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地方 本科院校第二课堂体系建设

2018-02-14祁贵国魏本阁鲁可乙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高校学生大学生

祁贵国 魏本阁 鲁可乙

[摘 要] 如何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仅依靠第一课堂进行的教学活动是难以完成的。分析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课堂的发展现状,提出构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养机制,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第二课堂;大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 G 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2-0069-03

建立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以来产生的许多诸如毕业生就业难、毕业生质量不高等问题,基本都与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有密切关系,现如今高等教育的目标大都停留在理论研究教学上面,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实践环节,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如今的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综合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快自身转型,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充分对接。因此,创新教育应定位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将人文精神和科学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高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这是当今时代下高等教育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注重第一课堂教育的前提下,发展第二课堂教育就变得刻不容缓。

一 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的指导思想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开展的新型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旨在通过组织一系列专业的实践活动,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开拓大学生的眼界,让他们学习到书本之外的专业知识,提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总体来说,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教育,两种课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得大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综合素养更高。除此之外,注重第二课堂的培养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相比与第一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在第二课堂上了解当今的就业环境,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优化所学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课堂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积极性不高,第二课堂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根据笔者所在的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的调研结果来看,现阶段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大都集中在学校的骨干团体以及党员干部中,相比于参加第一课堂的火爆程度,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有待提升。因此,各高校要加强两种课堂教育模式的交流与合作,扩大第二课堂在高校学生团体中的影响力,提升第二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踊跃地加入到第二课堂的学习中来。

2 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调乏味,无法满足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多元需求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因为现如今的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调乏味,无法吸引高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第二课堂尽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推广宣传,但是效果甚微。因此,第二课堂要创新学习方式,与时俱进,融合现阶段流行的教育手段,创新教育理念,从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寻灵感,更好地贴近生活,服务生活[2]。

3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必要资金,第二课堂的物质保障有待加强

雄厚的资金支持是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保障体系的支柱。为此,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通过各种手段,积极号召高校学生自筹、社会团体和校友赞助对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管理和使用资金,保证第二课堂的活动资金充足。

4 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联系不紧密,第二课堂要进一步融入创新创业实践和学术科研活动。

如今的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较为匮乏,没有相应的规划以及有效的指导,学生参与的热情有待大幅度的提升,无法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进而造成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为低下,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难以更好地实现。为此,要积极地调整第二课堂的宣传策略,深入地开展第二课堂的宣传工作,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于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是如今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 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的构筑与实施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第二课堂的发展方向,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第二课堂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笔者所在的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正在面向全校学生建立科学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体系,进而积极推动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的搭建以及实施。

1 組织体系构成

学校成立大学生主体性个性化教育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小组负责大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归口管理全校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各项事务,同时负责制定和完善培养方案。各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个性化项目的细化工作,参与制定具体项目的实施方案,并对学生参加个性化培养的各项活动进行系统的评价。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职责,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创新管理制度,保障第二课堂的多项文化活动顺利进行[3]。

2 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

为了建立科学规范的第二课堂教育机制,高校依照第二课堂的设计准则,根据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将第二课堂划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想素质类,第二方面为创新创业类,第三方面是校园文化类,第四方面是学科竞赛类,第五方面是社会工作类。

(1)思想素质类第二课堂

该类课堂主要是以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目标,树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学习理念。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实践。在开展相应的组织实践时,要全方面了解高校学生的职业需求,了解学生的思想,按照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为其设计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大一新生侧重于适应性训练,那么则应当让他们了解当前的就业环境,进而使他们对所处的社会就业环境拥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大二学生来讲,则应当侧重于引导他们确立起明确的职业规划。大三年级学生侧重于对职业的定向性进行引导。大四年级学生侧重于对职业的选择性进行指导。另外,还要创新教育理念,抓住重大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校学生坚定地理想和信念。开展受年轻人追捧的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高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2)创新创业类第二课堂

学校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紧扣专业, 推动创业”的创新创业工作理念下,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实训——创新创业孵化”的“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强创业创业内涵建设,积极完善创新创业实践相关配套。积极组织老师和学生参加学生省创新 (创业)计划项目,开展创新创业设计类竞赛,成立创新创业高校联盟、创客空间,促进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融合发展。

(3)校园文化类第二课堂

开展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就以此为出发点,开展以“科技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牢牢把握每年的科技文化节这一契机,开展“五彩理工、十佳社团”的社团巡礼活动。此外,该学校还积极推动建立创新性校园,丰富校园活动的表现形式,创新校园活动的举办方式,从实际出发,举办一些深受广大高校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爱上学习,爱上创新,实现自身的追求和抱负。

