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保护视角的羌族传统大漆工艺运用及现状研究
2018-02-14杨洋
杨洋
[摘要]羌族传统大漆工艺是一项人类所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与羌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下,大部分羌族传统大漆工艺已经脱离了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其保护、传承、发展也就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羌族传统大漆工艺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第二部分介绍了羌族大漆工艺在羌族建筑、家具、生活用具、民间工艺等领域的应用;第三部分对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羌族;大漆工艺;非遗保护;传统民间工艺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Qiang-lacquer technology i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belongs to the human being. It has been related to the lives of the Qiang people closely. Today, for various reasons,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Qiang-lacquer technology has been out of the daily life of the Qiang people. And its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re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we firstly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Qiang-lacquer technology. In the second part, we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Qiang-lacquer technology in Qiang'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furniture, life utensils, folk crafts. In the third part, we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traditional Qiang-lacquer technology. In conclusion, we propose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Qiang-lacquer technology.
[Key words] Qiang Nationality;Lacquer technology;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raditional folk craft
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是從漆树中割取的天然漆树液。具有防腐蚀、防渗透、耐强酸、耐强碱、防潮、绝缘、耐高温等特点,并享有“涂料之王”的美名[1]。中国使用天然漆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
羌族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大漆工艺的使用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羌族的传统大漆工艺曾体现在羌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羌族人民居住的建筑、建筑内的家具、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甚至民间工艺美术领域都与大漆工艺息息相关,可以说羌族传统大漆工艺有着绚丽夺目的历史。羌族传统大漆工艺不仅是羌族本身珍贵且优秀的民族工艺,更是全中国乃至全人类所共有的一项文化遗产。2007年,羌族水磨漆制作工艺被公布为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被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虽然羌族的传统大漆工艺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其现状却是堪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对羌族传统大漆工艺进行更好保护的迫切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要想更好地保护羌族传统大漆工艺,就应该先了解羌族传统大漆工艺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并对其运用及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理县桃坪羌寨、茂县的古羌城、汶川罗卜羌寨、汶川龙溪羌人谷以及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等地,并结合对原生态羌族文化的了解,首先从羌族人民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需求、地缘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其次从羌族的建筑、家具、生活用具、民间工艺美术四个方面,对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运用进行分析;最后对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一、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产生和发展
