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管”结合遏制“挂证”乱象

2018-02-15杨明生

建筑 2018年13期
关键词:保级资格证书乱象

前不久,住房城乡建设部撤销了9名“挂证”造价工程师的注册,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资质证书拥有量是衡量企业(机构)资质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施行企业、单位专业资质认证体系和个人职业资格“捆绑”政策,对于从事相关专业的企业或单位需要配备的注册专业数量和注册人员数量有严格的规定。但是,由于通过资格考试人数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不少企业或单位为使专业资质保级升级,或为承揽到工程项目,不得不选择“租证”来解决问题。事实上,证书挂靠已潜滋暗长成一条完整产业链:“挂证族”靠出租职业资格证书坐收钱财;企业靠租来的证书进行资质升级或保级,承揽项目,获取利润,双方各取所需,可谓皆大欢喜。

“挂证”的危害显而易见,但“挂证族”泛滥并非简单的违信,根源还是建筑市场人才数量和实际需求仍有很大出入。一定程度上讲,资质是一种稀缺资源。资质只有少数人掌握,而市场是无限的。对企业而言,相较于雇用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人才,“挂证”的成本要小得多。对持证者而言,“挂证”既有利可图,还可积攒项目经验,何乐而不为?就监管部门而言,为治理“挂证”乱象,虽然决心不小,出招不少,但囿于人力精力的限制,重注册轻管理,对各种证书的审查往往只能停留在书面,治理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要消弭治理“挂证”乱象,亟待转换思路,将其置于“放管服”的视野下,从源头界定好放和管的范畴,从根子上减少“挂证”的需求。一方面,要有序地“放”。有必要对“挂证”问题较为严重的领域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检讨对企业资质要求是否严苛,对企业获取资质须有多少持证人员的要求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逐步取消或降低那些可有可无的资格证书要求。另一方面,要有效地“管”。应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机制,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监管常态化;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挂证”者的违法成本,对“挂证”等失信行为从严惩戒,让查处“挂证”产生“杀鸡儆猴”的震慑力。

猜你喜欢

保级资格证书乱象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武汉卓尔保级成功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光伏招投标乱象,谁之殇?
减肥市场的乱象与坚守
废铝易拉罐和废报飞机铝合金保级循环利用技术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治超新规实施在即 深究货车非法改装乱象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创业板“保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