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工程属地化管理的思考

2018-02-15杜世鹏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6期
关键词:所在国劳务用工

杜世鹏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1730)

1 属地化的概念

在“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与当地企业、成熟的国际企业竞争。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往往受到不同地域、不同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的挑战[1],为了有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促进交流和融合,使企业更好更快的被当地接纳,推动海外项目顺利运营,属地化管理成为海外企业管理的核心点。属地化(本地化)是指跨国企业在进行全球经营时,将地方区域的“本土性”问题考虑在内,通过聘用当地员工、迎合当地文化等方式,给当地分支机构以更大的自主权,从而发挥地方分支机构经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

2 实现属地化管理的措施

2.1 企业文化的属地化

《错悟:现代企业经营“错案”的国学解剖》一书中通过分析河南郑州“亚细亚”商城从一开始的轰轰烈烈到最后的负债倒闭,让人们看到了忽视文化属地化的代价,企业文化的属地化是一个企业能够成功融入当地的第一步。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一书中把管理与文化明确地联系起来,其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文化,有其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2]。企业应深入了解所在国的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法律,选派熟悉当地项目运营模式的管理班子,通过彼此文化的交融,促进属地化管理。

在实现管理文化属地化的过程中,要将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分公司为了更好与当地文化融合,重视学习彼此国家的语言,专门配备皮金语的学习书籍,增强与当地员工的沟通交流和彼此的信任;尊重所在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国家法定节假日不强制安排工作,不占用员工周末参加教堂礼拜、祷告的时间,这是一种尊重,也会逐步赢得当地人的好感、认同感。

2.2 管理人员的属地化

公司聘请当地管理人员,是在实现属地化管理过程中能够带来“双赢”局面的有力措施。地方关系问题是海外施工企业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地方关系处理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工作开展难易程度以及公司在当地人们心中的形象。通过聘用当地大学生,特别是具有中国留学经历的大学生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协助处理公司对外事务;通过聘用专业事务所作为法律、税务顾问,以最大程度遵从当地相关规定和要求,规避相关风险;通过聘请工会人员、专门咨询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处理与当地政府、部落、居民的地方关系;聘请施工现场所在部落首长或有威望的人员处理劳务用工聘用问题等,逐步实现管理团队人员向本地化的转变。

2.3 施工劳务属地化

考虑到工程成本,本地劳务用工是每个企业在项目前期就会考虑到的问题,因为对比普通劳务用工成本,国内对比国外基本能达到四比一甚至更高。同时,近些年来工程所在国为保护本国就业,会制定相关劳动就业保护政策,限制进入本国的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如本国劳务用工和他国劳务用工必须遵从一定的比例、限制工人的工种、技术人员的专业类别等。另一方面,部分国家的工作签证办理难度越来越大,办理时间周期越来越长。有些国家的工作签证办理时间需要数月,例如国家巴新,目前其新办理的工作签证的时间是6~7个月,导致新的施工队伍输入十分困难。这些限制都在不断地要求去更大限度地实行施工劳务属地化。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由于当地施工人员经验较欠缺,无法达到国内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因此必须采用教育培训、严格质量、安全方面交底、现场手把手教学等方式来提高当地劳务用工的素质和相关技能水平。

2.4 重视承担社会责任属地化

企业走出去既要重视投资利益,更要赢得好名声、好口碑,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公益慈善事业、综合价值创造中去。例如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分公司在巴新2月26号发生7.5级地震后,积极响应中资企业商会号召,捐款救灾,参与到抗震救灾中去,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另外如捐助当地公益学校,无偿为工程所在地区的基督教堂平整场地;当雨季道路、桥梁被阻断时,为当地居民疏通道路、修补桥梁等,都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既融洽了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也使当地员工在公司内更加具有归属感,在属地化管理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 属地化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由于海外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在属地化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风险。我国企业必须具有相关风险防范意识,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制度措施,保障海外工程的顺利实施。

3.1 施工安全风险防范

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很多项目所在国的经济技术较为落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施工中存在着很多违规操作的地方,例如不按照规定穿戴劳保用品、高处作业不按要求栓挂安全绳、不按照安全规程使用电气设备等,存在较高的安全事故风险。项目上、公司内部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公司员工要全部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否则禁止上岗。

3.2 当地员工技能风险防范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所能提供的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将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以巴新为例,熟练的操作手、电焊工等技术工种缺乏,招聘难度大,其他国家如孟加拉、纳米比亚等国家也基本是相同现状。故而要采取措施加强当地施工人员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水平。巴新现场采取的方式是对于当地聘请的机械操作手由国内的熟练操作工通过机上实际教学,提高其操作的熟练度、规范化;项目部通过举办技能培训、手把手教学方式来提高技术工种的素质。

3.3 当地员工出勤率风险防范

由于文化理念、生活习惯等原因,当地聘请的施工人员的出勤率低,很多是一天只上半天班,或是直接不来,工资发放后连续几天内基本见不到人。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制定措施减少因当地员工缺勤带来的影响,及时进行区域作业人员调配;另一方面,采取适当激励措施提高员工出勤率,如对满勤、工作态度表现较好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等,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抓住先机,赢得挑战,获得更多当地市场份额,融入到当地社会生活,属地化管理至关重要,这是一个企业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1]左慧敏,郝生跃.海外工程承包项目人员属地化管理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6(10):99~104.

[2]张冲,郜 斌.一航局海外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探索[J].经济师,2016(06):235~236.

猜你喜欢

所在国劳务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所在国法律法规对中国跨国企业直接对外投资的影响
上半年全省实现劳务收入同比增长23%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011年ENR最大200家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公司中国大陆入围企业(根据来自公司所在国海外项目的设计收入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