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产生和发展与羌族人民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需求密不可分,同时也受到地缘的影响。
(一)自然条件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境内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部分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平武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和石阡县[3]。从羌民族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来看,这些地方普遍林木茂密,木材资源丰富,因此在建筑和家具的材质上较多选用木材,但木料如果没有经过天然生漆的处理,有遇水遇潮容易腐烂、长时间放置容易虫蛀等问题,因此使用天然生漆来对其进行保护便成为了必要的需求。
再者,羌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四川为我国天然生漆的主要产地之一。漆树在四川境内又主要分布于南坪、松潘南侧、黑水、金川、康定、雅江南缘、稻城东南侧一线以东以及青川、平武等地。[4]从漆树在四川的分布来看,主要区域恰恰是羌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再加上大多数羌族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漆树资源更加丰富。显而易见,丰富的木材资源与漆树资源为羌族大漆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社会需求
羌人的祖先过着游牧的生活,最初是“所居无常”,或“逐水草而居”,而且由于自然、经济、政治等原因,羌人在历史上进行过多次大大小小的迁徙,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使得轻便耐用的木质器具更适合他们的生活需要,因为相比较而言,陶制的器物更容易损坏且不便携带,金属的器物就显得太过沉重了。随着对生漆这种天然涂料的发现,羌族人民开始在木质器具上使用生漆,它既可以帮助木质器物防潮防腐防蛀,还能使其触感更加湿润,外观更加美观。
随着羌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从游牧转变到农耕,羌族人民也从一开始的居无定所到垒石而居,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建筑群。由此,羌族建筑物中的木结构、木家具,以及家居工艺品对大漆工艺有了更大的需求,也因此促进了大漆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三)地缘影响
羌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在地缘上与汉族、彝族、藏族等民族接近,通过长期的不断融合,羌族不仅在生活习俗上受其他民族的影响,在建筑、家具、民间工艺美术上也多少受到了以汉族为主的其他民族的影响,这种在本民族的特色中糅合进其他民族特点的现象在大漆工艺中也不例外,羌族大漆工艺的产生和发展也多少受到汉族、彝族等其他民族大漆工艺的影响。
二、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运用
羌族传统大漆工艺应用广泛,羌族建筑、家具、生活用具、民间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对大漆工艺的运用。
(一)羌族建筑中傳统大漆工艺的运用
羌族的建筑包括民居、碉楼①、官寨②、寺庙、桥梁、栈道、作坊等,以碉楼和民居为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羌族的建筑多以石砌建筑为主,部分为黄泥建筑。羌族人民因地制宜地使用当地的片石或黄泥作为建筑材料,无论是碉楼、官寨、民居还是桥梁栈道,都主要依靠石材与木材,用黏土做粘合剂修建而成。建筑的外观淳朴而有质感,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和谐。而建筑中的门、窗、梁、柱、椽、吊脚楼、过街楼等木质结构则大多使用大漆工艺进行髹饰。
羌式建筑中的门多为木结构,且多用大漆做髹饰。有些羌民居住在离汉区较近的汶川岷江下游河谷地区,由于气候较高山地区更温暖又受汉族影响颇深,羌民居大门的形制大多为汉民居北方垂花门的样式(图1)。这种垂花门在尺度上比传统的羌民居门宽大,且多为双开门。而传统的羌民居大门在尺度上都较小,且多为单开门,密闭性较垂花门更好,以抵御高山地区更为寒冷的气候[5]。无论是传统的羌民居门还是受汉族影响的垂花门都使用了大漆工艺。如图中所示的羌民居垂花门,用黑、红两色的大漆进行了髹饰,在有雕花装饰的地方也进行了大漆的髹饰。
羌民居的窗户也多为木结构,且多用素漆③做髹饰。如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的羌民居窗户和茂县古羌城的新式羌民居窗户都采用了木结构,并用素漆进行了髹饰。羌民居的窗户也有受汉民居影响而制成的花窗,在室内也有花窗的使用,如桃坪羌寨的室内雕花木窗,上面能清晰地看到使用大漆工艺的痕迹。还有羌民居楼顶阁楼部分的木结构门窗也能看到大漆工艺的使用。总的来说,羌式建筑上的木结构窗户多用素漆进行简单地髹饰,而在窗户所呈现的形态上则受到汉族及藏族的影响。
