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弘扬誓词碑精神 开创团结进步新局面
2018-02-15本刊
普洱市“多元一体”的民族市情特征,使普洱成为我国多民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也是民族团结的大观园。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就矗立在宁洱县。60多年来,普洱市各族群众在普洱市历届党委政府领导下,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共同促进边疆繁荣。各民族和睦相处、相濡以沫,展现出一幅多民族、多宗教共生共存、和美共荣的绚丽画卷。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的历程体现了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3年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纳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采取“六抓六强”措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就是围绕把握一个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一条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突出二个特色(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强化二个抓手(决战脱贫攻坚、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结合全市中心工作,补齐四个短板(少数民族聚居村、边境地区、“直过民族”聚居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重点实施八项任务(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振兴民族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推动民族宗教关系和谐;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运用),着力落实35项具体措施,广泛开展创建活动“七进”即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部队和宗教活动场所。
举措和成效
一是抓组织领导,强政治基础。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机构,提出8项重点任务、35项措施、71项市级创建工作指标、70项县(区)创建工作指标,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法,与10县(区)领导小组、94家市直和驻普单位等签订责任书,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
二是抓宣传教育,强思想基础。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宣传教育,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把民族团结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全过程。
三是抓科学发展,强民生基础。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围绕全市“一核两翼三带”的民族区域发展新空间,编制澜沧江经济带、沿边开放开发经济带等专项规划,坚决践行“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切实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四是抓文化弘扬,强交融基础。把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作为各族群众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作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发展观落实到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的社会生活中。充分挖掘茶文化、民族文化等精髓,立足普洱民族文化资源,推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和傣族等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五是抓机制建设,强和谐基础。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化,累计立法达到46件,坚持和完善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协调处理民族关系工作机制,将孟连县少数民族杂居村寨的“宾弄赛嗨”(傣语,意即“亲戚一样的朋友”)传统活动,创新发展为族际交流、群众交往和互帮互助、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工作机制并加以推广。
回顾普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坚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到位,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根基。长期以来,普洱市坚持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紧紧抓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促进民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形成全市上下推动民族工作的合力,汇集了民族团结的强大正能量。
二是坚持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普洱市坚持继承和不断发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坚持不懈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互尊互信、互学互帮,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自觉认同和各民族间深度融合,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铸就了“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普洱精神。
三是坚持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根本途径。普洱市始终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放在首位,不断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长足发展,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民生保障长期巩固,稳边固边和谐稳定,让各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
·西盟县城·
·翁基古寨·
四是坚持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普洱市始终坚持思想文化引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使各民族水乳交融、亲如一家。同时,立足繁荣发展多元文化目标,加快推进文化普洱建设,深入实施文化“珍珠链”工程,“天赐普洱·世界茶源”正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全国,走向世界。
五是坚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牢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坚力量。边疆民族地区的差距,最具体、最直接、最根本地体现在人的能力素质上的差距。普洱市始终坚持把发挥少数民族干部人才作用作为关键,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着力发挥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良好局面。
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一)突出政治站位,切实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统领民族工作。深化对新时代边疆民族工作规律性把握,全面加强党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领导,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民族地区和各民族群众生产力发展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局面更加巩固。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作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各民族和睦相处、相濡以沫,展现出一幅多民族、多宗教共生共存、和美共荣的绚丽画卷。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的历程体现了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突出统筹协调,凝聚推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强大合力。一是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落实,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督促各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示范市创建工作做实做好。二是加大典型带动。全力推进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活动,抓点成典,典型带动。三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人人参与、积极投身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三)突出发展要务,着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共同发展、跨越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边疆繁荣促进边疆稳定。把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作为衡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决战脱贫攻坚,进一步加快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直过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四)突出“四个导向”,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各项工作。紧盯建成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目标,坚持标准导向、问题导向、措施导向、效果导向,全面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8项重点任务、35项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得到新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注:12月29日,国家民委命名普洱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