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设计案例教学,通过适当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出方案,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避免单纯 “灌输型”传授知识,着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或者参观调研,结合课程的内容撰写报告,主动地学习。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适于机械类应用型本科的系列课程教学网站,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学生可随时随地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精品课程教学模式,基于网站的教学大纲、课件、授课教案、教师教学录像、视频资源、实践教学、练习与测试、问题答疑、在线讨论、教师工作区等多个模块,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利用网络学习、练习测试、答疑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实时反馈及对学习效果作出评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网站具有试题库数据和图片的添加、上传功能,教师能对课程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

考核方式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应用型本科的考核方式应注重对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可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办法,例如课程笔试考核、口试答辩、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科技创新、职业证书等考核方式。对于课程考核,为了避免平时放松、考试临时突击的现象,应加大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或更多,由平时学习态度、作业、实验和综合训练等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70%或更少,考试题目应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综合应用分析等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结束语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发展优势日益显现出来。学校作为地方性院校对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发展方向以及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手段方法改革等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育改革是一项教学研究长期艰巨的任务,结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学校将以智能制造产业为导向,把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王伯庆.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结构性失业状况调研报告[A].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2]张宇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考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26.

[3]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4]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0,5.

[5]薛立军,尹庆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专业课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