羌民居石砌墙体系中,多数是墙承重,但若空间跨度较大的时候,也辅以局部的梁柱构造来解决承重问题,它是墙承重的补充和完善。[5]这些梁柱大多为木质结构,并使用素漆在外部进行髹饰,如桃坪羌寨杨家大院室内房顶的木漆工艺构架,而杨家大院室内的木漆工艺房柱则从一楼直达六楼,撑起整座宅院并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
羌族的吊脚楼以及过街楼也多使用木结构,表面髹涂素漆,如茂县中国古羌城的吊脚楼以及桃坪羌寨的过街楼。
(二)羌族家具中传统大漆工艺的运用
传统羌族民居中的主室、卧房以及厨房中都大量使用木漆工艺家具,这些家具在风格上既具有羌民族特色,又融合了一些汉族家具的特点,在漆的颜色上多选择素漆、黑漆、红漆、金漆等。部分精美的家具上还雕刻了精致的花纹,并用金漆做髹饰,或是在家具上用色漆彩绘图案进行装饰。家具上的雕花及彩绘图案的题材多含吉祥的寓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如象征婚姻及爱情的羊角花、象征荣华富贵和连绵不断的串枝牡丹、象征纯洁高尚忠贞的串枝莲花,以及象征自由和对家眷恋的飞蛾等都是羌族家具中常用的纹样。[6]
羌民居的主室是室内活动的中心地带,不同于汉民居的是,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等原因,在空间布局上羌民居的主室大多以火塘④为中心,火塘同时也起到了控制整个主室家具等陈设物位置摆放的作用。围绕着火塘,主室内有各种木漆工艺的陈设,如神龛、壁柜、长条凳、火塘上方熏腊肉的木架、桌椅等。神龛是传统羌民居主室中的重要陈设也是主室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传统羌民居每家每户的主室里都供奉着神龛,神龛在主室中的位置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即神龛、火塘、室内中心柱要处在室内的一条对角线上[7]。各家的神龛上均供奉着“天地君亲师”,它表达着羌族人民对苍穹和大地的感恩,对国家的尊重,以及对亲人和恩师的深情。羌民居中的神龛在外形上不尽相同,根据各家的经济条件,在装饰上或简朴或华丽,但均使用木漆工艺。神龛在装饰上常采用牛角或羊角的装饰曲线,以及一些具有羌族特色的雕刻纹样,并用漆做髹饰,因此神龛在主室里不仅起到了祭拜神灵的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有的还在神龛的两边延伸出了固定在墙面的壁柜(图2),用于摆放一些家居用品或装饰品,既节省了空间也装饰了墙面,壁柜一般也采用木结构,用大漆髹饰。围绕在火塘四周的长条凳也是羌民居主室内的重要家具,羌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的长条凳上休息、聊天、喝茶、吃饭,进行着大部分的室内活动。长条凳采用木漆工艺制成,一般造型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羌人有腌食腊肉的习俗,所以在传统羌民居的火塘上方有用于熏制腊肉的木架,木架在加工时也同样使用了大漆工艺。羌民居主室内也有类似汉民居的木漆工艺桌椅,只是在细节及雕刻的花纹上与汉式桌椅有所区别。
传统羌民居的卧房内也有很多木漆工艺家具,如床、衣柜、梳妆台、储物柜等。这些家具有的造型简洁,有的则装饰得十分华美,如茂县古羌城的羌式木漆工艺床楣(图3),在其雕刻图案上我们能看到在植物与花朵的包围中有很多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例如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象征好运的喜鹊、象征吉祥的凤凰、象征延年益寿的仙鹤,以及象征祥瑞的麒麟等,这些精美的雕刻均用金漆做髹饰,极其精致华美。有的家具上还用到了描金⑤、彩绘及刻漆⑥等漆工艺,如茂县古羌城的木漆工艺衣柜(图4),在装饰手法上就特别丰富,衣柜的上方采用雕刻工艺雕刻了象征纯洁高尚的串枝莲花,柜门部分则用描金及彩绘的工艺在黑漆髹饰过的底上描绘了花卉植物图案,柜门的上半部分图案虽已不清晰,但还是能够辨认出是刻漆工艺留下的痕迹,衣柜的下半部分则用彩绘工艺进行了装饰。还有茂县古羌城的梳妆台及梳妆椅(图5)也是很精美的木漆工艺家具。羌民居的卧房内还经常会出现木漆工艺的储物柜,用来放置被子床褥等,这种储物柜一般造型简洁,以实用为主。
传统羌民居的厨房(图6)也有木漆工艺的家具,如碗柜、餐桌、凳子等。如图中茂县中国古羌城的羌民居厨房内的碗柜,整体采用木结构,并用红漆、黑漆、素漆等进行髹饰。碗柜在造型上使用了一些类似建筑的装饰元素,也出现了类似牛角或羊角的装饰曲线,整个造型别致且具有民族特色。图中的餐桌也是木漆工艺的家具,用素漆进行了整体的髹涂,在装饰上运用了几何纹样的雕花,整体造型简约而不失细节。
(三)羌族生活用具中传统大漆工艺的运用
漆工艺遍及羌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陈列于茂县中国羌族博物馆的羌族清代司马称即当时的一种计量工具,该司马称的木质部分表面髹涂了素漆,素漆上又用红漆做了髹涂,并用黑漆描绘了图案。又如羌族的木漆工艺针线筒,在打磨光滑的木质器具上也用到了大漆做髹饰,针线筒是羌族服饰挂件的一种,也是羌族妇女经常使用的工具,将其挂于腰带上,不仅便于使用,也是一个极好的装饰品,可以说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装饰性,在羌族的民俗文化中针线筒还有驱邪的作用,在使用或随身佩带时,有出入平安和消灾多福的寓意[8]。羌族地区也使用轿子,有日常使用的轿子,也有用于婚嫁迎娶的喜轿,轿子普遍采用木结构,整个轿身用大漆做髹饰,有的轿子在顶部和两侧还有雕 花装饰,颇具民族风味。
(四)羌族民间工艺美术中传统大漆工艺的运用