(4)学科竞赛类第二课堂

学科类知识竞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竞争热情,让学生在竞争中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竞争中培养科学的实践精神,激发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现阶段我校正在积极开展的学科竞赛有机械设计、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电子设计、程序设计等。此外,知识竞赛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形成完整的竞赛机制,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5)社会工作类第二课堂

作为第二课堂培养内容的核心,社会工作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更快地融入社会,而不是封闭在学校这座象牙塔中。与此同时,学校要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扶贫支教、社区共建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号召学生走出校园,拥抱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提升自己。经过近些年的社会实践,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的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的增强,学生在下乡服务以及支援西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切实地感受到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培养了广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使得他们坚定了服务西部,扎根基层的信念,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双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3 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途径

(1)评价考核学分化

实行“大学生个性化培养学分”。这种学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高校学生的总体素养进行全面评估以及系统量化。对于没有达到规定量化成绩的高校学生不准许毕业。本科生需获满5个个性化培养学分方可毕业。因此,学生在学校就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注重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水平,积极踊跃地参加社会实践来获取相应的量化学分,逐渐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

(2)社团指导专业化

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众多,举办的社团活动也各不相同,但由于各个社团之间相互独立,不能形成合理的沟通与交流,再加上大多數社团缺乏充足的活动资金,造成举办的活动规模偏小,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活动需求。为此,高校要强化指导工作,夯实构建和谐校园的根基。建立完善的高校社团管理制度,积极整合高校社团资源,扩大高校社团的规模,对于社团的组织形式进行指导和帮助,创新组织活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骨干培育精英化

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干部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该社团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为此,各高校要加强骨干精英队伍的培养,用最先进的理论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发挥骨干精英的模范带头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来。

(4)活动保障机制化

因为大多数高校对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为了更好地发挥出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性,则需要高校大力加强第二课堂的品牌影响力,积极宣传第二课堂的教育理念,吸引到更多的学生认可。另外,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第二课堂的考核成绩纳入评优评先,奖学金评选等荣誉称号中去,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必须把握的几个原则

1 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相结合

注重全面教育,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和谐互动,只有在大学的各类教育因素的共同调动下,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教育的更好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要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作引导,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使两种课堂有效衔接、发展互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应该立足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要求,深入拓展第二课堂的教育平台,完善其创新机制,将其打造成学生全面发展、走向成功的必修之路[4]。此外,还应努力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平衡发展,促使两种课堂形式和谐互动的教育环境。

2 教育性与趣味性相融合

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首,是促使学校一切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此外,德育也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德育引导,那么第二课堂的开展就不会顺利进行,势必会引起思想的偏差,更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所以,无论开展任何形式的课堂活动,德育在其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仅仅对德育培养是不够的,还应该增加趣味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两者结合,便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个人需求和学校引导相结合

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应由学生自主组织开展,因此,学校和老师重视并参与引导是极其重要的。这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发展,即质量、特点、方向、影响等都很有必要。而有的独立院校为磨炼学生意志,增强他们的能力,对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的第二课堂不提供相应的引导,对发现的问题不提供及时的教育和指正。比如,学校老师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社团文娱活动放手交由学生组织,同时,没有对活动的方向、活动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做相应的指导,使得学生单纯追求活动的趣味性,那么则有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给学校的正面教育形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学校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不能脱离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活动的高质量,达到教育目的。

4 教师指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

第二课堂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教师不单单指那些授课的学科教师,也包含辅导员等。教师如同导演,对整个活动有一个大方向的指引职能,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和主体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并在培养目标上体现学生的个性诉求[4]。所以,在课程活动的安排以及组织之前,要充分地考虑教师是否愿意对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提供引导,学生又是否愿意积极地参与进来,不能将两者生硬地对立起来。有效的方法是把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划入到学校的整体课程体系中来,对主要实践课程的带课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是时代所赋予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实施以及操作上,尚且有待于更多的努力和探讨。

总之,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的建构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认真落实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計划,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各位教师需要积极配合,学生工作处和团委要创建活动平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学校适时进行监督、考核,建立学生第二课堂相关档案。相信在各部门的互相合作、共同努力下,第二课堂定能高效且顺利地开展下去。(责任编辑:张宏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05-30.

[2]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 2008(23).

[3]张永春,蔡玉峰.地方本科院校主体性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6):10-11.

[4]万俊毅.核心素养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7(2): 38- 42.

[5]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高校学生大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