羌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包括陶瓷、刺绣、竹编、金属、石刻、剪纸、木雕、漆器、漆画等。[9]羌族的民间工艺美术,有着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强烈的地方特色和精巧的技艺,集审美与实用于一体,充满着古朴浓郁的乡土气息。
羌族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传统大漆工艺主要体现在漆画和漆器上。其中最经典的漆画莫过于羌族的释比图经《刷勒日》(图7、8),《刷勒日》的最早画本就是以天然生漆为主要颜料的漆画[10]208,漆的化学性质决定了使用天然生漆描绘的漆画可以长久保存,并且结实耐用,这满足了释比⑦做法事需要经常使用的需求,也满足了图经世代传承的需求。
《刷勒日》是羌族一部重要的宗教经典,是羌族释比的重要法器,也是以图像代替文字来传承和记载羌族宗教及历史文化的重要图典。“刷勒”,是羌语推算推演之意,“日”为说论之意,“刷勒日”即以图推演、说论的意思。迄今发现的《刷勒日》有多个版本,最早画本是1985年在黑水石碉楼西米河坝已故的释比遗物中发现的。[10]211各个版本的《刷勒日》不尽相同,但一般多为折叠式两面绘画,总长在160~180厘米,宽16厘米,有的版本的图经甚至总长达320厘米,一般由多个16厘米高、10厘米宽的画牒折叠组合而成,有的高达100多幅。图经多使用毛笔在白色麻织布上用漆进行绘制,颜料多使用天然生漆调和天然彩色矿石,绘画技法古朴,一般为写意,间或有工笔。底色一般为白色,画面上多使用黑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图经所绘内容广泛,包括神灵崇拜、驱鬼降魔、人间婚丧嫁娶等各方面,有祭祀图、大葬图、婚配图、幸运图、箭位图、蛇神图、驱邪图、生肖图、商人图、工匠图、属相图等各种图样,羌族的历史、社会发展、宗教等方面都在图中得以形象再现。[11]
在漆器方面,羌族最有特色的要算北川地区的羌族水磨漆器,其也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朝年间,羌族人马大兴在北川创建了水磨漆作坊,近百年来,羌族水磨漆器在北川的曲山镇等地区都有生产,至今仍有羌族的民间艺人较为完好地保存着这门技艺的原始风貌,可谓羌族民间漆艺的“活化石”。羌族的民间艺人朱红志即马大兴的第七代传承人就完整地掌握着羌族水磨漆工艺,2009年朱红志被命名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族水磨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北川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北川新县城还设立了专门的古羌水磨漆传习所,为羌族水磨漆工艺培养后续的接班人。[12]
羌族水磨漆制作的主要原料以天然生漆为主, 并主要由手工制成,制作一件漆工艺品,无论大小都要经过反复的刷漆、打磨、抛光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羌族水磨漆工艺,其工艺品种类有漆盘、漆盒、花瓶(图9)、家具、屏风等;在制作工艺上多使用彩绘、镶嵌、堆漆⑧、变涂⑨、贴金⑩等漆工艺;在色彩上多使用黑色、红色、黄色、金色等;在装饰题材上多使用在羌族民俗文化中象征美好寓意的装饰纹样和体现羌民族图腾崇拜的纹样;这使得羌族水磨漆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装饰意味。
三、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现状及原因
羌族的传统大漆工艺体现在羌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羌族的建筑、家具、生活用具,民间的工艺美术领域都曾与大漆工艺息息相关。通过实地调研,笔者了解到如今很大一部分羌族传统大漆工艺已经脱离了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新式的羌族建筑已较少使用木结构,尤其是建筑物内部的梁柱构造几乎不再使用;室内的传统木质家具也大多被其他材料制成的新式家具所取代;日常生活用具也已较少使用大漆工艺。在传统大漆工艺的传承方面也面临着巨大问题——缺乏对传统大漆工艺的系统化整理,也缺少传统大漆工艺的后续接班人。曾经与羌族人民息息相关的大漆工艺,不仅逐渐被大部分人所遗忘,也逐渐被羌民族本身所遺忘。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到来,相比其他合成材料,大漆的制作工艺更复杂、周期更长、成本更高,这使得大漆这种古老的材料逐渐被其他材料所取代。羌族建筑、家具、生活用具中的大漆工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逐渐被其他材料所替代。
(二)人口稀少、汉化严重
羌民族人口的稀少、极其严重的汉化现象,阻碍了羌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由于汉化严重,羌族人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受到汉族的影响:传统的石砌建筑已逐渐被钢筋水泥建筑取代;羌民居内的家居摆设也几乎与汉民居无异;生活用具也随着生活方式的汉化而发生了很大改变。衣食住行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建筑、家具、生活用具对大漆工艺的需求都大大降低。
(三)汶川地震的破坏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使羌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受到了致命性的打击。约10%的
羌族人民在地震中去世或失踪,其中也包括一些了解羌族民间工艺的羌文化传承者;大量的羌族建筑物倒塌或损坏,其中包括很多独具羌族风格的羌寨、羌文化遗址等;很多大漆工艺家具以及民间工艺品也随着建筑物的破坏而遭到破坏;很多珍藏于羌族地区图书馆、文化研究中心、博物馆等处的漆工艺文物以及文献资料也因为建筑的破坏或丢失或损坏。这些都给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研究和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结语
羌族传统大漆工艺既是优秀的民族工艺,也是人类所共有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同时也受到地缘的影响。羌族传统大漆工艺曾体现在羌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家具、生活用具、民间工艺美术领域等。而其现状却令人堪忧,羌族传统大漆工艺已经脱离了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面对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艰难现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深入研究羌族传统大漆工艺并探索如何对其进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使羌族传统大漆工艺能得以持续发展和创新。
本文通过对羌族传统大漆工艺产生和发展的了解,以及对其运用及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在对羌族传统大漆工艺保护和传承方面受到了如下的启发: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其他民族及地区的影响,因此对汉、彝等族的大漆工艺进行保护和发展,有利于大漆工艺的整体发展。社会需求促进了羌族传统大漆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在传承这项工艺时可以考虑从各个方面开发新的市场需求,植入现代生产和经营模式,例如可以从羌族的建筑、家具、生活用品、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各个方面重新开发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大漆工艺。羌族传统大漆工艺面临的现状及困难,提醒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及保护这项民族工艺,克服当下所面临的重重困难,防止现代文明对原生态民族工艺的侵害,并在当下找到一条适合民族工艺发展的传承创新之路。
注释
①碉楼是羌族人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一般多建于村寨住房旁。碉楼的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形状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
②官寨是历代羌王及土司工作、学习和居家生活的地方,也是羌族王权、地位和高贵身份的象征性建筑。
③素漆是未调和颜料粉的生漆,涂于物体表面后呈现漆本来的颜色。
④火塘是室内用于生火取暖、做饭、烧水的地方。
⑤描金是在物体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常以黑漆作底,也有少数以朱漆为底。
⑥刻漆是漆艺的一种装饰技法,该工艺是在制作好的漆坯件上,运用各种刀具刻出各类图案,并根据画面要求进行填色、贴金、撒螺屑等装饰手法,工艺流程可归纳为刻、铲、批、作、贴、撒六步。
⑦释比是羌族宗教仪式的执行者及通晓羌族历史和传说的说唱艺人。
⑧堆漆是指用漆或者漆灰在器物上堆出花纹的装饰技法。
⑨变涂是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在漆膜上制作出各种不同装饰纹样的一种髹饰技法。
⑩贴金是利用漆的粘性,将金箔装饰在物体表面的装饰技法。
参考文献
[1]聂菲.中国古代漆器鉴赏[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0-11.
[2]张娜.浅析北川传统手工技艺——羌族水磨漆艺传承与创新[EB/OL].(2012-10-30)[2017-12-16]. http://www.scac.org.cn/shownews.asp?id=184.
[3]高文德,卢勋,史金波,白滨.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2672.
[4]双丽媛.四川传统大漆家具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4:11.
[5]符曦.四川阿坝州羌族藏族石砌民居室内空间与装饰特色的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 2004:45.
[6]罗毅.羌族家具图案汉人审美渊源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15(02):99.
[7]张犇.羌族火塘设计的文化内涵[J].民族艺术研究. 2010(03):115-116.
[8]牟西.茂县光明乡木漆工艺针线筒[EB/OL].(2013-4-9)[2017-12-15]http://www.cnqiangzu.com/a/20130409/2143.shtml.
[9]阿壩文化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艺术志[M].四川阿坝州:巴蜀书社,1992:122.
[10]赵曦、赵洋. 神圣与秩序-羌族艺术文化通论[M].四川:民族出版社,2013:208.
[11]徐君.羌族宗教经典《刷勒日》浅析[J].宗教学研究,1997(01):84.
[12]黄宗锐,覃贻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羌族水磨漆艺[EB/OL]. (2015-4-22)[2017-12-17].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50422/000557736.html .